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天然药物资源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5-05-30 09:52陈绍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产业发展

摘要:本文从三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天然药物资源状况、分布特点、开发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认为库区天然药物资源丰富,具有现代产业化发展基础;天然药物是库区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是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有效解决移民后期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可极大改善和优化库区生态环境;提出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开发必须与优势医药企业紧密结合,成立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建立库区天然药物专业批发市场,确立和开发优势品种,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产业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对策,为政府部门合理开发利用天然药物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三峡库区;天然药物资源;产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8.006

中图分类号:R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8-0018-04

Study on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HEN Shao-chen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elieved that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abundant and with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basis through analysis of condition,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It argued that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can be the industry with the mo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efficient path to solve industrial hollowing and surplus labors after immigrants of the area, which can greatly improve and optimize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It propos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should be closely combined with strong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innov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s for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in the area should be established;professional wholesale markets should be built;strong varieties should be developed;standardize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are with the purpose to promote industry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

Key words: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natural medicine resources;industrial development

三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长江上游下段的东部边缘,东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相连,西接重庆市城区东部铜锣山脉的南麓地区,南与武陵山和大娄山余脉相邻,北靠巴山山脉,伏卧于被由西向东的长江拦腰切开的巫山山脉的腹心地带,包括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巴东县、万州区、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开县、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长寿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21508);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KJTD201325)

区、江津区、渝北区、巴南区、渝中区、北碚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南岸区共26个区县,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8°09′~32°12′,东经106°54′~112°04′。其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别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长,据统计,仅国家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药用植物就达97种[1-2]。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库区天然药物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兹就此作一分析,以供同仁参考。

1 三峡库区天然药物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随着库区产业政策的调整,天然药物产业被当地政府作为实现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新型产业,虽然库区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储量大、品种多,但长期以来开发利用度低,绝大多数药用植物未被开发利用,况且库区专业人才奇缺,天然药物资源基本上处于初级开发状态,加之水位上升使库区部分土地、植被被淹,区域内的天然药物资源遭到较大破坏。国家相关库区生态保护政策的出台,为库区天然物资源开发研究带来了新机遇,结合开发性移民,利用荒地、坡地和湖泊,发展天然药物现代化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库区规范化种植天然药物面积近10万hm2,天然药物产值达到30亿元,已有黄连、金银花、青蒿和款冬花4个道地药材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3]。目前已取得成就包括:①建成了一批天然药物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区,区域优势中药材基地建设集群发展态势明显,现有开县、巫溪、城口、石柱、南川、垫江、武隆、秀山、酉阳共9个天然药物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区通过市级现场验收;②选育出一批天然药物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近4万hm2,并辐射至四川、陕西、贵州等省,其中葛根、金银花、青蒿、槐米等7个天然药物新品种通过市级审(认)定;③新建成一批天然药物规范化种植基地:在库区原有20个天然药物规范化种植基地基础上新建玄参、牡丹、川木香、川党参、独活、紫苏等10个规范化种植基地,其中玄参、牡丹于2014年通过国家GAP认证;④培育了一批中药材种植深加工龙头企业,如康百佳药材有限公司、红星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瑞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其发展态势良好,可累计带动10余万农户增收近10亿元;⑤结合国家新药创制,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制药技术融合,积极开发医院特色天然药物制剂,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⑥积极筹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中医药大学——重庆市中医药学院已纳入重庆市政府工作纲要,并以简报形式刊发了会议纪要(渝府发〔2010〕124号)。

2 三峡库区天然药物资源状况和特点

2.1 具有发展天然药物的悠久历史

库区地产药材一直以来颇受青睐,其品牌在市场上有相当大的份额,其栽培采挖、炮制加工技术在当地世代传承,工艺独特,如巫溪独活、巫山党参、石柱黄连、奉节贝母、开县木香等品种久负盛名,从清代嘉庆年间开始,库区就已较大规模种植药材,不再单纯依赖采集猎获;库区天然药物明清时见于记载者不下百种,其中比较著名并被《大明一统志》列为特产的有木药子、麝香、黄连、厚朴、栀子、贝母、覆盆子、鬼臼等。

