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

  • 余秀华的“叛逆”与“强大”
    ”标签的女诗人余秀华横空出世,走红网络,她的走红引发了学界对新诗的讨论,她的诗歌也备受争议。从女性视域窥探余秀华的诗歌及余秀华本人的婚恋观,都可见其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她具有“强大”的女性精神力量,真正具备现代女性意识。余秀华的“叛逆”与“强大”则聚焦余秀华底层女诗人的身份,从性别视角窥探女诗人余秀华及其诗歌创作,论述新世纪女性乡土叙事潮流下余秀华诗歌独特的底层女性话语书写,探索余秀华诗歌及其女性意识在新世纪文化语境下的新质。关键词:余秀华;底层女性

    美与时代·下 2023年5期2023-06-28

  • 余秀华之惑
    么特别标签。但余秀华不一样,从她走红的那一刻起,她的才华就和身体缺陷被深刻地绑定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突出她的才华和另类。今年5月,46岁余秀华和“90后”杨槠策闪婚的消息公布,很快引发媒体和互联网关注与热议。遗憾的是,不久后,他们闪离。余秀华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没能持续。令人震撼的是,“小老公”杨槠策不依不饶,在互联网上不断揭对方的“黑料”。清官难断家务事。一时间,网友也茫茫然,不知所措。随着时光推移,关于他们,从浪漫演绎的“故事”到狼狈收场的“事故”,

    南风窗 2022年24期2022-12-04

  • 低入尘埃的爱情,何来幸福可言?
    ●文/家家诗人余秀华与“90 后”男友分手2022 年7 月6 日深夜,网红诗人余秀华突然发出一条微博,说自己被“他”狂扇耳光,狠掐脖子,差点丧命。而这个“他”,正是前不久与她一起高调宣爱的“90 后”男友杨槠策。狂放热烈如余秀华,在爱情面前却也卑微到了尘埃里,上一条微博她还在向杨槠策大声表白:我要对你全力以赴。而那时,她已领教过杨槠策的暴力,但绝口不提,只说“这也许说不上是爱,但是也只能如此”。两段“余秀华直播时与男友激烈争吵”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余秀华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22期2022-09-05

  • 余秀华,和她的男人们
    张旦珺不久前,余秀华在家乡湖北荆门拍了婚纱照,照片里的她穿着一袭洁白婚纱,与男友幸福相拥,他们的背后是一大片玫瑰花田。余秀华恋爱了,这不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读过其诗的人,都知道她有多么渴望爱情。从2014年到2015年,她在诗里将“爱”说了140多次。不过对于诗人余秀华来说,这又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她身上、心中都有痛,这份痛催促着她写诗。她写“走吧,我们去后山大干一场”,世人看了,都夸她大胆、率真,却料不到她说,正是因为“干不到”,才要这么写。摇摇晃晃的余

    南风窗 2022年11期2022-06-12

  • 余秀华对自我身份的定义
    作林内容摘要:余秀华和她的诗,作为“现象级”的文学热点,已经持续数年。除了独特的诗风本身,最受关注的,仍然是她身上农妇、残疾人、诗人的三重身份。本文且反其道而行之,暂且避开作者本身,忽视她早已被外界定义的种种身份,直接从她的作品入手,在诗句中去寻找出作者自己对自我身份的定义:“精神流亡者”和“大地之子”。关键词:余秀华 诗 身份 自我定义福楼拜所言“呈现艺术,隐退艺术家”。笔者以为,其实呈现了艺术,艺术家自在其中。读者费力收集到的作家资料和写作背景,只是现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1期2021-12-08

  • The Poet on Earth
    iuhua (余秀华) to be published in English, translated by Fiona Sze-Lorrain.The line is tinged with novelty. The poem from which it is taken, “Crossing Half of China to Fuck You,” went viral in November 2014 when a national poetry mag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1年5期2021-10-28

  • 探讨女诗人余秀华与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共同点
    当代中国女诗人余秀华则背负着更为明显的多元标签。本文以艾米莉诗歌Remebrance、Convicting Prisoner、Alone I Sat和余秀华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为例,从两位女诗人家庭社会背景、诗歌内容与诗歌主旨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其共同性格特征、对自然的共同书写和对自我及女性意识的共同关注。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余秀华;诗歌共同点;女性意识作者简介:邓玲(1999.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湖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师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1期2020-08-13

