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俄语成语的多义现象和同音异义现象

2015-05-30 03:45王树玲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王树玲

摘 要:俄语成语中存在多义现象和同音异义现象,由于其数量较少且区分界限模糊,经常被人们忽视和混淆。本论文将从对俄语成语的多义现象和同音异义现象进行浅显的梳理和分析,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多义和同音异义成语。

关键词:俄语成语;多义现象;同音异义现象

俄语成语是以现成的形式再现于现代俄语中的语言单位,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带重音且具有词的特征的成素组成。俄语成语作为俄语词汇的分支也存在多义和同音同形异义现象。

俄语多义成语在数量上远少于单义成语,到目前为止,在有记载的4000余条俄语成语中,多义成语只有600条左右,仅占15%,这是由俄语成语的超词性和结构复杂性造成的。多义成语要求其构成的每一个成素都有独立的意义,因此俄语成语的多义现象多产生在组合性成语和接合性成语中。

多义成语一般有2-3个不同的意义,且每个意义都是由词义转换而来,彼此之间是平行关系,并没有主次之分。如выкинуть на улицу:1) 解雇,2)撵出家门;поднять руку:1)抬手打,2)谴责,3)与…展开斗争,4)意图杀害…。

有些多义成语的不同意义均是在同一个自由词组的基础上转换而来的,故而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类多义成语大多有一个中心意义,其余的意义由中心意义派生出来。如:держать ухо востро:1)提防某人或某事;2)警觉,两个意义都含有“小心、谨慎”的意思;ни кола ни двора:1)十分贫穷,2)居无定所;вилять хвостом:1)耍花招、耍滑头;2)犹豫不决、支支吾吾;3)摇尾乞怜、巴结。还有一些成语产生多义现象是由于所说明的主体或客体的不同。如:видать виды:主体为人时,用来形容其“阅历丰富、见过世面”,而主体为物时,则是“穿用得体”的意思。

关于俄语成语的同音异义现象的研究,Фомина М.И在其著作《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中提出:同音异义成语是指一个成语其自身内部的意义断裂,从而分裂成几个不同的意义;杨杰教授在《俄语词汇学教程》中指出:当在组合上一致的成语使用在完全不同的意义中时,就构成了同音同形现象。相较而言,笔者更加倾向于杨杰教授的观点——俄语成语同音异义现象的产生,是构成成语的成素偶然巧合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具象地理解为:同音异义成语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成语,且成素恰巧完全相同。如成语пускать петуха意为“烈火、火焰”(意义起源于火红色尾巴的公鸡外形,常见的变体为пускать красного петуха);而成语пускать(давать) петуха则是用来形容“嗓门过高的嘶叫声”,意义来源于公雞清厉高亢的叫声。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同音同形成语,其中的一个很可能是自由词组,只不过是其组成的要素恰巧与某一则成语相同,通常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成语与自由词组之间的“外部同音现象”。这种情况下的成语在意义、语法以及修辞功能上都与词十分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成词的“特殊等价物”。如намылить щею,其意义为“严惩、训斥”,而与它同音同形的自由词组намылить щею的意义则可直接译为“给脖子打上肥皂”。再如:成语руки чешутся用来形容“想做某事”,而词组руки чешутся意为手发痒。我们在判断其究竟是成语,还是普通的自由词组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和修辞来理解。

此外,同音异义成语的产生也源于多义成语意义的彻底分离,此类情况之下的多义和同音异义成语之间的界线十分模糊,很难给出明确的界定。杨杰教授在《俄语词汇学教程》中给出例子:成语ходить на цыпочиках(巴结、讨好),原义为“ходить на кончиках пальцев ног”,而经过意义的分离后的成语ходить на цыпочиках,意义则为“заискивать,всячески угождать кому-либо”,二者译成汉语之后很难体会出差异,然而对比俄文原文的解释可以看出二者的意义有实质上的差别,第二则成语较第一则成语而言更加生动,情感表达力更强。再如:вытянуться в нитку,有四个意义:挺直身子站立;变瘦;排成一队站着;承受……,四个意义所表示的形象概念有相似之处,而意义表达上却有本质上的不同。

参考文献:

[1] 杨杰.俄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3.

[2] 归定康,苏文锐.论俄语的多义成语[J].中国俄语教学,1993(3).

[3] 汪志辉.俄语成语的变体、同义、反义和同音异义现象[J].外国语文教学,1980(3).

[4] Фомина М.И.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М.1990.

[5] Шанский Н.М,фразеолог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кого языка.М.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