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5-28 07:08吴和平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吴和平

摘 要:本文就农村初中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着重从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这两个维度就实现科学、合理的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班级是一种组织,因而需要管理,班级管理活动既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1]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采用一定方法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其要点有四:第一,班级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围绕着教育活动而开展的;第二,班级管理活动是在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由班级管理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第三,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第四,班级管理要遵循一定原则,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一、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特殊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农村。农业人口在全国有很大比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初中教育位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因而其在整个农村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大体在13-15岁之间,正处在由童年期向青年期迈进的过渡时期,心理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人生最关键的时期”。这段期间也正是他们青春期萌发的时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与小学生、高中生有所不同。身心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还伴随着质的变化与转折,这就给教育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看重学生成绩

多数班主任追求自己所带班的学生成绩,九年级老师特别看重升学率,以此获取学校领导的认可与表扬,甚至有打造“学校名班”的心理现象,不注重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轻视所谓的副科与技能科,企求“一好遮百丑”,忽略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背离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

(二)偏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忽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他们重视的是如何有效维持班级的运转,维护学习秩序的常规管理,着重抓学生的迟到早退、卫生打扫、校规校纪的应付执行、学习态度的端正等管理,至于学生们应该得到的运动娱乐和探究实践时间几乎全被剥夺,更谈不上其他方面的能力了。

(三)与家长沟通不足

学校绝大部分班级的管理,由于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管理者把班主任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来看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对班内学生的管理,与别的班级、社会以至家庭关系不大,使得班级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班主任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获取外界合力管理的机会减少,多数班主任不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如果学生有了问题,才想起通知家长,并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即便有与家长沟通的,也是以教师单向反映为主,双向交流的很少,家长对其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情况则知之甚少。

(四)对学生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还滞留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上,班主任评价某位学生,主要是看他期末在班级有无违纪现象,而对那些原本基础差或有小毛病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成绩己有一定上升的同学则视而不见,没有给予其及时的表扬和激励以促其更好地向上发展。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在农村初中尤为突击。

三、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班级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和班级管理绩效的不断提高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的行为准则及奖罚项目的总称。有了班级规章制度,学生在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就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有据可蹈,使班级教育管理实践活动由“人治”走向“法治”。但是,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不是为了束缚学生的行为,限制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行为,克服消极不良的品质行为,提高身心素质积极健康发展的效率和质量。[2]因此,班级规章制度要根据班级实际并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来制定。

(二)加强师德修养,提高班主任业务素养

农村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育视野显得不够开阔,自身的道德水平也不是太高。而当今的教育是一种富有情感的工作,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需要精神关怀的人。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负责。目前绝大多数的班主任都是学校教师兼任的,很多人把它当作一种“副业”,不专门研究、总结和反思。其实,班主任业务水平的高低对管理的成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提高班主任的业务素养。

(三)以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为依据,学生主动自治

在初中班级管理事务中班上每一个成员都是主体,初中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主动参与,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上每一个成员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上的每个成员都是班级管理事务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又是班级的决策者。所以,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自己转变观念,还要在学生中培养和提高自主管理观念,使班上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使班上每一个成员的自主和民主管理意识得到加强。在这种思想观念的熏陶下,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班主任做好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工作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的配合作用,做好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班主任一定要有这种沟通的强烈意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各种途径,将学生在班级的具体情况及时通报给家长,与此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初中班级的具体事务的管理,不能把家长的作用流于形式,可以举办多种活动,让学生家长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比如:学校开办家长讲座,对家长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培训。定期家访和家长进行各种有必要的交流指导,开展班级家长QQ群,每天固定时间和家长展开各种交流等。

参考文献:

[1] 张作岭.班级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2] 柳清秀、崔波.班级教育管理艺术[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58.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