  • 该怎样看余秀华的“恶搞”?
    名“后起之秀”余秀华,因其先天脑瘫,再加上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震惊诗坛,从而爆红。2019年8月19日,余秀华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恶搞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文章,犹如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一轮轮涟漪,许多网络读者纷纷谴责。像这种莫名其妙的“脑残”行为,就事论事,声讨之,痛骂之,本无可厚非。偏偏,我们的老姜(姜垣)跳了出来,撰文《“围殴”余秀华的弦外之音》(《文学自由谈》2019 年第5 期),指责“这次对余秀华的批判,

    文学自由谈 2019年6期2019-12-27

  • 无耻当有种
    刘诚龙余秀华火了一阵子,颂之者谓才女不问出处,批之者谓诗歌界浮躁炒作。是也,非也,可证社会对余秀华是有争议的。但我想,下面这个事情,对余秀华评判应该无争议。余秀华最近弄了一个系列叫“余秀华读唐诗”。诗人读唐诗,自是本行,不足为讶,而让余秀华读唐诗,我是怀疑的,这位农妇哪里弄来唐诗的知识储备?是我多虑了,人家根本就不玩学问,只玩“吸睛游戏”。比如余秀华解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让人跌破眼镜,她把这首意境壮美的诗,解为了无底线的下流胚子:白日依山尽白白地日不好

    做人与处世 2019年22期2019-12-06

  • 余秀华的摇晃人间
    且在人间作者:余秀华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2月2014年年末,几乎是一夜之间,38岁脑瘫农村妇女余秀华和她的诗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5年后的今天,余秀华身上被聚焦的热度已经散去,但她又并未完全淡出公众视野,关于余秀华的争议也从未中断。“诗人”“脑瘫”“农妇”,话题勾勒出余秀华的每一面,却又像从棱镜折射出的光虚晃而不真实。成名给余秀华身上打了一束追光灯,出书、上电视、领奖,伴随而来的是金钱、名声,以及离婚的底气。光鲜让她享受其中,但一同被放大

    方圆 2019年9期2019-06-10

  • 书·无端欢喜
    喜》收录了诗人余秀华近些年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书中,余秀华讲述“成名”后的生活、“崭新”的故乡、奶奶的“英雄事迹”、爱情中的心醉神迷与自卑怯懦,以及与友人真挚的交往……呈现出作者绚烂的想象力和浩荡的内心世界,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出余秀华作品的风貌。故乡的虫鸣、田野上的余晖,在余秀华的笔下,都染上了一种温暖而耀眼的感伤。余秀华的文字,让平凡的事物生发出新意,人间之美一下子在她笔下显现了出来。除了佩服她语言的准确与精妙,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文字感动到落泪。余秀华

    作文中学版 2018年11期2018-11-14

  •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叙事策略分析
    一部关于女诗人余秀华的纪录片。该片以女诗人余秀华成名后的生活变化为切入点,以她执意挣脱婚姻的束缚,追求自由的过程为叙事主线索,打破了大众对于余秀华的刻板印象,用镜头呈现了一个“真实”的余秀华以及她的欲望与挣扎、执着与热忱。笔者拟在叙事策略的角度下,从语言、视角、故事三个维度,分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如何运用具体的手法去客观地记录和表现对象。一、叙事语言:诗性思维的视听表达“语言是理解本身得以进行的普遍媒介”,由于拍摄主体的特殊性,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电影文学 2018年4期2018-11-14

  • 余秀华:无端欢喜,生活依旧
    之前要来北京,余秀华的妈妈特意带她到镇上买的,没几家卖衣服的店,选来选去不是黑的就是灰的,于是就挑了个嫩点儿的,红色的,也“亮眼一点”。果不其然,这件红色羽绒服迅速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它几乎出现在了当时跟余秀华有关的所有报道里,经意地不经意地,它像一个鲜艳的暗示,暗示她的来途与去路。2014年12月17日,余秀华第一次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参加《诗刊》为她策划的一场五人诗歌朗诵会。凤凰网读书频道也是这场朗诵会的主办方之一,我记得那是个工作日,午饭时主编说他

    世纪人物 2018年10期2018-10-18

  • 余秀华的单身生活
    欢喜》做宣传,余秀华再度面对这类话题,露出了不愿再做过多说明的神情。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恢复了单身的余秀华,看似过上了一种喜欢的生活方式——“宁静的没有争吵没有猜忌的日子:一个人的日子”。但来自生活盘根错节的考验并没有从此偃旗息鼓。离婚后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余秀华的生活发生了诸多变故。母亲罹患癌症去世,她则和父亲、儿子离开了住了几十年的老宅,搬进了楼房,眼见着“一种传统、一种习俗,一种简单而质朴的文明正在失去,而且不可扭转”。同时,关于她的争议依然不断。今年

