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5-05-30 17:59穆贞宁
东方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运用信息技术

穆贞宁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小学作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再现生活,打开作文观察之门;丰富写作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提高评改效率。从而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相对轻松、简单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作文;运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的多媒体设备,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经过我几年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作文教学的尝试,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庸,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学生们却不得要领。信息技术的运用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直观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了一个信息丰富的环境。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动物世界、人文景观、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件,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作文课趣味十足。如指导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动人的歌声由远而近,飘至耳际,与此同时课件出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组组特写的镜头──白发、皱纹、苍白的脸,深夜里的烛光,作文本上的圈圈点点……优美的旋律,拨动了学生感情的心弦,动人的画面激起了对老师六年的付出和教诲的回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一篇篇心灵独白在笔尖流淌……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如何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

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得到教师的青睐,受到学生的欢迎。它的出现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观察,但不注意细节,且受情绪影响,定性不足,对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即使在指定的观察材料中,也往往是走马观花。比如,学生参观了动物园,只觉得猴子调皮、鹦鹉学舌很有趣,至于具体的细节则已淡忘。根据学生的弱点,我将参观的材料制成课件,课堂上随机点播几组镜头,指导学生定向观察。学生也可选择感兴趣的材料自主观察。这样,学生观察更有序而细致,写起作文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

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比如,指导写《美丽的秋季》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麦田……看完录像,学生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去寻找秋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思路更加开阔。

3、提供丰富素材,构建说话空间

语言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之前,必须先在头脑中形成内部语言。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先做好口头作文。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看投影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听录音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创设说的情境,或再现生活画面,或拓展思维空间……如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我先布置同学们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在口头交流课上,我特意将说得好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补充,并配合投影多姿多彩的校园风景图。这样通过观察交流、直观再现,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挖掘了习作素材,从而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口头作文训练好了,书面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超越时空,拓宽写作思路

世界上有些现象稍纵即逝,有些过程非常漫长,有些变化受时间、空间等限制难以表现本质特征,这都给学生造成认知的障碍,观察的困难。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事、物搬进课堂,还可利用特殊功能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使作文课真实化。在指导学生以“我爱爸爸或妈妈”为内容的习作中,我先放映网上下载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学生欣赏了影片。伴随着凄美的乐曲,善良慈祥的妈妈在倾盆大雨中一步一叩首地迈向小庙,为生病的孩子祈祷的画面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禁潸然泪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从影片回到现实,心中对妈妈的情感如火山般喷发。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有的学生对爸爸慈爱而严格的教育,鞭策着自己成长进步更有感触,我随之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选好写作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可写作的东西,有了真挚的感情,作文中一件件事真实可感,一份份情真挚朴素,爸爸妈妈的形象跃然纸上。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评改效率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幻灯投影、录像显示、录音收听等,能把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以便优化作文评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欣赏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通过键盘把作文输入计算机,显示在屏幕上。教师则利用计算机网络,针对学生习作,加强个别辅导。教师还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典型例作,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评改作文时,我利用Powerpoint分别列出了几个栏目:

1、“佳作欣赏”。将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名字及其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表扬小作者,讲评欣赏其习作

2、“妙词佳句”。从写得一般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片段,作为亮点提供给学生作素材。

3、“华佗再世”。把典型的文章病例显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讨论、推敲、修改。通过集体评改,提高修改效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4、“他山之石”。把网络上的优秀习作展示在屏幕上供学生欣赏、借鉴。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运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