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拉吊游戏

2015-05-30 10:48王洁冯婷范琳玲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水桶积木绳子

王洁 冯婷 范琳玲

一、游戏过程

我们爱玩拉吊游戏

一天,果果、高远和小鱼正在“纸箱大世界”里用纸砖搭建迷宫,纸砖不够了,高远便跑到墙角去取。由于“纸箱大世界”由冬季闲置的游泳池改造而成,孩子在泳池里搭建,而多余的纸砖放在了操场上,在来回跑了多趟之后,高远直喊:“累死了!”这时,果果看到泳池的栏杆上吊着水桶,便说:“我们可以用水桶运,我看到过奶奶用水桶从井里吊水。”高远听后马上把纸砖放进水桶,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水桶往游泳池里放,这样速度明显快了许多。他们的举动吸引了其他幼儿的参与,尽管其间有争执有失败,但孩子们对用水桶拉吊纸砖很感兴趣。

我们观察发现,幼儿在拉吊装有纸砖的水桶时,如何让水桶保持平衡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游戏进一步开展,幼儿能否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这一“秘诀”?如果提供更多的材料,游戏会怎样发展?拉吊游戏与什么游戏结合会更丰富有趣,对幼儿更有挑战性?

通过一系列的思考,鉴于原来拉吊游戏在游泳池和池岸之间开展高度不够,我们决定将游戏场地移到地面与二楼走廊之间,并与建构游戏相结合,也即让幼儿先在一楼地面寻找积木,然后运用拉吊的方式运上二楼走廊,再进行拼搭。

另外,为了巩固幼儿根据任务单拼搭的经验(即把要拼搭的物体描画成平面图,再据此寻找相匹配的积木,最后进行平面拼搭。描画的难度不一,寻找积木和拼搭的难度也不一,幼儿可自主选择),我们提供了难度不一的任务单(如图1),让幼儿分组选择、操作。

各种形状、大小的积木,不同难度的任务单,不同材质的绳子,吊桶,一切准备就绪。游戏在期待中开始。

岗位要合适,而且要坚守

游戏一开始,红队在组长蕾蕾的指挥下,分工明确:他们一个负责统计“任务单”上的积木形状及数量,一个负责找积木、放积木,两个负责拉吊运送,一个负责拼搭,一个负责检查。分工好后,他们便迅速奔向自己的岗位,有条不紊地玩起来……而绿队因为组长的人选问题陷入了争执。

见红队早已分好工各自忙碌,绿队的天天急了:“我们赶紧开始工作吧!不然真要输了。”于是,绿队匆忙进入游戏,但状况百出:统计积木的桌子旁围了三个人,三个人数来数去经常重复,到最后没能统计出准确数量。一名幼儿在楼上边比划边大叫着:“家兴,我们要找这样的积木,圆形的、长长的。”楼下找积木的家兴抬头挺脖,始终没听明白要什么积木。拉绳子的地方空无一人,还有一名幼儿不明确自己的任务,一直着急地楼上楼下跑,嘴里大喊:“绿队加油!”

毫无悬念,这次游戏绿队没有成功。游戏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孩子们交流、讨论。教师问绿队:“你们想想为什么没有成功,把失败的原因找出来,下次争取成功。”高远第一个发言:“因为他们没有选我当组长,本来我都想好怎么分配工作了。”“不能每次都是你当组长,你上次已经当过了,我们也想当啊。”天天反驳道。教师问高远:“你当过几次组长了?”高远想了想:“好像有4次了。”说完似乎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教师说:“一次游戏中只能有一个组长,怎么办?”“大家轮流当。”欢欢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还可以投票,谁的票数多就谁当。”家兴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说:“轮流是个好方法,这样大家都有机会。投票也不错。当然,如果你自己很想当,也可以自荐,但一定要组员们同意才行。你们说呢?”大家都点点头。教师又问高远,他也点头同意了。