    看天下 2018年18期2018-07-05

  • 余秀华:即使我被社会污染,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
    。”成名之后的余秀华,得偿所愿离了婚,并出版了三本诗集,销量超过30万。她居住的村庄渐渐变了模样,而她自己也在慢慢适应着新的方向。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上映,让诗人余秀华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部以她为主角拍摄的纪录片在全国点映,场场爆满。尽管这部纪录片被观众热捧,但也有观众表达了不同看法。“余秀华太有表现力,身上长满了故事,知道配合媒体,基本上是牵着导演在走,片子想要表达的东西好像都实现了,看完想想发现还缺少很多细部。除了一个貌似村中孤岛一样的

    阅读(书香天地) 2018年7期2018-05-14

  • 诗歌需要食指,也离不开余秀华
    如何看待食指对余秀华的批评?对于关心诗歌与艺术的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轻松。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底层的苦难,确实是诗人的使命之一。在这层意义上,食指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食指这样的诗人。然而,食指以这些宏大的主题来指责余秀华,却未必有道理。对余秀华及其作品的评论,不应脱离她的个人生活背景。她自小因脑瘫而饱尝生活苦难,向往自由的灵魂又与不自由的婚姻发生激烈的碰撞,她的前半生一直是在与坎坷命运的抗争中度过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余秀华能写出那些打动人心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6期2018-04-16

  • 余秀华的“率真”与阿Q的直白
    2015年的“余秀华热”,似乎至今热度不减。不久前,题为《“我就是荡妇!”这个世间奇女子,活出了最美的灵魂》(作者:电影特工队。以下简称《荡妇》)和《余秀华:小时候担心原子弹会不会把我炸了》(作者:魏冰心。以下简称 《炸了》)两篇文章走红网络,文中均不时穿插范俭导演的余秀华专题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里的一些片段。不论是标题,还是内容,这两篇网文都充溢着赞美和钦佩,如:“余秀华真实的,如孩子般无所顾忌的率真,在如今包裹着层层淡漠、自私、明哲保身的世界,尤为

    文学自由谈 2018年5期2018-03-07

  • 余秀华的慢写作
    张璇诗人余秀华出名后,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十分重视和余秀华的合作,亲自联系她,商谈作品出版事宜。余秀华并没有太多要求,只是希望出版社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进行创作。编辑以為余秀华长于写诗,于散文创作上比较生疏,需要更多时间打磨作品。所以欣然同意了她的要求。转眼1个月过去了,余秀华的创作却没有大的进展,编辑有些焦急,但毕竟有言在先,于是决定再等些时日。转眼又是1个月,余秀华还是不急不缓地创作着,距离成书还早得很。编辑坐不住了,亲自上门问余秀华的创作进展,余秀华如实说了

    做人与处世 2018年23期2018-02-18

  • 从文字到影像:“真实建构”的余秀华 ——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真实建构”的余秀华 ——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温淑窈脑瘫患者,农民,诗人,当这三个完全不搭界的词汇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个体——余秀华。2015年1月,余秀华的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许多大V的竞相传播之下火遍互联网,余秀华因此一夜走红。《摇摇晃晃的人间》就是一部记录这位农村脑瘫女诗人余秀华生活的纪录片。影片一举斩获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评委会大奖以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等奖项。余秀华这位湖北钟祥横店村的普通村民,以其采撷于农村生

    电影评介 2017年21期2017-11-14

  • 关于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能的IP变现,余秀华的纪录片之缘起大概如此。然而,《摇摇晃晃的人间》却走了一条与猎奇截然相反的道路,成功地将一个真实而普通的余秀华呈现在我们面前。影片将大部分镜头聚焦在了余秀华农村的家里,在破落的屋舍中,在广袤的田地里,余秀华的生活与普通农村妇女并无太多不同,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中国诗坛最有影响的新锐。但是,在这些日常的生活和普通的自然景色的画面中,导演将余秀华的诗作穿插其中,从余秀华本人笨拙的、略带乡音的口中将诗缓缓念出,庸常的生活场景立刻具有了超越性。导

    粤海风 2017年5期2017-11-11

  • “叛徒”余秀华
    叶丹颖余秀华是她家乡的“叛徒”、父母的“叛徒”、她丈夫的“叛徒”。她困置于不属于她的“囚笼”,不管是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还是她残疾的身体。面对她的爱而不得、她的不甘心,一股强烈的挣脱欲望和决心在她体内燃烧,“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只是她突围的一声怒吼。离婚成名后的余秀华离婚了。在协议离婚前,丈夫尹世平和她天天争吵不断。尹世平说:“她原来还听点话,现在一点话都不听。”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里有这样一组镜头:余秀华气急败坏地从院子的一角蹒跚地跑跳到一道房门前,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10期2017-10-10

