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美国高中生活

2015-05-30 10:48解冠楠
新东方英语·中学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布鲁克莱恩美术课

2014年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新东方组织的教师赴美培训活动,期间参观了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非常著名的布鲁克莱恩高中(Brookline High School)。短短一天的参观时间,让我对“高中”这两个字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布鲁克莱恩高中作为美国公立高中的典型代表,用它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向世人展示:美国的高中生活,就是如此“任性”!

深秋的清晨,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一行人从波士顿市区出发来到了位于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镇的布鲁克莱恩高中。我们到的时候正值学生早晨入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完全是平常在美剧中所看到的高中校园:没有围墙的校园,颇有欧洲建筑风情的教学楼,可供学生随时休息和用餐的操场台阶,随处可见的富有设计感的文体设施……在三三两两入校的人群当中,不难发现有很多学生和老师在愉快地聊天,他们轻松愉快的神情让人感觉他们更像是朋友。和中国大多数高中相比,布鲁克莱恩高中给人的整体感觉更像是一所大学,它并没有我们国内高中生所熟悉的围墙、值日生或是保安,并且教学楼很分散,没有国内常见的联排教学楼建筑给人的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另外,由于美国高中生相对独立的个性以及西方教育的特点,这里的高中生看上去也更加成熟自信,非常趋近于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通过校方接待人员的介绍,我们对这所高中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作为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一所有名的公立高中,布鲁克莱恩高中有1756名9~12年级的学生。因为学校离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只有短短的六公里,加之周围的社区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都处于美国社会的中上层水平,这所中学深受国际学生的欢迎,其学生来自全球76个国家。而且这所高中还出过不少名人,其中不乏全美最高记者奖得主、房地产大亨、电影制片商、戏剧和电影剧本作家,甚至篮球明星。而在2014年最新的全美高中综合排名当中,布鲁克莱恩高中也毫不费力地跻身TOP 10之列,可以肯定地说,这所高中代表了当今美国社会较高的高中教育水平。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和风格,校方悉心把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安排到了真实的课堂当中,让我们亲身体验了一回当美国高中生的感觉。

和中国几乎完全根据高考考试科目来设置课程的情况不同,美国高中课程设计为选课制(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实行学分制。在布鲁克莱恩高中的四个年级当中,除了被设置为必修课的英文、历史、数学等基本课程之外,还有500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这是国内的高中甚至大学都望尘莫及的。所有的课程设置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几乎涵盖了地球人能够想到的所有兴趣爱好,比如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动画设计、打字、绘画、合唱、舞蹈、体操、厨艺、攀岩、驾驶等等,这还不包括课外的社团以及俱乐部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实行选课制,所以每门课上课的学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班级,更没有班主任老师这个职位;学生所有的课程都有老师进行教学和指导,但是老师不会对其学习进行监督,学习全靠自觉。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从客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在高中生活中扩大交往圈子,使整个年级所有同学彼此更加熟悉,整个校园氛围更加活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的年轻人更容易交朋友,少有社交障碍。

我在布鲁克莱恩高中主要深入观摩了中文、英文和美术这三门课程,最大的感受就是吃惊:原来高中课程这么“任性”!且听我为大家细细道来。中文课

中文课 传统而又新颖的东方体验

布鲁克莱恩高中九年级的中文课老师沈老师来自中国上海,50刚出头的她看起来十分严肃,但是在课堂上却特别活跃。在我们所观摩的中文课上,沈老师热情地邀请我们每一位来自中国的老师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同时鼓励班上的孩子们用他们初学不久的中文和我们交谈。我们惊喜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中文名字,这些名字大多都来自于他们所喜欢的中国文学作品,比如班上一个很活泼的韩国男生的中文名叫“悟空”,来自于他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教室布置得也非常有特色,除了中国山水画、诗词赋毛笔字以及剪纸等物品之外,还有现代中国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整个教室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缩版的“中国”!教室的一角还陈列着学生们的一些手工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制作的中国代表性建筑物的小模型,造型非常别致,手工也很精细,让人难以相信这些作品都是出自九年级的学生之手。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际生活中的,美国高中这种参与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无疑会提升学生对于科目实用性和生活性的体会。

