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中的不良倾向与对策

2015-05-30 10:48徐进利
江苏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国学对策

徐进利

【关键词】国学教育;不良倾向;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63-01

一、当前国学教育中的不良倾向

1.注重形式,过度包装。有的学校为推进国学教育,让一群身着古装服饰的女生表演节目,吟诵经典。还有的学校让学生穿上汉服拍毕业照,吸引着众人眼球。面对这些,笔者不敢说好与不好,只是在想,是不是学国学就一定要穿汉服?笔者深知国学的核心在于修身养性,培养完美的人格。难道学生身着汉服,就能培养出卓越的品质?

2.不择良莠,收效甚微。前几年,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发通知,要求中小学要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并向学生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也有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还有些学校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在对国学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把“国学”的体系割裂开来,一会儿选一段《三字经》让学生背,一会儿又选一段《千字文》让学生背,毫无体系的灌输,完全破坏了国学的整体性和厚重感,如此教“国学”,到底有何收效?

3.望文生义,肤浅解读。现在,很多学校的“国学”老师是由语文老师兼任,而这些语文老师大多是70、80后,之前自己就较少接触过“国学”经典原著,对其理解难以谈上准确、深邃。有一次笔者听七年级的语文课,老师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为“学习以后不断地温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而孔子的原意是将这里的“习”理解为“实践、练习”,是说“学习后要不断地实践、练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此望文生义,怎能不误人子弟?

二、对策与建议

1.重视国学政策扶持。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制订一定的鼓励和倾斜政策,为国学教育设置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内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将国学教育活动纳入日常校本课程中,使国学教育制度化、系列化,持久有效的开展。

学校管理层面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不能将“国学”作为形象工程。

2.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学素质的培养。教“国学”,要想让白纸一张的孩子在浩瀚的“国学”海洋中能“择其善者”,首先教师要练就一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慧眼,重中之重就是必须提高教师自身文学素养、专业能力。

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一套长效的培训机制,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师国学素质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一批对“国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老师能有机会、有实力走上“国学”的讲台,播撒“国学”真谛。同时还可以成立国学教学工作室,促进教师之间共同提高。

3.丰富国学教育活动形式。国学教育应该有多种形式,这样才能使学生既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又能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校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坚持国学诵读的基础上,还定期举办“读书节”,展示阶段成果,共享国学经典,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诵读实践活动,如:经典故事会、做经典诵读卡、经典名句大搜集、我和家长读经典、经典故事表演、国学诵读等活动,张扬了个性,锻炼了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提升了自我,丰富了文化内涵,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当然,在“国学”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循序渐进,不可“一刀切”,搞统一的模式验收,更不能急功近利,逼着孩子去背经典,那样的结果只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国学对策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