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润儒芽 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5-05-30 10:48梁培斌
江苏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

梁培斌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环境浸润;课程设置;活动引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62-01

为了从小给予孩子“根”的滋养,让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为使这些“儒芽”成长为“翩翩少年”,我校确立了以儒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管理理念,围绕“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追求,架构国学经典课程,让师生在学习、工作、成长中乐享国学经典带来的幸福体验。

一、环境浸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秉承“雅润校园,儒行天下”的校训,学校紧扣国学经典主题,精心规划建设校园环境,架构富有学校特色的环境课程,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鲜活文化氛围中体验着国学经典的魅力。

校园内,浓浓的国学氛围让孩子们的言行受到熏陶。道路边墙壁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字样显示错落有致、古色古香。学科教室内,雅风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文房四宝与高清展台并存,伴着淡雅舒缓的音乐,莘莘学子畅游在“国学经典”的海洋。

二、课程设置——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根据儿童心理认知特点以及年龄特点,我校按年级分类,建构了一套系统的国学教材——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增广贤文》《论语》;四年级:《笠翁对韵》《老子》;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庄子》《孟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校将《论语》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编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命名为《七彩论语》。学生就在这一步步的积累中形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处事态度,树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价值观,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之道。

三、活动引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晨读午诵暮省,涵养学生气质。

清晨,在典雅的古筝曲中,学生们或坐或立,或诵或吟,诵读内容各不相同,教师适时点拨方法或技巧。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伴随着孩子们整齐的脚步声,路队中不时传来古诗诵读的童音,以班级为单位,同学们边走边齐背诗文。“经典诵读”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更主要的是减轻了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编印校报《儒芽》,打造展示平台。

配合学校个性化课程的实施,学校成立“儒芽”文学社,并编印校刊《儒芽》,刊发学生阅读经典的体会,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阅读与创作【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环境浸润;课程设置;活动引领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62-01的热情,进而将古诗文诵读活动推向更高层次。

3.开展多彩活动,经典浸润心灵。

讲经典。故事是一把万能钥匙,轻轻松松地就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故事能让学生从中汲取圣贤智慧。诵读理解后,再引导学生讲、编、写经典故事。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语言表达力和演讲能力。

唱经典。低吟浅唱,就是国学经典的音乐化,就是学生语言的再创作;低吟浅唱,就是师生对国学经典的语言、节奏、情感交融的过程;低吟浅唱,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语感。

画经典。给《论语》配画,给《庄子》画插图,用连环画展现名著中的故事,这也是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学生把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

演经典。当学生们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演出来时,国学经典便如春雨般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国内外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论《商英国标》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异性商务英语教学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本衔接办学模式中职阶段环艺专业课程设置与研究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