解决了第一个难题后,教师又问:“除了在选组长时出现问题之外,你们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在一楼找积木的家兴说:“我听不懂他们要找什么样的积木,声音太吵了。而且他们很久都没有把水桶放下来,我后来找到了积木也运不上去。”“谁是负责拉吊积木的?为什么没有把水桶放下去呢?”教师问道。欢欢说:“我打不好绳结,老是散掉。”李昊说:“我看到需要长方形的积木,我也不会打结,所以就直接跑到下面去拿了。”教师说:“原来今天负责拉吊运送的小朋友都不会打结,难怪小水桶放不下去,积木也运不上来,任务就完不成了。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要怎么改?”孩子们一下子想不出好的办法,都沉默了。教师想了想说,“这次红队任务完成得很好,要不请他们介绍一下成功的经验,好吗?”在得到绿队的同意之后,教师请红队的组长蕾蕾介绍经验。蕾蕾说:“上次甜甜和佳佳告诉我他们打结很厉害,所以这次他们就负责打结,果然,他们打结很快。”“哦,你是说要让每个人负责最擅长的事情,对吗?除了这个,你们成功还有其他原因吗?”蕾蕾想了想说:“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可以跑来跑去。我们队的小贝是负责在一楼找积木的,他想上二楼来帮忙,我不让他上来。因为他上来了一楼就没人将积木放到水桶里了。”教师总结道:“看来,游戏中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岗位。红队的小朋友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并且大家做的都是自己最会做的事情,所以他们完成任务的速度就非常快了。而绿队呢?一开始选择组长时就因争吵浪费了时间,后来分工又不明确,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任务当然完不成了。”经过与同伴交流和教师的梳理,绿队幼儿若有所思。最后,教师问道:“既然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我们下次可以怎么改?”高远第一个举手:“组长可以轮流当,反正大家都有机会的,不要在一开始就浪费时间。”天天说:“要把最会打结的人安排在二楼负责打结、拉吊。我打结很厉害的,下次我来打结。”李昊说:“我数数好,下次我可以负责统计积木。”家兴补充道:“不能很多人一起统计,不然就数不清楚了,其他地方也没人了。”欢欢说:“我下次不会再跑来跑去离开自己的岗位了,要坚守岗位。”……

其实,这次搭建的是平面物体,游戏任务并不难,绿队失败的关键在于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因此,教师将游戏后交流、讨论的问题聚焦在了分工合作上。期待后续的游戏中孩子们会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变喊话为提供图纸

解决了分工合作的问题,游戏用时果然短了,孩子们玩得越来越顺利了。但在几次游戏过后,孩子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找积木的小朋友因听不清要求而送错积木,延误了完成任务的时间。“为什么会听不清楚?怎么样才能让找积木的小朋友清楚地知道自己组需要的积木呢?”在随后的交流分享中,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喜欢画画的天天马上说道:“可以用画的方法,一边数积木一边画下来。”他的提议启发了其他幼儿:“对,可以画在纸上运下去。”“找积木的小朋友可以根据画好的形状和数量找积木。”孩子们兴奋得跃跃欲试。教师没有急于说明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只是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并根据孩子们的需要提供了笔、纸等材料。果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寻找积木的环节变得很顺利,效率大大提高,孩子们完成任务速度快了很多(如图2)。

集思广益读懂图片

游戏到了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很好地合作,顺利地拼搭,快速地完成任务,游戏似乎变得不具有挑战性了。如何推动游戏进一步开展呢?根据对第一阶段游戏的观察,教师发现,根据所描画的平面图寻找相对应的积木,再拼搭平面物体,所需积木少,所拼搭的物体简单,任务单的设计难度太低是游戏不再具有挑战性的关键。于是,教师开始考虑调整任务单的难度。教师与幼儿经过讨论形成共识,将幼儿平时用积木搭建的各种物体拍成照片,并根据所搭物体积木的数量和复杂程度提供三星、四星、五星三种不同难度的照片,让幼儿根据所选的难度抽取照片(如图3),再根据照片进行统计、寻找、运送、搭建。由于所搭建物体从平面变成了立体,如何正确读图便成为新的挑战。

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挑战表现出了欣喜。调整难度后的照片给李昊统计积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李昊指着图片说:“我不知道这个被遮挡住的是什么积木,好像是半圆形的,我需要帮忙!”小鱼说:“半圆形有两种,一种是大的还有一种是小的,这里是哪种啊?”李昊说:“被长方形的积木挡住了,看不清楚,可能是小的吧。”于是他便画出了相应的图纸传到楼下。可积木吊上来后,负责搭建的果果试了好多次也没能成功。小鱼、果果和李昊再次仔细查看了照片,果果说:“这个半圆形好像是大的,你看,它的长度要到长方形积木一半的地方呢,这块小的才只到一点点。”听了她的话,小鱼和李昊再次仔细观察,最终确认是大的半圆形积木。于是,李昊再次画了图纸(如图4)。

孩子们的猜测有对也有错,但是不管如何,他们都在游戏中进行了充分验证,并逐渐掌握了物体之间的关系。在多次游戏之后,孩子们的读图能力越来越强,读图正确率越来越高。

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由于任务单上的建筑物会用到更多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积木,原本被孩子们命名为“吊车”的小水桶无法拉吊大块积木,经常出现吊到一半时水桶侧翻,积木从空中落下的情况。

