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学( Heading For University)

2015-05-30 10:48周轩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依赖型资格人格

周轩,南开大学商学院讲师,非著名“励志范”,致力于生活、生命真谛的探索发现,曾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三联生活周刊》《天津教育报》等刊物发表教育及生活随笔多篇,崇尚幽默、有趣写作,有感而发,每有灼见。代表作《跨越高考,以梦为马》。

高中和大学究竟有什么不同?需要什么必要的准备?在我看来,心理上、认识上的切换是第一位的。具体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改变:

人格——从依赖走向独立。心理学上的依赖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是:“依赖型人格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

过去,我们习惯了父母,习惯了被管束,习惯了在群体中奋斗。现在,没有了父母的叮嘱,没有了老师的催促,没有了同学们无形的压力,你还能不能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打盹、不玩手机?能不能独立料理好自己日常的衣食住行?能不能与老师同学们融洽相处?能不能在“及格万岁”的集体心理气氛中持续追求卓越、出类拔萃?能不能抓住宝贵的课余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在大学一如高中,你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父母,但无法经济独立并不必然意味着无法人格独立。所以这里所说的独立,主要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掌控,对你曾经向往的自由大学生活的合理安排,对你的梦想一如既往的坚持。大学是一个傲慢的女神,仿佛她在仰着脸说“给你自由”,但,千万不要让这种自由成为堕落的理由,最终让你遗憾终身。

知识——从复制走向创新。郑也夫在《吾国教育病理》中说,高考复习往往是过度学习,这种过度学习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创造力。

按照这个道理推演开来,我们可以打趣地说,也许高中学习成绩略差的同学未来的创造能力更强。高中学习,尤其是高三的学习,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在不断地复制既有的知识,以期从复制中产生速度和准度。虽然大学也会像中学一样,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原理,但大学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未来的运用,包括实践应用和理论创新。简单地讲,就是培养一种创造知识的可能和能力。

素质——从单一走向全面。我承认,我也是高考的“受害者”,曾经也是为了高考放弃了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至于现在打乒乓球进步缓慢,原因就是身体协调性差,几乎没有一丁点运动基础。

当然,素质这个词是有争议的,不过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能力的近义词。高考的杀伤力就体现在这里——它以单一的衡量标准扼杀了人的很多潜能。须知社会不需要考试机器,社会需要的是多才多艺,最起码一专多能的人才。所以,在大学里,学好专业知识重要,能够培养一项文体爱好和特长也很有必要。

这么看待素质也许会流于肤浅,但总的意思是,大学不再是培养考试机器的地方,而是为你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补救的机会和平台。

竞争——从分数走向能力。有两种考试,选拔性和资格性考试。高考当然是竞争非常激烈的选拔性考试,而大学就有点类似于一场资格性考试。

问题怪就怪在这里,你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选拔性考试,但你不一定能通过这场资格性考试。因为这场资格性考试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高考“3+3”,总共六门课程,而大学150个学分大概要涉及50多门课程。这还没算那些辅修、双修的情况。

无疑,在大学,甚至一直到死亡,人生无处不会面对竞争。面对此类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能力——基本功、一定的技巧、实力、水平等,而一味地为了得个高分的重复学习,对此显然已经是南辕北辙的了。

猜你喜欢
依赖型资格人格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Fe/α-酮戊二酸依赖型卤化酶在绿色卤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这四类考生拥有保送资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Effect of in ovo zinc injection on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tissue zinc contents, antioxidation, and 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of broiler breeder eggs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资格
背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