读贪官履历有感

2015-05-28 16:01朱铁志
杂文选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揭阳梅州组织部门

朱铁志

读贪官履历,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阅读体验,从中获得的复杂信息,足堪写一部当代中国的官场现形记,抑或新时期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远的不说,先看看前不久被查处的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的履历:1993至1994年任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94至1996年任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讲师团团长(其间:1994.09至1995.07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学习);1996至1997年任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94.09至1997.01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95.10至1997.12挂任蕉岭县委副书记);1997至1998年任蕉岭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1998至1998年任蕉岭县委书记;1998至2000年任梅州市委常委、蕉岭县委书记;2000至2003年任团省委书记、党组书记;2003至2004年任揭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2004至2005年任揭阳市委书记;2005至2008年任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3.03至2006.06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8至2008年任副省长,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至2010年任副省长(2002.09至2009.12在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0至2010年任副省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至2011年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2011至2012年任广州市委书记;2012至案发任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从这份履历和有关报道中不难看出,万的发迹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每隔一两年甚至更短时间就换个地方或岗位;二是换个地方或岗位就官升一级;三是报道称“早在蕉岭期间,就存在收受巨额贿赂等问题”;四是尽管如此,组织部门依然力排众议,将其推向更高的领导岗位;五是早就倡导的用人失察追究制度,迄今为止少见相关报道。

熟悉一项工作需要时间,展开工作思路需要长期调研,见到工作成效更非短期可为。不要说管理一县一市那样复杂的工作,即便性质相对简单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立竿见影。某些干部没有把心思放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上,而是处心积虑地经营着自己的履历表,务求一两年上一个台阶,争取人到中年官至司局甚至省部。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了自己的仕途,事先有周详的计划,中间有缜密的安排,过程有精心的算计。何时干出几件漂亮的政绩,何时完成形象工程,何时在报刊露一小脸,何时邀请领导视察讲话,何时忙里偷闲弄个博士,何时探访困难群众,何时制造即将高升的舆论……都有明确具体的考虑,而且善于将其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的行动自然地展示出来,不露痕迹。表面看去,确有几分政绩,甚至其中不无惠民之处,因而不难浪得几丝虚名,加上舆论机器掌握在自己手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容易给不明就里的上级机关抑或来此走马观花视察工作的上级领导留下“特别能干”、“很有成绩”的良好印象。

因此,组织部门在考察使用干部时,不仅要看干部的理论水平,更要看其任职履历,看其是否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面对复杂局面和急难险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讲,看履历、重经验,无疑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干部的履历究竟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还是上蹿下跳、托关系、跑门子弄出来的?是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还是只有少数上级领导首肯的?要搞清楚这一点,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深入群众,多听听那个地方、那个单位普通群众的真实评价,就立刻可以得出比较实事求是的结论。

连普通群众都看得出来的问题,组织部门会看不出来?一个干部的升迁往往要经过个别酝酿、民主推荐、班子提名、民主考察、限时公示、组织任命等一系列复杂程序。一个不学无术,单靠巧舌如簧、四处活动的骗子,并不容易轻易得手。但为什么一些华而不实、善于玩弄花架子的干部依然能够瞒天过海、心想事成?为什么一些群众明显不满意的领导干部依然能够步步高升、美梦成真?为什么一些地方、一些单位成了他们奔竞的垫脚石和起跳板?所有这一切,都值得组织部门好好想想。千头万绪,起码应该先掌握一条,就是不要简单看重某些人的“履历丰富”,更要看重一个同志咬定青山不放松,执着于某个地方、某项工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那份坚定和坚守。

【原载2015年3(下)《领导文萃》】

插图 / 后继有人 / 王 敏

猜你喜欢
揭阳梅州组织部门
“梅州红十景”公布 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寸寸山河寸寸金
如何加强国企组织部门建设
揭阳市一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及机理分析
建立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制度、法规体系的研究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潮汕揭阳的医疗慈善活动
揭阳·黄岐山
梅州的时光
梅州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