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角色代入

2015-05-30 10:48盛颖达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境

盛颖达

一、 什么是角色代入

文学中的角色代入,是指在作品中读者产生一种自己代替了小说之中的人物而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语文教学中的代入,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字、词、句体会和感受文中人物的感情,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角色代入是情境教学的延伸,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扮演等手段,将自己想象成某个预定角色,并把自己的身份、情感与角色融为一体,去体验角色的经历,以获得知识并引起情感共鸣的方法。通过环境描写身临其境,神态描写分析性格,语言描写体会心理等。在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体中,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将自己代入到作者这一角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角色代入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以书本为主,以观察者的角色来鉴赏学习课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角色代入可以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使他们更能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

1. 有助于学生在读中激发兴趣,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这是一个从学习知识到发掘知识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2. 角色代入的重点在于“读”。由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到反复通读,避免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时无意间给学生的条条框框,让他们边读边体会,自己得出结论。这不仅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重视文字在作品中的感染力,同时也逐渐使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 有助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通过多媒体辅助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便于创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4. 角色代入法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解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角色代入的目的和意义

1. 角色代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学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两类心理成分:一类是智力因素,也叫认知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也就是认知能力的总和;另一类是非智力因素,也叫情感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如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乐趣,在代入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注重在理解基础上的独特体验。

2. 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还要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我批评的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考的动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有了“疑”就会去探究,就会去争论,各抒己见,坚持自己的观点,才能逐渐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哪怕是和教师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也要让学生敢讲、敢辩、交流、分析,这样合作的课堂情境营造出的良好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辨别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学习的独创精神。

3. 在课堂中担当角色,创设情境,实现人境交融的和谐统一。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营造课堂氛围特别重要,同时教师还要创设出多人互动的情境。因为学生一旦被带入情境,就会进入人境合一的最佳创新状态,学生的思维、情感都会被激发出更好的灵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浓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达到最佳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动性。

4. 创设丰富的情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实质是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是人们通过极其微小的事物现象直接感知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创设情境更多的是依赖直觉思维,它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这为提高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抓住事物的关键点提供了训练的机会。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创设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研究原因及状况

最初接触到“代入感”这个词是在播音朗读教材中,意思是在播读中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人物。近几年我开始尝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朗读课文,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于是我开始把代入感动用到分析课文和体会作者创作情感上,发现学生接受效果也很好,不仅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还能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目前我正尝试综合多种媒体来创设情境,而不是单一地采用配乐、实物等。

五、语文教学中角色代入的方法

1. 结合不同年段的情感发展阶段来设计角色代入。小学生的情感受具体事物和具体情境的影响,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这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丰富、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自我意识水平也会提高,学生的情感也越来越丰富,波动性也比以前有所减弱,也逐渐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因地域差异、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段差异和班级学生情感发展特点的不同来综合考虑。

2. 揣摩文本。

(1)搜集文本创作的背景材料。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要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文本的背景,才能对文本主题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否则就可能出现天马行空般的偏差。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意图,为学生正确把握人物做铺垫,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进入角色。

(2)熟悉课文的故事梗概。要想进入角色,必须通读、熟悉课文中的每个细节,对课文中的内容了解透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建立在读的基础上,从文字中来,在代入感受文本后再回到文本中。

(3)培养学生养成了解角色所处的环境。为什么处在那样的环境,这和人物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时决定了人物的各种行为,同样,代入作者的环境也能更好地了解作者进行创作时的独特体验。只有把握住环境,学生在代入角色时,真正地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地体验人物的各种感情。

3.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营造环境。把学生真正带入到情境当中去,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教师的引导,影响着学生进入角色的程度。所以,环境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

(1)实物道具。利用课文中涉及到的道具来让学生产生代入的愿望和冲动。

(2)视频及画面。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直观的、多角度地观看场景,更好地代入到文本中。

4. 情感体验。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代入角色后的体验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善于通过动作、语言等多种手段,就可以让学生随着自己的情绪或喜或悲达到预定的效果。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

(1)语言引导。通过适当地预设语言来引导学生情绪,可以是一个问句,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声叹息。只要是适当的时机,就可以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更深入角色当中。

(2)感情充沛地朗读。尤其是在多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课文中,教师、学生或师生的合作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进入文本中,适当配乐效果更好。

(3)注意总结和深化学生的体验。体验有助于感悟,但教学中需要在感悟中回到课文来,让情感体验与知识技和谐统一。

六、预期效果

角色代入法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注意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1. “从文本中来,回到文本中去”是角色代入的基础。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代入,再回到文本中进行总结思考。这样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思考,强化知识记忆。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

2.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去理解课文,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并与其他同学交流结果,在讨论中结合别人的体验来补充自己的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终身学习中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和感染”是角色代入法的主旨。在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代入角色后,他们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传统教学中教师无形施加的桎梏,发散思维。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对美好事物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角色代入还要考虑到个体发展不同,学生情感发展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重视如何设置才能面对全体学生。同时,也必须了解低年段学生除了记叙文和儿歌外不适宜教学角色代入。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