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啼笑因缘》中残缺的爱情

2015-05-30 06:49刘楠楠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张恨水爱情

刘楠楠

摘 要:《啼笑因缘》作为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的代表作,主要叙述了樊家树与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这三个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女子间的感情纠葛,其中的每一份情感都是不完满和令人遗憾的。这种残缺的爱情既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体现,也隐含着他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理解和宽怀。

关键词:张恨水;《啼笑因缘》;爱情;残缺;悲欢离合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家,一生创作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这些小说题材多样,其中尤以社会言情小说的成就为高,而《啼笑因缘》的发表更是使张恨水一度成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①。严独鹤先生也曾提到:“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②《啼笑因缘》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影响不息,除了其毋庸置疑的描写艺术和著作方法外,更多的应该是它所描写的残缺的爱情。残缺,就是不圆满,不完整,也可以称之为美中不足。不圆满的爱情往往能给人印象深刻,让人刻骨铭心且有余味可寻。

樊家树深深爱着沈凤喜,对她情有独钟,尽其所能,可他与沈凤喜的爱情是在特殊环境制约下的一种情感状态,其中掺杂着金钱的元素,必然经受不住现实的考验,更不会长久。在樊家树回家探望母亲的时间里,沈凤喜终于没能经受得住钱势的考验而归附于大将军刘德柱,然而生活过得并不如意,失去自由的同时还要忍受刘德柱的喜怒无常和摧残,内心也受着良心的谴责,最终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发疯,梦寐以求的富贵也如过眼烟云。金钱和权势在樊家树与沈凤喜的关系中起着主导性的因素,既促成了他们的结合,也导致了他们的决裂。如果沈凤喜能禁得住金钱和权势的诱惑,坚守跟樊家树长相厮守的诺言,在侠士关寿峰父女的相助下顺利逃脱刘德柱的魔掌,那结局肯定又是另一番天地,而不是现在被禁锢在疯人院,听天由命。侠女关秀姑在与樊家树多次往来后便刻骨铭心地爱上了他,但这一直都是一种单方面的苦爱,一种绝望的爱,因为樊家树对关秀姑这类侠女一般的人物很容易有敬佩之情却难生爱慕之意。传统的男性为了不使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和挑战,往往偏爱于选择娇弱的女性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樊家树虽然有着一定的现代思想也终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所以即使他深知关秀姑对自己有意的爱慕,也知道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和付出,他还是有意识地回避这份感情,因此关秀姑的愛注定没有结果,付出也注定没有回报。在这里,作者不仅使关秀姑爱情的缺失带上了悲凉的意味,也让读者遍尝了其中的辛酸与痛苦。何丽娜出身于官宦之家,是家里的独生千金,有美貌有气度又有学识,是一个标准的新式女性。可爱情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它在不同程度上受着理想、思想、价值体系、志趣等的影响。樊家树作为一个半新半旧的文人知识分子,他们两个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可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两人的结果作者也采用了朦胧的处理方式:“在西山别墅相会的那一晚,那还是他们相爱的初程,后事如何,正不必定哩!”③也是就说樊家树最终是否会选择何丽娜还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作者用这种方式不仅表现了一种被动的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人生状态,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张恨水在《〈啼笑因缘〉自序》中曾说道:“这一部《啼笑因缘》……不过捉住了我那日那地一个幻想写出来罢了。”④这个“幻想”即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也就是文中樊家树与三位女子的情感纠葛,这里虽有着当时一定的社会背景,但更多的是作者内心潜在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现。首先是他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伤感基调。张恨水生活的时代社会黑暗,军阀混战,父亲去世后家道败落,长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生活使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作为一个生活无着落、理想无寄托却又很正直的文人知识分子,他深感孤独和寂寞,其作品中的感伤基调也由此产生。《啼笑因缘》中无论是相爱的樊家树和沈凤喜还是单恋的关秀姑与何丽娜,他们的人生遭遇都是值得人为之同情和嗟叹的,尤其是沈凤喜因精神失常而被送进疯人院的结局更是笼罩了一层哀苦感伤的色调。《啼笑因缘》中残缺的爱情同作者本人的爱情经历也密不可分。张恨水自幼受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一直盼望着自己能找一个才貌双全的佳人,以享风流儒雅之事。可张恨水在创作《啼笑因缘》之前,爱情婚姻生活都是不如意的。尽管当时的他有两个妻子,但她们一个长相丑陋一个心直口快,都不是他理想中的伴侣,也没有从中得到真正想要的爱情。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张恨水在精神上依然是孤独的,直到1931年与周南的结合才真正实现他“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好愿望。因此,张恨水对爱情的缺失性体验是很深刻的,这种情况自然而然的反映在他前期的社会言情小说创作中,正如我们所见,关秀姑与何丽娜爱而不得,樊家树与沈凤喜也没能长相厮守。

张恨水先生曾说过:“《啼笑因缘》并不是写婚姻的……还包含一种因果缘分,这是指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在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这个关系,又让人产生了啼、笑、恩、怨、亲、仇交织的离合。”⑤由此可以看出张恨水在创作《啼笑因缘》时是有意识地想要通过对残缺爱情的书写来表现社会人生的喜怒哀乐、聚散离合的。现实生活中原本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矛盾、失落和缺憾,这些都是无法控制的。沈凤喜意想不到地遇到樊家树,本想着可以与之长相厮守,却因为受到钱势的诱惑而又选择了专横跋扈的军阀刘德柱,最终落得一个发疯的下场,富贵和贫穷都如南柯一梦;关秀姑对樊家树一往情深却爱而不得,因内心苦闷无法排解便到佛经中寻求安慰,终升华至一种忘我的境界;何丽娜对爱失望后隐居西山,因为她懂得凡事都要讲求因缘际会,种种这些其实都是与张恨水自身的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的。爱情的残缺虽然会给人带来难以抹平的伤痛,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体悟和理解到人生的真实意义。“可怜无限难言隐,只在捻花一笑中。”⑥樊家树的这“一笑”正是对这段爱情经历大彻大悟后的一种会心的笑,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理解和宽怀。

人们大都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就是想把有所残缺的事物根据自己的意愿完善化,从而使内心得到满足。作者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在故事的结尾不明确交代主人公的结局,这样的结尾不仅让读者有种不完满的感觉,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更好的艺术效果。正如作者自己在谈到《啼笑因缘》的结局时说的那样:“宇宙就是缺憾的,留些缺憾,才令人过后思量,如嚼橄榄一样,津津有味。”⑦现实生活中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果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固然是一种遗憾,而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不完美的爱情中所包含的情感纠葛和社会矛盾才更有意义。残缺的爱情既能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让人深感同情和惋惜,又能启迪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思考。《啼笑因缘》之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多次被改编并搬上荧幕,给予我们无穷的回味,其魅力正在于此。

注释:

①老舍:《一点点认识》,见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110.

②严独鹤:《〈啼笑因缘〉序言》,见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85.

③张恨水:《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见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44.

④张恨水:《〈啼笑因缘〉作者自序》,见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40.

⑤张伍:《忆我的父亲张恨水》,《张恨水研究》,1997(1).

⑥张恨水:《啼笑因缘》,团结出版社,2003:316.

⑦张恨水:《作完〈啼笑因缘〉后的说话》,见张占国、魏守忠《张恨水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244.

猜你喜欢
张恨水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近百年探索中的张恨水研究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张恨水《水浒人物论赞》之品味及思考
张恨水后期小说创作简论
中国现代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