  • 摇摇晃晃走在人间
    两年前,余秀华因为那首名叫《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一举成名。这两年间,余秀华以各种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访谈节目中,在颁奖典礼上,在诗歌谈论会中。她身上有种无所顾忌的从容,你完全想象不到,她是个在农村生活了四十年、此前从未走出农村见过世面的农妇。被称作“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人余秀华,很喜欢和周围的工作人员开玩笑,她会撒娇式地抱怨:“我来接受采访,参加这么多活动也没有人给钱的。”然后又很依赖地对他们说:“你们要陪我喝酒。”当天余秀华接受了三轮采访,

    环球慈善 2017年7期2017-10-09

  •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人性关怀与诗性追求
    一部有关女诗人余秀华的纪录片。该片于2016年荣获第29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纪录长片评委会大奖和国内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奖,也是今年上海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纪录片主竞赛单元的中国影片。该片主要讲述了脑瘫女诗人余秀华成名之后,为挣脱束缚,与无爱的丈夫离婚,而重获自由的故事。余秀華身上有很多标签,纪录片正是要打破这些符号性标签,还原一个真实的“余秀华”。同时,影片也客观地呈现了余秀华在性别困境中的挣扎与突围。该片是一部有关女诗人的纪录片,对于

    电影评介 2017年14期2017-10-09

  • 诗人余秀华:村庄盖起了小洋楼,我诗歌里的景色也变了模样
    李行成名之后的余秀华,得偿所愿离了婚,出版了三本诗集,销量超过30万。她居住的村庄渐渐变了模样,而她自己也在慢慢适应着新的方向。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上映,让诗人余秀华再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部以她为主角拍摄的纪录片在全国点映,场场爆满。尽管这部纪录片被观众热捧,但也有观众表达了不同看法。“余秀华太有表现力,身上长满了故事,知道配合媒体,基本上是牵着导演在走,片子想要的东西好像都实现了,看完想想发现还缺少很多细部。除了一个貌似村中孤岛一样的老房子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27期2017-07-29

  • 余秀华:在云端作诗,在泥里生活
    点露肩连衣裙的余秀华摇摇晃晃地走向舞台中央,接受献上来的鲜花。诗人余秀华成了电影主角。自余秀华成名起,导演范俭辗转跟拍她两年,拍成这部以余秀华成名后与丈夫离婚为主线的纪录电影。在2016年的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影片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并于2017年6月开始了密集的全国首映宣传。有媒体把这部电影当成“作为IP的余秀华又一次升级”;还有人说,她正在一步步远离诗歌,余秀华不再是余秀华。“那都是胡说,我当然还是余秀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余秀华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5期2017-07-12

  • 诗人余秀华:喧哗后的清醒
    己命运的故事。余秀华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全国首场点映前一天,余秀华来到北京。从下午到深夜,三拨人转战了三个地方,喝了许多不同的酒。第二天早上,余秀华的房间里依然放着半瓶打开的威士忌,带着一些酒意,她在采访中不断开着旁边工作人员的玩笑,还会突然唱一句“来呀来喝酒啊,不醉不罢休”。还没成名前,余秀华也喝酒。横店村出售的散装白酒,只要想喝,她会直截了当地管父亲要钱。喝酒会让她觉得好受一点。只是,在纪录片的导演范俭看来,成名之后,与那些文人和记者在一起,她会酒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8期2017-07-12

  • 余秀华:用一生的悲伤,爱上他一时的哀痛
    中国去睡你》,余秀华经历了天上地下两个极端的评价,但她无可置疑地红了,红到了现在。“经历人们的评价太多了以后,我发现不管怎么做,都不会满足所有人的看法。我是脑瘫,事情一复杂,我就做不好。”在网络舆论中红起来的余秀华如今试着尽可能不去在意别人对自己诗歌的评价。近日,讲述余秀华真实经历的纪实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在上海國际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并首映,余秀华又回到了舆论场的中心。其实,早在进军上海电影节之前,《摇摇晃晃的人间》已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摘