2.2 具有适宜发展天然药物的生态环境

库区的生态环境特别适于天然药物的生长。按海拔划分,高度在9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有黄连、独活、牛蒡子、川党参、续断、款冬花、金银花、云木香、辛夷花、当归、华细辛、大黄、天麻、杜仲、厚朴、川黄柏、湖北贝母、麦冬、七叶一枝花、八角莲等200余种;400~900 m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品种有木瓜、枳壳、玄参、牡丹皮、地黄、白术、玄胡、佛手、南沙参、青蒿等250余种;400 m以下的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其临近的浅丘河谷地带,常见栽培药物品种有使君子、吴茱萸、花椒、小茴香、川楝子等80余种。

2.3 具有发展天然药物的丰富资源

有资料显示,库区特有植物占全国特有植物总种数的45%,种子植物有207科1280属6390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20%[4]。库区植物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无论是物种数量还是区系成分,均具有极强的典型性、特有性和代表性。据统计,库区有药用植物345科1523属,5100余种,常用的有1050种,常年收购的商品药材约400余种[5],其中已形成大宗药材运销各地的有黄连、党参、杜仲、独活、厚朴、当归、牛膝、云木香、木瓜等60余种,有“天然药库”“中草药王国”之美誉。

2.4 具有发展天然药物产业的条件

一是具有发展天然药物产业的生态条件:库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上独特的山区地质地貌,特别适合多种天然药物生长;二是具有发展天然药物产业的区位条件: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库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及交通、通讯、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市、县级高速公路覆盖区域达到90%,水运便利快捷,铁路逐步连网,新开通了新渝欧铁路干线,空运条件日趋完善;三是具有发展天然药物产业的人文条件:库区85%的县市素有采挖野生天然药物和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历代本草亦有对三峡地区地道药材的记载,黄连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已是盛产于三峡地区的道地药材,三峡地区的民族药、民间药资源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留传于民间的中药验方、单方和偏方甚多。

3 三峡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开发的必要性

3.1 天然药物产业是三峡地区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近几年全国各大药市相当一部分中药材货源短缺,特别是稀有名贵中药材和高品质大宗中药材产品奇缺,市场空档较大,此时,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打造优质天然的三峡地区特有中药材知名品牌正逢佳时。

3.2 具有发展天然药物现代化产业的基础

库区85%的地区为典型农业县市,经济相对落后,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因此,应以国家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契机,充分发挥库区天然药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农民素有种植中药材传统的先决条件,大力开发优势药材资源,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同时,库区作为一个天然药物资源蕴藏丰富的区域,结合现有鄂、川、渝两省一市同为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强大优势,将库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3.3 天然药物开发是解决库区产业空心化、有效缓解移民后期剩余劳动力的途径

水位上升导致库区的产业发生了变化,由于75%的工业企业关停并转,产业空虚化严重,寻找一项能让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又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业是政府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库区天然药物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对中药材GAP要求,加快库区大宗天然药物种植不失为移民安置的最好产业,这不仅符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要求,而且符合国家基本用药、发展健康产业的要求。库区发展中药材比种植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经济价值高,同时加大其后续加工产业的发展,既有利于库区产业转移,又可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

3.4 天然药物产业开发可极大改善和优化库区生态环境

库区是长江中上游生态极度脆弱地区之一,其耕地面积占27.1%,荒山荒坡占45%,而在耕地面积中,山地约占64.1%[6]。因此,继续采用传统耕作方式不但水土流失严重,而且造成生态恶化。在库区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大力发展现代天然药物产业,针对性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库区道地药材进行种植,实行“退耕还药”,是改善和优化库区生态环境最好捷径,指导库区农民按GAP标准发展中药农业,如厚朴、杜仲、黄柏等木本药材,可充分发挥“树”的生态效益和“药材”的经济效益。

4 天然药物产业发展对策

4.1 成立三峡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创新研发中心,指导产业发展

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宗旨,成立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资源与成果共享。该中心要紧密围绕库区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统筹规划和编制库区天然药物产业中长期发展纲要,完善天然药物产业技术支撑体系,辐射带动库区天然药物产业集群为根本,按照“自愿平等、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原则开展天然药物资源研究工作。建议将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及后期扶持资金向天然药物产业链适当倾斜,鼓励对口支援的省区面向库区采购天然药物产品,积极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支持,在库区建立中药材产业集散基地,拉动库区药物产业并辐射带动西部地区天然药物产业的发展。

