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产生的因素分析

2015-05-30 13:27阮骊歌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

阮骊歌

摘 要:视错觉的产生除了受外部光、形、色等因素影响,同时生理和心里等内部因素对其的干扰也是很重要的,本文对视错觉的分析希望对设计运用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视错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现代设计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文化以及数字化的生活方式,迫切需要设计理念的创新,受众期盼广告设计在新概念、新艺术、新技术、新空间、新媒体空前发展的形式下,能够展现出独有的风貌,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传播需求。在这种趋势下,设计者在不断的挖掘时代、社会的新变化、新特点,关注人文,重新审视当代文化现象、哲学思潮以及流行艺术等方面,希望从中探索出视觉传达的新概念。在此背景下,视错觉以其智慧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设计者的青睐。视错觉总能以简介的图形表现出耐人寻味的能容,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受众,并打开观者无限联想的空间,引发受众的思考。视错觉理念的设计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驻足观赏的同时,其趣味性也耐人寻味。

那么视错觉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视错觉尚无一个最权威的定义,许多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出发,给视错觉下定义,其中比较全面的有:

1.错觉心理学的定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视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视知觉”。。

2.由于环境的不同,以及某些光、形、色等因素的干扰,加上生理上的原因,人对物体的知觉往往发生错误,这就是错觉,人们通常把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

3.视错觉是在特定的刺激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与事物的物理真实性不相符合的、歪曲的知觉,它不是一种个别的视觉偏差,它有固有的歪曲倾向,主观努力很难加以克服,条件一经成立,这种歪曲的知觉就会普遍发生。

4.视错觉是当人或动物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

俗话说“眼见为实”,按照通常的理解,它的意思指你看到某件东西,就该相信它确实存在。然而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在很多情况下,它确实与视觉世界的特性相符合,但在另一些情况下,盲目的“相信”可能导致错误。看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你的大脑可根据先前的经验和眼睛提供的有限而又模糊的信息作出最好的解释。心理学家之所以热衷于研究视错觉,就是因为视觉系统的部分功能缺陷恰恰能为揭示该系统的组织方式提供某些有用的线索。

贡布里希说:“观看从一开始就是有选择的,眼睛对样本做出什么反应,取决于许多生理与心里因素。”错觉的产生正是受到了生理和心里等内部因素的干扰,除此之外,光、形、色等外部因素也对视错觉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一、视错覺产生的外部因素

视错觉产生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光、形、色等因素还有客体自生的多义性以及其它图形的张力诱导和图形本身的炫目效果。

正是在上述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人的视觉才会产生错觉。

首先谈谈比较抽象客体自生的多义性,要谈多义性就得引出多义形象这个名词,何为多义形象呢?是指在一个整体形象中提供给观者多层含义的形象。贡布里希曾经提到:“多义性显然是整个物象读解问题的关键”

客体多义性具有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人在用眼睛观察时只能识别多义性客体中的一种特性。而有人就会提出质疑,多义是如何识别的呢?其实这很简单,多义的最终形成不是单纯依靠视觉,而是把视觉逐一扫描的信息和大脑的存储分析相结合才形成对多义图形的解读。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运用正负形设计的图形。

下图为一张正负形插画,插画可谓是将母爱体现的淋漓尽致。图中的正形为树干、叶子和鸟,负形为一个女性人脸。而对图像的整体认知,相信观者决不是仅凭一眼就明了的。为什么我之前要说这幅插画将母爱表现的淋漓尽致呢?

首先,从正形中最下面嘴中衔着虫子的鸟说起,看道这里不用多说,这是一只母鸟,她正准备给雏鸟喂食,而这只母鸟正是负形人脸中的嘴唇,母鸟给雏鸟喂食即将幻化成母亲用嘴唇轻吻小鸟,也就在暗示是亲吻孩子。其次,视点向上移动,锁定充当人眼睛的鸟,这只鸟仅仅作为一只鸟就没什么独到之处了,但是作为一个慈祥且温柔注视雏鸟的眼睛,母爱的意义就尽含其中了。

二、视错觉产生的内部因素

视错觉产生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原因和心里原因,生理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人的视觉系统的功能是有限的,眼睛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而视错觉的产生正是基于人眼功能所不能正确反应的那一部分。心里因素主要是由心里恒常性和预判断所致。心里恒常性就是人对事物平常的,固有的认识,大脑会对视觉系统传递的信息加以储存,当相同信息出现时,大脑会不加分析的直接认知,而视错觉的产生就是钻了不加分析的空子,导致大脑对类同但不完全相同的事物做出相同的反应。预判断就是大脑在视觉分析之前就做出了判断,这种判断就有可能出错。而从某种角度而言预判断也是由于心里的恒常性所致。

那么显然,视错觉不是人主观上想要犯下的错误,它是基于人眼的生理结构和心里因素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所形成的错视现象。正如事物具有两面性,视错觉并不是一件坏事,科学家正是基于这一点,才能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展开深入剖析研究。设计者也是基于这一点,才能设计出许多与视错觉有关的作品。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视错觉现象,对于生活中自然产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视错觉现象,我们要深入分析,理性面对,避免视错觉的误导。而对于刻意利用视错觉,服务于人类的视错觉作品而言,你就不必大费周折的去理性分析,尽可沉静在视错觉带给你的奇妙幻像之中。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日]白石和也.平面造型与错觉艺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