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与伏笔

2015-05-30 17:43何福海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闲笔伏笔水浒传

何福海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回的分析,阐述了闲笔与伏笔在小说故事叙述中的不同作用。这两种类型的文字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舒缓与急促相交织,明与暗相融汇的复沓美感。闲笔与伏笔的巧妙运用使小说故事叙述的深层和表层相互印证。

关键词:闲笔;伏笔;《水浒传》

“文似看山不喜平”,“看似平坦实奇崛”,水浒传中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便体现出“看似闲笔实伏笔”的“奇崛”美感。闲笔,简单地说就是“闲来一笔”,在情节行进的道路上,写与情节不相干的文字。而“伏笔”是在情节的高潮来临之前,为情节的高潮作铺垫。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林冲提刀进白虎堂从而被发配沧州牢城营,在押送途中遭押解公差谋害但得到鲁智深解救,又途经小旋风柴进府,受其款待。牢城管营和差拨安置林冲到天主堂,林冲自此得了两个月自在。然而,陷害林冲的恶势力并不罢手,必置林冲于死地而后快之。故事便在林冲的生死较量上展开。林冲斗则生,忍则死。尽管林冲忍辱偷生,对恶势力一忍再忍,只盼挣扎着“回去(和娘子)完聚”,然而这一章回写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的痛苦、绝望乃至怒气冲天,手刃仇敌,最后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称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出自《水浒传》第十回。在这回故事中,许多不经意的物体和不起眼的人物以及漫不经心的描写等“闲笔”都是故事情节不可或缺的伏笔。下面笔者从李小二,山神庙,大石头,尖刀,雪等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一、李小二

第十回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酒生儿李小二”。“酒生儿李小二”在林冲与高俅对弈的棋盘上只是一枚毫不起眼的小卒,但这枚小卒却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将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带来的信息盲区扫除了。

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人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下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若无李小二,林冲身在天主堂如何得知陆谦已追赶到沧州?李小二又一语道破草料场的危机:“这个差使,又好似天主堂。那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往常不使钱时,不能够这差使。”并且李小二阻拦了老婆“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的建议,延缓了林冲和陆谦的碰面,使山神庙成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报仇之地。

二、山神庙

山神庙这一地点的交代不显山露水,只写道:(林冲离开草料场)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这发愿也道明了林冲的善良与虔诚,他此时仍寄希望于在神明的护佑下安稳度过“刺配沧州”之劫,“挣扎着回去”。这庙的位置以及林冲已见到了这庙的事实,从而为草厅被雪压倒,进庙住宿一晚,做好铺垫。并且林冲对山神庙的虔诚祷告也与其“将三个人(陆谦,富安,差拨)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祭山神的行为前后呼应。山神庙是林冲目中所见,见到山神庙后,林冲心有所想,由所见之物到所想之事水到渠成。

三、大石头

林冲能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也得大石头之助。在“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样细致的描写中,“大石头靠门”阻止了陆谦三人进入山神庙,“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假如没有这块大石头,陆谦等人进入山神庙内撞着林冲,故事又将是另一番场景。笔者推测,若不是大石头阻门,三人在庙檐下的对话令林冲彻头彻尾地明白自己身处“死境”:要么被大火烧死,“便逃的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林冲怒气冲天,借着酒力,逞凶杀人。林冲“横竖是个死”的绝境是他报仇雪恨的动因。以林冲在前几回的表现,其性格是忍辱负重、息事宁人,以他对妻子家小的眷恋,只要有一丝生机,他便不会做出此种凶残行径。若没有大石头阻住庙门,三人径直入内,以官府之名,逮住不明就里的林冲,林冲束手就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大石头的存在使林冲形象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与嫉恶如仇、豪情万丈这两组矛盾的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爱得执著,因爱而处处忍让,牵绊重生;他恨得痛入骨髓,因恨而忘我,杀机四起。

四、尖刀

得知陆谦已到沧州,“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这把尖刀的用处本意就是寻仇,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尖刀”的用处也一直没派上用场,直到林冲报仇时“手刃仇人”方才亮相。林冲使的是一杆花枪,他拨倒差拨、搠倒富安使用的都是花枪。但作者施耐庵颇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意,认为陆谦此等卖友求荣,欲置“自幼相交”的朋友于死地的奸佞小人不手刃之而不后快。“(林冲)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这尖刀使林冲对陆谦彻骨的仇恨抒发得淋漓尽致,那把“解腕尖刀”的妙处便显露出来。

五、雪

施耐庵叙述时用笔的功力于李小二、山神庙、大石头、尖刀可见一斑,而更显其“下笔如有神”的便是“雪”。

这一章回有多处写到“雪”。“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这“雪”的功能不容小歔。首先,“雪压倒草厅”让林冲逃出被大火烧死的噩运。其次,这雪对火的起因有所交代。通常情况下,一起火灾不外乎几种因素:天气干燥或雷电引起的自然火灾,居住者不慎失火,居住者故意放火,他人纵火。这起草料场火灾的发生季节是暴风雪天气,不大可能会自燃,居住者林冲的行为已通过第三人称全知叙事告知读者——他并未故意放火,而雪浸灭了火盆内的火种这一细节排除了林冲不慎失火的可能。虽然作者事后补叙了纵火的真凶。但即使没有读到补叙文字,通过之前的文字的叙述,尤其是“雪”这一细节描写,对真相也了然于心。再次,这雪也阻住了纵火真凶的行动,没有离开失火草厅太远,使得林冲报仇成功。人物的行动离不开身处其中的环境,“雪”这一环境描写堪称“神来之笔”。

“看似闲笔实伏笔”的事先叙述方式给故事顺理成章之感,也道出了伏笔的妙处。然而,“闲笔”也不是真正“闲”着没用处的。甚至可以说,在一篇结构严谨的小说篇章中,每一字皆有用处,绝对意义上的“无用”的闲笔几乎不存在。相对而言,闲笔是指那些并未直接参与故事情节进行的文字。仍以《林教风头雪山神庙》为例,闲笔要么抒发情感,“古时有个书生,做了一个词,单题那贫苦的恨雪”;要么供说书人做总结,“有诗为证: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魁奇伟丈夫”;要么作者转换叙述视角,由第三人称限知叙事转为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交代因果,“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义人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

六、结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这一名著中的一回,闲笔与伏笔是文学创作笔法中的“小技”,本文的分析浅显而不深入,含糊而不透彻。既没有对闲笔与伏笔进行严格的界定,又缺乏中西文论的理论铺垫和支撑。

“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须躬行”,闲笔与伏笔之奥妙还需通过更多的文学行为才能悟透。

猜你喜欢
闲笔伏笔水浒传
饭后闲笔组诗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前边的几句话
西山闲笔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谈《斑羚飞渡》中的伏笔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