    齐鲁周刊 2017年26期2017-07-08

  • 女诗人余秀华离婚后“像只挣脱牢笼的鸟”
    12月的一天,余秀华给丈夫尹世平打电话,约他在钟祥市民政局见面,尹世平终于同意离婚了。这一刻余秀华等了20年。20年前,同样在民政局,19岁的余秀华拿着结婚证,说了一句:“现在拿结婚证,以后拿离婚证。”她说中了。在家里,余秀华的卧室在正北方向,而在西南方向的一个阴暗房间,是丈夫尹世平的卧室,两人已分居多年。虽然离婚几个月了,但尹世平的这间卧室没有变化。2015年春节,尹世平回家,就住在这个房间里。余秀华说,尹世平之所以不愿意离婚,是“他心里有不满,觉得委屈

    晚报文萃 2017年5期2017-07-01

  • 余秀华诗歌中的秋冬春夏
    黄怀凤余秀华诗歌中的秋冬春夏黄怀凤(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阳 550001)行动不便的诗人余秀华,在她的生活里用心地感受着四季,在她的诗歌里慎重地写下四季,她在现实的四季里抗争着,也在诗歌中的四季里抗争着。余秀华的诗歌中关于季节的书写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她诗歌中季节书写的研究,深入余秀华的诗歌,探索诗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四季;堆积;围困;凋谢;残缺余秀华特殊的身体状况造就了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作为一个行动不便的农民,余秀华鲜有外出的机会。她感受到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3-13

  • 女诗人余秀华离婚后“像只挣脱牢笼的鸟”
    12月的一天,余秀华给丈夫尹世平打电话,约他在钟祥市民政局见面,尹世平终于同意离婚了。这一刻余秀华等了20年。20年前,同样在民政局,19岁的余秀华拿着结婚证,说了一句:“现在拿结婚证,以后拿离婚证。”她说中了。在家里,余秀华的卧室在正北方向,而在西南方向的一个阴暗房间,是丈夫尹世平的卧室,两人已分居多年。虽然离婚几个月了,但尹世平的这间卧室没有变化。2015年春节,尹世平回家,就住在这个房间里。余秀华说,尹世平之所以不愿意离婚,是“他心里有不满,觉得委屈

    晚报文萃 2016年7期2017-01-10

  • 余秀华:一位女诗人的意外走红
    她的名前,但对余秀华来说,肉体虽然沉重,难以挣脱,精神却借诗行化成绚烂的蝴蝶。用一生对抗残疾,又用半生对抗质疑2015年伊始,一首名叫《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也让作者余秀华“一夜爆红”。无数记者穿越大半个中国去采访这个湖北的农妇,却发现她家里已经睡满了同行。20天后,余秀华的两本诗集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一年过去,余秀华的这两本诗集总销量超过20万册,被评价为“这是海

    出版人 2016年2期2016-12-21

  • 余秀华说写诗是自己对世界的唯一贡献
    湖北诗人余秀华日前做客在广州举行的南国书香节,余秀华在与读者交流时称,她很满足于现在的状态:努力创作,给读者带来新的诗歌,“写诗是自己这副残破的身躯给世界唯一的贡献”。去年凭借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火遍中国互联网的诗人余秀华,也被称为“脑瘫诗人”。其出版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达15万册,成为近年来中国销量最高的诗集之一。在出名、诗集畅销之后,余秀华选择与丈夫离婚。余秀华称,离婚对于自己而言很值得,幸福感马上上升,她从来不后悔离婚,“我从婚姻的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2016-12-15

  • 浅析余秀华的爱情诗歌
    0000)浅析余秀华的爱情诗歌陶诗琪(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00)余秀华的爱情诗在她的诗作中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余秀华爱情诗的情感世界的基调是绝望痛苦的,但她仍以生命的力量在渴望爱情的到来,歌唱爱情的美好。余秀华的爱情诗大胆直白,浪漫纯洁。新诗;余秀华;爱情余秀华,原本是湖北钟祥市一名普通的农妇。2014年,《诗刊》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文引发了疯狂的转载。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草根诗人余秀华带着她质朴若渝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大众的符号化狂欢——“余秀华现象”阐析
    号化狂欢——“余秀华现象”阐析雷 雯余秀华的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被诗刊社微信公众号发布后,几乎一夜成名;她身上的标签“脑瘫”“农民诗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迅速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余秀华现象成为一场大众的符号化狂欢;大众被余秀华身上的几大符号所吸引,她独特的身体残疾与欲望书写,大众所表现出的猎奇、娱乐与弱者关怀心理使得余秀华诗歌本身的诗意被遮蔽。余秀华现象 受众 大众文化 符号化2014年末,湖北农妇诗人余秀华因诗歌在微

