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也还需要“汪国真”

2015-05-30 10:48王华玉
华声 2015年8期
关键词:打油诗余秀华汪国真

王华玉

今年以来,诗歌总算上了两次头条,尽管它“登堂入室”的方式有点尴尬甚至悲情——前次是女诗人余秀华阴差阳错横空出世,最近这次则是因汪国真的早逝引发感慨和追思。

尽管在“余秀华热”的后期有过一些关于诗歌本质真正的艺术探究,但不得不说,这一热点现象的发轫,却是由“脑瘫诗人”引出励志故事开始的。这说明,诗歌本身仍然不是这个时代乐意关注的话题。我留意到,这回对汪国真去世的报道,媒体选取的角度也很有“讲究”,有的拿习近平引用过汪国真诗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来吸引眼球,有的干脆就汪国真得肝癌说事,炮制出一方养生经。

人们早就哀叹“文学死了”,但文学其实并没死,官场小说就一度大行其道,尽管有人觉得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真正死了的只是诗歌,因为诗歌需要“言志”,而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信仰、理想和激情。

很多人瞧不起汪国真的诗,觉得浅俗,缺乏艺术价值。从诗歌艺术的角度看,当然没错。别说和同时代的北岛、稍后的海子比,哪怕是与新近走红的余秀华相比,汪诗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但如果将其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放在时代背景下来观照,那还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同时更具现实价值。

还是来看看汪国真都说了些什么吧。我得承认,要找出像样的经典句子颇有些吃力,就以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例好了。这个句子很能代表汪诗的风格和水准,也一度被讥为打油诗。但也别忘了,就是这么一个明白如话的句子,曾经在20年前激励了一代人,也是那个风云激荡的改革年代的真实写照。谁说浅白就是不好呢?普希金的不朽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也是一些大白话吗?能展示时代风貌、呼应人民心声的文字,就都是有价值的。

汪国真肯定不是杰出诗人,但他是一个颇有影响的诗人,这无需争议。在他去世之际来谈论他,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态度。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我们一段心路历程的还原。对这段历程,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我们不必太在意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写作,重要的是他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哪怕浅薄,哪怕就是几句口号。他不是为捞稿费而码字,更不是以文字为道具去换取什么,他比那些写“纵做鬼,也风流”的人要清白、方正得多。

环顾当下,有多少人还能做到这样?人们一个个变得世故、犬儒、阿Q,我们不关心他人,甚至对自己也麻木了,就像那首歌所唱的,“无所谓”。生活只给了“蚁居”,人们叫我“屌丝”,郭敬明说这是个“小时代”,我们不感觉被羞辱,也不去抗争,却照单全收,并怡然自乐。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感知和表达的欲望和能力。

这个环境里,我们还真需要“汪国真”。与其无视、失语,倒不如做个“打油诗人”,我手写我心,喊上几嗓子!

猜你喜欢
打油诗余秀华汪国真
雨的随想
The Poet on Earth
江 南
打油诗里的秘密
“打油诗”,有时其实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