英文课 价值观的启蒙之门

英文课在美国高中阶段属于必修课,在布鲁克莱恩高中也不例外。不巧的是,我们到访当天学校并没有英文课的安排,但我们有幸来到了英文教师的办公室,和两位九年级任课教师Michael和Jackie进行了交流。他们告诉我们,在美国,与其说教师是在履行教书的职责,不如说他们是在认真地做一名faciliator (协助者)。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与其说是在learning by doing (在刻意安排的活动中学习),不如说是去试图learning by absorbing (通过在课堂和生活中观察和吸收来学习)。所以美国的高中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会非常注重课程与学生个人生活的契合度:一堂简单的英文课可能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息息相关。

在办公室里,我们发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用毛笔字书写的承诺书,上面写着:“我两个星期不可以玩游戏——李XX”。Michael告诉我们,这份承诺书来自于一个中国学生,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他在学校上课时总是提不起精神。而Michael也注意到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多都会有沉迷于某些事情的问题,比如女生沉迷于减肥和化妆,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于是英文教学组的教师们就决定发起一个活动:21天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试着不去做自己已经形成的所谓bad habit (坏习惯),而培养一个new habit (新习惯),并将每一天的心路历程写成一个mini journal (迷你日记)。在后续实践当中,这个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和欢迎。这个简单的小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文,还可以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即使是采用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即使这门必修课程略显枯燥,美国的高中教师也会尽全力在其中加入十足的设计元素和具体目标,使其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富有个性。

美术课 用自己的心来体会世界

美术课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门课。观摩美术课的课堂就仿佛是在参观一位艺术家的私人画室:除了画室当中必不可少的画板、画具、雕塑和模特之外,由于学生可以选修陶艺课程,我们还在教室的一角发现了老师为学生们精心准备的陶艺材料和学生们自己完成的一件件可爱的陶艺作品。美术教师Daniel介绍说,美国高中的美术课普遍为选修课,但是布鲁克莱恩高中的美术课会有更多选择,比如陶艺、雕塑、素描、速写、水彩、油画、视觉艺术和摄影等等。而在课堂任务中,除了一些必须完成的基础作业,其他作业基本上没有太多硬性要求。学生无论是否有艺术方面的天赋,都可以通过作品来表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从来没有好与坏或者打分一说,教师只需要去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看看布鲁克莱恩高中的名人墙和学生作品展览就知道了:这所高中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美国现代和当代艺术家,而在学校专门的美术陈列室里很多学生的作品看起来也并不亚于一些艺术家的大作。布鲁克莱恩高中的美术课上流行一句话:You may not have the sense of art, yet you must have the sense of existence; just find a way to make it! (你也许没有艺术感,但你一定有自我存在感,那就想办法把它表达出来吧!)

这次布鲁克莱恩高中之行短暂而又充实,我对美国的高中教育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八个字:看似“任性”,实则“个性”。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渴望得到的资源,提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兼顾上述元素之外,把提供给学生的资源进一步多元化、个性化,就会使得整体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和富有特色,也就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公众的认可。所以,所谓有“个性”,才能够真正“任性”,也许教育的意义在这样的实践中才能亘古永恒。

作者简介:

解冠楠,北京新东方学校英联邦VIP雅思阅读组教研组长、全程班项目规划负责人以及部门演讲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国际商务、翻译与口译双硕士;曾获北京新东方学校“优秀教师”奖,并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培训;还曾就职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澳大利亚FOXTEL等知名外企。

猜你喜欢
布鲁克莱恩美术课
美国“布鲁克”级护卫舰
美术课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Sixteen Years’Promise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趣味美术课
布鲁克(成都)工程有限公司
彼得·布鲁克“演场”探颐——以舞台剧《惊奇的山谷》为例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