针对新产生的问题,教师与幼儿展开了讨论:吊车运送积木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呢?果果说:“水桶太小了,放不下那种长积木,所以老掉下去。”小贝说:“要是有一个大一点的篮子就好了。”妍妍说:“水桶小,每次运的积木太少,要运很多次才能把需要的积木运上来。”佳佳说:“是啊,如果有两个吊车就可以运得快一点了。”天天说:“我觉得还可以用更多不一样的绳子来系水桶,每次都用一样的太没意思了。”教师说:“你们发现了问题,非常棒!那么使用什么材料可以解决刚才的问题呢?你们觉得把哪些材料加进来会更好玩?”“我们可以用大草坪上的篮子,肯定能把长积木装进去。”“我觉得可以用那些包礼物的绳子,比较长。”“我觉得纱巾也可以当绳子用。”……大家经过热烈讨论,确定了更多种类的绳子(如长短不同的鞋带、丝带、麻绳、围巾等)和容器(不同款式的篮子、袋子、镂空垃圾桶等),为游戏建立了一个“材料库”。

这些材料虽然是孩子们共同讨论出来的,但用起来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得心应手。

小鱼对付粗糙的麻绳显得有些费力,好不容易打好了结很快就散了。一楼的队员一直抬着脑袋,焦急地等待着小鱼将篮子放下来。倔强的小鱼还拒绝同伴的帮助,执意独自与麻绳“斗争”,游戏搁浅了。教师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问:“要不要试试其他材料呢?”小鱼选了一根细缎带,这一次她很快打好了死结。但缎带太短了,根本够不着地面。于是,果果又找来了更多绳子进行拼接。终于,绳子够长了。

他们选择篮子作为容器,在篮子里放满了积木。小贝不知道应该将绳子绑在篮子的什么地方,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小鱼见了说:“把绳子从篮子的两个耳朵里穿过去再绑吧。”小贝照做了。可篮子刚吊到大约一米的高度,绳子突然断了,篮子掉在地上,积木散落一地。翔翔说:“绳子太细了,积木太多。算了,算了,我们还是拿出来一些,几块几块地慢慢运吧。”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积木终于运上来了(如图5)。

与此同时,孩子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高处掉落下来的积木万一砸到头上,后果不堪设想。教师抛出了这个问题:“那怎样才能保证下面小朋友的安全呢?”孩子们认真思考,李昊想了好一会儿说:“我们可以画条线,找积木的人把积木放到容器里之后就要退到这条线后面。我们上次玩‘士兵突击时也有这样一条安全线。”由于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因此在以后的游戏中不用教师过多提醒,他们都能遵守规则。

通过几个阶段的游戏,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在游戏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位置,合作越来越默契;他们会根据图纸猜测被遮挡的积木;他们会选择最合适的容器,在捆绑容器时会选择容易打结又比较长的绳子……教师则给予孩子们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做好游戏玩伴的角色,在关键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分析与思考

拉吊游戏仍在继续,伴随着幼儿与各种游戏材料的相互作用和同伴互动,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以此为线索推动着游戏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以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见证了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游戏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纵观整个游戏进程,孩子在以下三方面的进步特别明显。

分工合作意识和能力

该分组拉吊游戏要想成功,关键是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与合作。从起初的毫无分工合作意识,到有了初步的分工合作意识,到最后有明确并合理的分工和合作,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有争执、有失败,但经过教师的点拨引领,同伴的交流、讨论、分享,实现了质的转变。相信这样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图、解图能力

由于该拉吊游戏前期需要幼儿根据物体的平面图和照片上用积木搭建的物体辨识积木的形状及其数量,因而对幼儿解读“建筑图纸”的能力是一个考验。从最初的根据描画的平面物体图辨别和统计,到根据照片中的立体造型图辨别和统计,孩子们经历了猜测、验证、分析、比较等探究过程,一步一步构建起了解读图片的经验,提高了这方面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碰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如何选择绳子?如何给绳子打结?如何能让一楼同伴清楚地知道所需积木的形状和数量?如何解决绳子太短的问题?用什么样的容器来装比较大的积木?如何解决绳子太细、积木太重的问题?如何保证安全?等等。当问题发生时,教师总是支持、引导孩子们讨论、探索、自主解决,逐步推动了游戏的发展。孩子们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了经验,提高了能力。

猜你喜欢
水桶积木绳子
绳子够长吗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绳子穿冰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巧提水桶
取绳子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