    长江丛刊 2016年29期2016-11-26

  • 再议余秀华诗歌热
     朱 旭再议余秀华诗歌热周新民吴黎荣朱旭周新民:2015年新春伊始,余秀华的诗歌和余秀华本人成为热议对象,成为了文学意义上的余秀华诗歌现象。这种现象产生有多重原因,和余秀华特殊的个人身份、余秀华诗歌特质以及中国新诗发展有着深入的关系。为了揭示余秀华诗歌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朱旭:我觉得余秀华走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她的特殊身份。作为一个脑瘫患者,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农民,写出了一些甚至是被诗歌领域的专业人士所认可的诗歌。她的这样

    长江丛刊 2016年19期2016-11-26

  • 余秀华:怎样的一次意外,你才能抵达我
    里,带来温暖。余秀华像是迎老朋友进门一样,说:“来,你们坐。”肢体平衡和语言表达困难出生时的倒产缺氧,使余秀华的肢体平衡和语言表达变得困难。如果说这影响到了她日后的生活,那也可能只是正常人略带猎奇的猜测。当她形容走路时摇摇晃晃的感觉,“像是走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深一脚浅一脚”“也像喝醉了酒之后,重心不稳”,似乎打开了她与旁人相互感知的一条通道,企图到达的人也正在一脚浅一脚深地接近她的内心。而铸成这条路的,正是她的诗歌——抽离出感性的表达,忘却经历本身。“写的

    中外书摘 2016年8期2016-07-26

  • 听一首情歌
    听一首情歌□ 余秀华我总是想起那些叶子,想起它们落下的过程然后它们就沉寂了,巨大的沉寂之声让一个村庄再不敢说话我想起穿过树叶的更为沉寂的夕阳那些金黄色的哭泣只为一种更为绚丽的金黄我也想起雨,总会让时辰更为明亮就那样下着把悲伤撕碎了,落在叶子的正面也有落在反面的你会想到一个人。一个人的前胸后背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拖拖拉拉的年岁仿佛一直在那里也似乎从来不在假如我死了,一首歌还在回旋假如我还能听见现在,我就应该关掉它,不再打开(余秀华,农妇,脑瘫病患者)(摘自《

    中外文摘 2015年6期2015-11-22

  • 余秀华和诗歌
    石 岩 朱又可余秀华和诗歌南方周末记者 石 岩 朱又可众说纷纭余秀华如果说让我选,我会觉得《我的滑板鞋》给我的感动更多一点。余秀华那种方式,带有很多非真实的浪漫主义在里面,从一个农村青年到乡镇、到大城市的那种很真实的感受,我觉得只有从《滑板鞋》才能体会到。公众和诗歌“偶然相遇,绝不是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好事”,诗人余秀华在微信上刷屏那两天,诗人沈浩波如此说。事实证明,诗歌和大众是互相需要的。余秀华的两部诗集脚前脚后出版。最先跟她签约的出版社落在第二家后面。

    诗选刊 2015年4期2015-11-17

  • 余秀华:云上写诗,泥里生活
    / 贾代腾飞余秀华:云上写诗,泥里生活本刊记者 / 季天琴图 / 贾代腾飞婚姻里的暴君、爱情独角戏里的花痴、论坛里的好战分子、弱势胆怯的农妇,是余秀华应对命运时呈现的不同面相。她清醒、孤高,却也爱往脸上抹泥巴以增加“安全感”。她向往高处的风景,但又不得不一次次回到低处生活。不知道能不能活出负负得正我计算着哪一个正常人活得不如我他背影里的整数能不能抵过我手一抖的余数农闲的时候适合死亡有人的一生经不起一次检点我左手压住右手,不让它抖—余秀华《残疾人余秀华》余

    博客天下 2015年4期2015-09-15

  • 余秀华,和她家院子里的中国
    ,横店村。等到余秀华“消停”下来了,才去找她。坐着摩托车到了她家门口,她听到声响,嚷嚷着从屋里出来,穿过院子来到门口,动作相当迅速。见了面,她就指着《南风窗》记者的破洞牛仔裤说,你这一路上是摔了多少跤啊?“穿过小半个中国来找你,不容易。”配合了一下她的小幽默,她歪着头笑开了颜。头一天打过电话给她,但她说,这么多人,谁记得你呀。她说话总是这么直接。的确,20天的时间里,这个华中农村的偏僻小院里,来了太多人,记者、官员、粉丝、出版商、各色“诗人”、保险业务员、

