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太平清醮

2015-05-30 19:20郑祚声林原
海峡摄影时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长洲岛民巡游

郑祚声 林原

长洲太平清醮是香港地区的汉族传统节日,亦是长洲一年一度的大庆典,是极具特色的香港离岛区传统习俗,抢包山比赛和飘色会景巡游是节庆中的两大亮点。2011年6月,长洲太平清醮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洲是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个离岛,长洲太平清醮是充满当地色彩的民间庆典,这项一年一度的盛事,举行之日为农历四月初六,会景巡游为四月初八,同日也是佛袓诞。整个建醮期一连5天,有“迎神”、“走午朝”、“超幽”、“送神”等祭祀仪式。其中飘色会景大巡游、醒狮与祥麒表演、抢包山既为游人呈献精彩,也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摄影良机。

长洲太平清醮已传承了百多年。据岛民相传,清代晚期,长洲曾发生瘟疫,岛民死亡枕藉。为求消灾,居民延请高僧喃呒,在北帝庙前设坛拜忏,超渡水陆孤魂,更奉北帝神像绥靖游行街道,之后,瘟疫果然停止。自此以后,岛民每年皆举办太平清醮,酬谢北帝神恩,保境平安。百多年来,长洲岛居民为驱瘟逐疫,保境安民,一年一度举办太平清醮,从未间断。节庆的丰富传统内涵,在居民持续多年的参与中,得以传承发展。每年建醮亦是居民展现其多彩多姿的汉族民俗传统的场所;如纸扎神像、扎建包山、手制包点等民俗工艺,加上汉族民间道教仪式和音乐、飘色、舞狮、舞麒麟、大锣鼓等汉族民间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的参与者,年复一年,以长带幼的方式,将累积的宝贵经验传给下一代。长洲太平清醮定于每年农历四月五日至八日举行。

太平清醮期间,长洲北帝庙前会有三个挂满包子的包山。过去的包山高约13米,仅用竹棚搭成,每个包山挂上了约1.6万个包子。包子名为“幽包”,是一种曾被贡神的印有红色“寿”字的莲蓉包,又叫“平安包”。抢包山通常会在太平清醮的最后一晚举行。在子夜零时、村长一声号令后,过百名男子便会爬上包山,尽他们所能抢夺包子。按照传统说法,取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气就越高,于是抢包山的人你推我挤,情况通常都十分混乱,争先恐后,甚至不时出现“叠罗汉”,险象环生。数分钟内,数以万计的包子便一扫而空,抢得的包子则会分派给其它居民。

不幸的是,在1978年5月9日的抢包山中,300多人从四面八方攀上包山抢包,其中一座包山因不胜负荷而塌下,导致多人受伤。此项活动便被禁止。直至2005年,停办了26年的抢包山才得以恢复,重办的抢包山与传统的抢包山有一些区别。

现代抢包山与传统抢包山相比,在包山构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别。三个挂满包子的包山依旧放于长洲北帝庙前。可是高14.42米的包山,由结构工程师认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内部的支撑结构为钢架,外部配上没有支撑用途的竹枝,以保留传统风情,造价约57万港元。包山的构造上取得香港屋宇署、香港建筑署、香港工程师学会及香港攀山总会的意见及支持,以确保包山的安全。每个包山只挂上了6000多个包子,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安全第一。至于爬包山人士均需接受香港攀山总会的攀包山及防堕安全训练,而且必须佩戴安全绳。包山底部会铺上软垫,即使参赛者跌下亦不会受重伤。经当局严格选拔后,只有12个参赛者获准参与抢包山,其中有2名为女性。比赛形式上,12名参赛者须在3分钟内爬上包山抢包子及返回地面,逾时不能返回地面者作落败论。包子分为1分、3分及9分3种,9分包子集中近塔顶位置。在限时内抢到总分数最高的参赛者,便可在抢包山比赛中胜出。而比赛场地只容许1000人现场观赛。

抢包山是长洲太平清醮两项主要活动之一,另一项为飘色巡游。飘色巡游又称会景巡游,简称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源于广州南沙,也是长洲太平清醮中的一个重点表演项目。在这个表演项目中,由小孩被支架撑着,扮演中国历史人物、经典小说中的人物,以及新闻、政治名人等,在街上巡游演出。

猜你喜欢
长洲岛民巡游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艺术巡游
“龙马”巡游
海岛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及迁居意愿研究
——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乾隆巡游
看巡游踩街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
涠洲岛打砸事件调查 岛民与当地管委会存四大积怨
长洲水利枢纽四线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数值模拟
糊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