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水源地遗址研究

2015-05-30 03:45王艳魏东薛紫心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辽源市

王艳 魏东 薛紫心

摘 要:在辽源市龙山区七一村内有一处水源地遗址,这里出土的器物主要有磨制穿孔石刀、陶器残片、黄褐色夹细砂刻画纹陶片,双孔陶网坠、红褐和夹粗砂灰陶器耳等,从这些出土器物的形制、制作工艺来看,该遗址应为青铜时期一处居住址,水源地遗址也是东辽河上游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对研究东辽河流域的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辽源市;水源地遗址;青铜时期

辽源市地处东辽河流域上游,历史悠久,现已发现的有人类活动的遗迹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近年来,辽河流域的文化研究颇受重视,特别是辽河流域上游,自古以来就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自然条件,古人选择了水草丰盛的辽河流域沿岸住地,在此繁衍生息。辽河流域曾发现多处人类文化遗存,本文就以辽河流域附近的一处遗址,辽源市水源地遗址加以研究。

一、水源地遗址概述

水源地遗址位于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七一村,根据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占地面积15480平方米,遗址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70多米,是一处青铜时期的遗址。

水源地遗址坐落地势较矮,南距大架山约0.4公里,西距市区约1公里,北侧为陈家沟,东南和西北现已建设一片住宅楼群。

二、出土器物研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水源地遗址地表上就已发现很多泥质夹砂陶器残片。在遗址沟塘断壁黄褐沙土层中堆积大量陶片,其文化层厚约0.7米。发现的主要器物有磨制穿孔石刀、陶器残片、黄褐色夹细砂刻画纹陶片、双孔陶网坠、红褐和夹粗砂灰陶器耳等等。根据地表散布大量夹砂陶器残件形制特征来看,此遗址当为青铜时期一处居住址。

采集的石器标本均为磨制石器,有的石器表面有打制痕迹。石刀为斜刃梯形、直背,器身磨制较细,穿孔应是对凿而成,残长3.5厘米,宽3.5厘米。

出土的陶器大概分三类,均为泥质夹粗砂陶,主要有罐、壶、钵等。一类陶器为红褐色,以器耳和平底器為主;

二类陶器为黄褐色,标本有网坠、扳耳、斜腹残片和一件带纹饰的陶片,其中网坠为圆柱形,直径3.4厘米,高2.6厘米,顶中有双孔用来联缀,孔径为0.5厘米,此外还出有一些大扳耳和桥状器耳,形状大小不一。带纹饰的陶片为泥质夹砂,胎内有黑心,器表有斜线“人”字形刻画纹饰。

第三类为黑色砂质陶,标本有桥状器耳和陶器口沿,有的陶器横耳上有压印纹,压印纹有斜、竖两种。器耳类呈长方形,厚度为1厘米,陶器口沿为圆唇,口部和肩部较突出。

在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夹砂陶器,从生产技术上判断年代较早,而带人字形刻画纹黄褐色陶片,从制作工艺上判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遗址发现的夹砂口沿、平底器、陶器耳等遗物,应为青铜时期遗物。特别是具有青铜文化特征的椭圆形戳印纹和按压纹的陶器横耳,在吉林省南部地区都被发现过,并且从陶质、纹饰以及器型上看,大致相同。

三、总结

水源地遗址规模不大,但是从出土的大量夹砂陶器残件形制特征,能够看出此处为一处生活居住遗址。并且出土的文物年代有早晚之分,年代不尽相同,既有其独自的特点,又和辽源地区其他青铜时期文化出土的遗物有相同之处,不可孤立的把此处遗址和本地区其他遗址分裂开来,应融合在一起加以研究,从出土器物的陶质、纹饰及器型来看,水源地遗址对研究东辽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流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辽源市
浅析辽源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关工委“五老”曹景云正在给孩子讲故事
吉林:辽源市总“四不让”力推互助保障
县域农村银行业金融服务需求匹配度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
编外“人事科长”:记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玉芹
辽源市中医院开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