    南风窗 2015年5期2015-09-10

  • 余秀华:摇摇晃晃在人间走动
    者,作为一个与余秀华问或打了7年交道的文友,我对余秀华的了解应该说比那些蜻蜓点水似的记者更加近水楼台。这里,我只想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写诗的余秀华。童年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1976年3月,余秀华出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出生时,因为接生员的失误形成倒产,从而缺氧造成脑瘫。余秀华4岁之前不会走路,主要靠爬行。据余秀华的母亲周金香描述,一个冬天下来,余秀华要爬烂几件棉袄。她5岁开始拄双拐,6岁时将其中的一根拐杖拄断,索性开始学走路。学走路时,父亲为她做了

    晚报文萃 2015年4期2015-08-24

  • 余秀华,喧嚣过后还剩下什么
    卢楚函余秀华,1976年生,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人,诗人。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迅速走红。往常是单调枯燥,现在是难以消受平常,余秀华会很晚才起床,在院子里转转,再出侧门,去割些青草,摇摇晃晃地去喂她养的几十只被看做小情人的兔子,有白的、灰的,大的、小的。因为身体的原因,她无法承担繁重的农活。一天中的多数时间,她会在QQ和论坛上,跟一些朋友调笑聊天,甚至吵架。情绪到的时候,写一首现代诗,发到博客里,偶尔有网友会给她留言,有讨论诗歌的,也有表达

    现代妇女 2015年4期2015-08-13

  • 月光落在左手上
    在左手上作者:余秀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定价:29.00元被香港现代派诗人廖伟棠赞为“诉诸的是诗本身神秘非理性的逻辑”的余秀华的诗歌,表现着余秀华本人对于生命深刻的体验与痛感。在现代派、后现代派诗歌逐渐脱离大众审美的今天,余秀华诗中新奇的想象、纯净的诗绪与富有力量的文字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诗歌之美。诗歌意义之外,让人更为震撼的是她对生活真相的拒绝和对生命极限的体验。

    读者欣赏 2015年4期2015-07-03

  •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5年初,女诗人余秀华的突然走红,令所有人始料不及,包括她自己。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湖北省钟祥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是余秀华的家园。人们把喧嚣、嘈杂和疑问带来,一股脑儿地推向余秀华。她是如此特别的一位女子,不容人们不产生好奇。1976年,余秀华出生时,由于倒产,導致脑部缺氧而成为脑瘫患者,面部表情古怪,行走摇晃,丧失体能,高二辍学,结婚生子。也许,以如此条件,很多人都会屈从命运安排,走完一生。然而,余秀华却有着异样的精彩,执着地迷上写诗。她把诗歌当作

    做人与处世 2015年8期2015-06-24

  • 上帝握着我的手
    贺少成余秀华红了。带着不同的人加诸的不同标签,她摇摇晃晃地,从湖北横店村出发,到北京,到成都,到昆明,到杭州……穿过大半个中国,口齿不太清晰地,吟诵自己的诗歌。诗歌会改变她的命运吗?她说:“我一直尽力配合命运,演好自己的这个丑角,哭笑尽兴。”命运会在她的世界里绽开漫天烟火吗?她说:“我心孤独,一如从前。”世界向她敞开了一扇门,而她,怀念的却是来时的地方:“横店浓郁的气息在我骨骼里穿梭,油菜花浩浩荡荡地开着,春天吐出一群群蜜蜂。”一去横店村的余家,要从石牌镇

    读者 2015年11期2015-06-19

  • 诗歌,可能的新生机
    “脑瘫女诗人”余秀华在网上火了起来,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为标志的一系列作品在网上疯传。最近就怀着好奇跟风读了余秀华的诗。因为对她的诗阅读中有了一些感想,所以也浏览了一些对于余秀华作品的评论。有人认为余秀华的诗具有语言的力量与感情的深度,簇拥者将之称为中国的狄金思。而诗刊的编辑更是把余秀华誉为一个在大家闺秀中的“杀人犯”。“大家闺秀”这样的定位,令我有些困惑——我并不认为当下中国存在能被称之为大家闺秀的诗人,余秀华更不是特例。在读这些诗的日子里,我始终

    青春 2015年5期2015-06-16

  • 脑瘫诗人余秀华:诗歌是我摇摇晃晃人生的一根拐杖
    ,到目前为止,余秀华的组诗在朋友圈被刷屏无数。2015年1月13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沈睿发表了一篇博文《农村女诗人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激起诗人圈的口水战,同时余秀华的那首赤裸裸且颇具争议的《我穿过大半中国去睡你》,开始刷爆微博、微信。2015年1月22日,可以说是中国出版史的疯狂一夜:当天晚上10∶1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突然发布余秀华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的预售链接,预计上市时间为2月1日。10小时后,1月23日9∶40,湖南文艺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6期2015-06-12