4.2 天然药物产业开发必须与优势医药企业紧密结合

天然药物开发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其产业化必须与优势医药企业紧密结合。一是库区天然药物资源的开发必须打破区域限制,整合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开发方面的合作,以建设“三峡天然药物特色产业带”为目标,明确区域性天然药物资源开发的重点,搞好天然药物生产布局,不断调整传统药材生产经营结构,有计划地发展中药材生产,形成区域特色,如长期资源短缺的半夏、因技术难题无法进行产业化的石斛、国际市场抗疟疾的中药原料青蒿,以及治疗骨质疏松的大宗药材补骨脂等。二是以天然药物资源为依托,成立国家级的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1~2个大型高科技中成药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研制开发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并能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新药和中药精致饮片,尽可能消化本地中药材原料,带动中药材生产的良性发展。三是加强天然药物的应用研究,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流传的中医秘方、偏方,加以科学验证;在中药养生保健如中医美容、中药药膳、药茶和洗浴等方面不断拓宽天然药物的应用领域,延伸天然药物产业发展链,提升产业档次;四是从库区环境条件出发,按GAP要求,建设一大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构建“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不断壮大道地药材生产规模,全面提高品种质量和产量。

4.3 建立三峡库区天然药物专业批发市场,提升产业社会声誉

实现库区天然药物产业现代化,一是必须加强产地市场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库区天然药物综合交易专门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聚集、辐射和信息发散功能,扩大本地天然药物的知名度;二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库区药材资源与全国的中药材经营单位、深加工单位和使用单位串联起来,实现网上交易,同时规范天然药物交易行为,降低天然药物交易成本,提高天然药物经济效益;三是大力抢占国内市场,确立“以质取胜、以特取胜”的市场经营之道,创新营销方式,努力扩大三峡地区天然药物在全国中药材市场的份额;四是积极引导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到库区落户,带动产业发展,同时还要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国际市场紧缺的天然药物,巧借“三峡”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的出口,使库区天然药物像长江三峡一样享誉世界。

4.4 确立三峡库区天然药物产业开发优势品种,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库区中药材生产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是要合理确定区域性的优势品种,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天然药物规范化种植产业化——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在有效保护本区域野生中药材资源特别是稀有珍贵药材资源基础上,把产业重点放在道地药材生产上,搞好野生天然药物的自然抚育、引种驯化及种苗繁殖,加强天然药物野生变家种、家养的研究。二是大力培育区域性的道地药材品牌,发展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在打造知名品牌方面,首先申报三峡药材注册商标,打好“三峡”牌,借“三峡”之名推出三峡地区的特色药物资源,将三峡药材开发与三峡旅游结合起来,把中药材培育为三峡特产;其次是加强中药材应用基础研究,结合国家新药创制政策,积极探索一套适合中药生产特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生产工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4.5 建立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推动产业科学发展

首先,根据天然药物的品质和生长特性,从种子采收、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包装贮藏等种植环节实施管控,注重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从源头保证药材品质,同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其指标成分进行检测,并针对性开展重金属、农药限量等技术指标的攻关,让品质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其次,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不断健全和完善检验检测设备,加强中药材检验检疫管理,凡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中药材不得在市场流通,达不到出口标准的中药材不准申报出口。第三,大力推行和实施GA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及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一系列技术认证,有效控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和流通,从而提高其标准化水平。第四,大力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采取与企业、院校共建天然药物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技术合作和推广工作。第五,加强天然药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种植方面,以GAP为依据,重点搞好道地药材,如黄连、独活、牡丹皮、续断、小茴香等种子收集与选育、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用药方面的研究;中成药生产方面,以实施GMP为着力点,针对不同种类的中药材规范炮制标准,严格投料监督,确保产品药效;新药创制方面,要以实施GCP为着力点,加大新特药研发力度,重点在剂型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市场占有率。第六,广泛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检测设备,不断强化科学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技术含量,促进其产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9.

[2] 陈绍成.三峡地区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及区系的研究[J].中药材,2013,36(4):532-535.

[3] 董存良.重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实现提档升级[N].中国中医药报, 2013-02-22(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53.

[5] 余甘霖,沈力,易东阳,等.长江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调查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3):46-68.

[6] 梁福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思考及对策[J].水利学报, 2007,5(增刊):521-524.

(收稿日期:2014-02-05)

(修回日期:2014-05-25;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产业发展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库岸整治工程设计概述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