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间起冲突要先保护孩子

2015-05-30 10:48黄静洁
中华家教·幼儿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人冲突香港

黄静洁

在网上看到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一对内地母女在香港游玩时被几个蒙脸、戴口罩和帽子的当地青年围骂,说她们是走私客。母亲不甘受辱,打开箱子给他们看:“我走私什么了?”然后香港人说:“就算你不是,但你同胞是。”还说内地人占用了香港的资源,抢他们的东西。小女孩被吓坏了,躲在妈妈怀里哭泣。妈妈没有安慰孩子,反而忙着打电话。

看过视频后,我更关心的是那个在围攻人群与妈妈之间徘徊、受到惊吓的小女孩。妈妈一定是爱她的孩子的,但此时此刻的她却因忙着与陌生人激烈争吵,而无暇顾及小女儿了。我认为:作为父母,冲突时应先考虑保护孩子,尽快脱离是非之地,而不是维护正义在先!

大人间冲突的处理方式对孩子有不同影响

有时候,在公共场合大人与人争执总是难免的,家长在处理人际冲突时采取的方式会有所不同。让我们看看,以下3种不同处理方式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方式1:当与别人口角时

有些家长为出一口气,与他人对骂,甚至爆粗口。这样做似乎出了口恶气,但事实上只能让双方都受到更大的伤害,无法解决问题。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情绪有可能通过种种方式传递给孩子,一旦孩子受到惊吓,失去安全感,弥补往往要花上很大的力气,而且成效恐怕也很有限。

方式2:当与别人动手时

在争执中,有些家长会因一时冲动而动起手来,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使得矛盾升级,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殃及生命。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孩子自然会产生难以言喻的恐惧,更有害的是,在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会复制大人解决问题的模式:动手打人。这样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事后孩子看似恢复正常的情绪,但这种影响却会潜藏在孩子的心灵深处,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孩子缺乏注意力、没有安全感、偷东西、打人、故意找碴或唱反调、明知故犯等。

状况3:立即躲避火爆现场

一些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会采取“逃离是非之地”的方式,立即带孩子离开“战场”。

对孩子的积极影响:这样做看似逃避,但却能极大程度上赢得对孩子的保护。当然,在带离现场后,家长还应及时跟孩子做好沟通,让孩子了解事件真相,并学会自我保护、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

事后帮孩子做心理建设

大人之间的人际冲突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打击,有时候孩子表面平静但不代表没事。因此,家长在处理事件时无论是冷静还是过激,事后都需要跟孩子做以下几步沟通,别让事件在孩子心灵留下难以弥补的创伤:

迅速平静自己的心情

当家长感到愤怒、压抑、郁闷和烦躁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都不应表现出来,更不能冲孩子发火,表达不满,这样做将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家长应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马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安抚

询问孩子对这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心情,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妈妈不应该生气、和人争吵,你一定很伤心、很害怕吧?”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很爱他,并会全力保护他,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

向孩子说明事件前因后果

大人争吵时,有些孩子会归咎于自己,认为是自己做错事引发的。家长要用孩子能理解且贴近他经验的方式,向孩子说明整件事情为什么发生,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家长又是如何解决的。例如,视频中的孩子并不了解香港人为什么要骂自己和妈妈,妈妈事后应该跟孩子说明香港的历史,让孩子明白,这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无关。这样,孩子才不会背着负面情绪的重担。

避免孩子模仿大人的错误方式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大人有时也会生气,也会有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但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大家都能接受又可行的好办法,这样做可以避免误导孩子。

过后几天,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

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表现,是否有焦虑、哭闹、恐惧、抑郁等异常现象,并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妈妈遇到了不平的事情,一个人带孩子,又要解决冲突,的确很不容易。但现在视频到处在转,母女俩照片被曝光,孩子也一定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该如何收尾,缓解和弥补女儿受到的内心伤害,是这位妈妈首先要做的。

猜你喜欢
大人冲突香港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与拍
如果没有了大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