  •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5年初,女诗人余秀华的突然走红,令所有人始料不及,包括她自己。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湖北省钟祥的一个农家院落,这里是余秀华的家园。人们把喧嚣、嘈杂和疑问带来,一股脑儿地推向余秀华。她是如此特别的一位女子,不容人们不产生好奇。1976年,余秀华出生时,由于倒产,导致脑部缺氧而成为脑瘫患者,面部表情古怪,行走摇晃,丧失体能,高二辍学,结婚生子。也许,以如此条件,很多人都会屈从命运安排,走完一生。然而,余秀华却有着异样的精彩,执着地迷上写诗。她把诗歌当作

    读书文摘·经典 2015年5期2015-05-30

  • 余秀华和她的诗
    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这个患有脑瘫的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农妇,被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第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也将出版。特别的诗句加上颇为坎坷的个人经历,诗人与农妇双重身份的矛盾与戏剧性——这一切令余秀华一瞬间爆红。网络上,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诗情直击人心,惊世骇俗,醉心于她的诗行质朴滚烫,清新纯净,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有评论人士称,纵观余秀华的诗歌,或许在诗坛专业诗人们看来,成就还有待商榷。但不可否认,那些涌动

    党员文摘 2015年4期2015-05-30

  • 打造乡土作家应尊重本人意愿
    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陷入从未遭遇过的一场喧哗。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这些天来各路人马纷纷上门拜访,媒体来了,出版商来了……当地有关部门也来了,并“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这种情形让人既感欣慰又担忧。让人欣慰的是,成名对余秀华来讲终归是件好事,可看做是对她多年来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一种嘉奖。这既可以给她帶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现实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对每月仍在领取60元低保救助金的她,成名可以给她带来必要和实在的物质帮助。让人担忧的

    时代人物 2015年2期2015-05-12

  • 诗里诗外余秀华
    还有回报父母。余秀华说,聊以自慰的是,目前已经有湖南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跟她联系,希望可以为她出版诗集。近日,随着一首名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病毒般蔓延”后,余秀华火了。这个患有脑瘫的湖北农妇,被学者沈睿誉为“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的第一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也将于最近出版。“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2014年

    小康 2015年4期2015-03-31

  • 余秀华:摇摇晃晃在人间
    上带…………当余秀华在日复一日的宁静和孤独中写下这些诗句时,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红遍大半个中国。“脑瘫诗人”一夜成名《诗刊》编辑刘年的知遇让余秀华满怀感念。“把《诗刊》办成天下人的诗刊。”2014年刚到《诗刊》不久的刘年,在常务副主编商震的振臂一呼下,开始“像一个地质工作者一样,到处找矿,找好诗人,好诗歌”。一个疲惫的午后,刘年与余秀华的诗歌不期而遇。“像一剂强心针,让我精神陡增”,没等联系上余秀华,他就迫不及待地在余秀华的博客里选出了一大组诗,于是有

    出版人 2015年3期2015-03-20

  • 余秀华:从女人过渡到诗歌
    了平静。小花是余秀华养的一条小狗。早晨起床后,余秀华蹲在院子外刷牙,然后回院里逗一下“宝贝”小狗。斑纹猫蹲堂屋外,晨光照射整个院落。余秀华进堂屋里喝了碗稀饭,吃了根油条,外加两个包子,“我的饭量很大”。诗人余秀华在网络“爆红”了。在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的横店村,她家里也有了喧嚣,来了很多记者。“对我的采访,就像是挖煤矿一样。”余秀华调侃道,“你们去当娱乐圈的记者还是可以的。”“诗歌引起这样的关注是不正常的,是不好的。”余秀华反复提到。和所有热点新闻一样,她也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期2015-02-13

  • “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
    众说纷纭余秀华如果说让我选,我会觉得《我的滑板鞋》给我的感动更多一点。余秀华那种方式,带有很多非真实的浪漫主义在里面,从一个农村青年到乡镇、到大城市的那种很真实的感受,我觉得只有从《滑板鞋》才能体会到。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朱又可发自北京、广州公众和诗歌“偶然相遇,绝不是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好事”,诗人余秀华在微信上刷屏那两天,诗人沈浩波如此说。事实证明,诗歌和大众是互相需要的。余秀华的两部诗集脚前脚后出版。最先跟她签约的出版社落在第二家后面。“市场啊!”围

    南方周末 2015-02-05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