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绽放生命的色彩

2015-05-30 18:16李鸿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题生态课堂教学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促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应运而生并不断深入,为我们推进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从生态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如何让传统课堂回归本真,构建充满人文关怀、情感滋润和生命享受的生态乐园,使课堂成为激发师生生机活力而使之共同彰显生命价值的生态舞台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自课题研究实施以来,在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科研所等部门的多次莅临指导下,我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生态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方面边实践边探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模式。

一、规范课题管理体系,保障研究顺利实施

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是实现课题研究健康有序、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我们注重强化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着重进行培训管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以及信息和资料的管理,制定和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使生态课堂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了督查,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交流会,使课题研究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行。

课题开展之初,就组建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理论水平高、有事业心的研究团队。各成员以自愿参与和学校安排为主,李鸿校长任组长,组员包括教学校长、教学主任、省学科带头人、省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等,几乎囊括了学校的所有中坚力量,组成了强大的生态课堂研训团队。

二、打造优秀研究团队,促进研究积极开展

优秀的教师研究团队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的进程和质量。我们充分挖掘学校内部人才资源,他们学习,研讨,交流……在一次次的研究中不断提高着自己的认识。

1. 专家引领,找准方向。没有理论支撑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不牢的,为了更快更好地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他们对生态课堂的认识,我们多次聘请教育教学研究专家莅临我校进行生态课堂研究培训,吉林省教育学院宋海英主任做的《如何做个好老师》、东北师大副校长柳海民做的《优质教学与优秀教师》、长春市教研室逯成文主任做的《基于儿童立场的新学堂建设》、南关区科研所邹凤英所长做的《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等讲座与培训使研究教师理论水平得以提升,解决了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使课题研究少走了很多弯路,教师们受益匪浅,迅速成长起来。

2. 培训学习,转变观念。“学习是最大的福利”,为使教师们尽快尽早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生态课堂相关知识。大家人手一本生态课堂学习读本,学校隔周组织生态课堂理论考试,学校还积极购进科研刊物供大家学习。学校从领导到老教师全员参与,李校长、姜书记、于校长和田校长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郁的研究氛围。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为提高团队的教学研究能力,及时把握前沿教改信息,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为本校教研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凡是各级各类培训或有外地专家前来送教,我们绝不会错过任何一节课,我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取长补短,观念不断更新,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最突出的体现在教师想说、敢说、会说、能说。

经过研究团队的不断尝试与探索,我们初步形成了“疑探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摸索着,研讨质疑解疑模式,小组交流合作模式等,教师们力求让课堂成为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乐园,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享受幸福学习生活的精神之旅。

3. 研备结合,务求实效。研究团队的教师们有活力、有热情、有底蕴,但缺乏研究的方法和深度。集体备课活动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我校生态课堂研究重点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进行研究,为此,我们会每周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中加强中心发言制等常规管理,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力求在每周里都能设计出一节体现生态理念的课,同时还会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要达到的能力展开讨论,从各自角度进行修正和完善,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行“合作研讨、资源共享、个人增减、灵活施教”的合作研讨模式,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使教师通过学习、交流、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大学区的龙头校,我们在认真开展学习与研讨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到大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去,创新集备模式,推出一节课、一次备、集体议、共同提高的方式。利用集备时间,分别由学校优秀的语文和数学教师做示范课,并请来区科研所所长、教研员、及大学区内各校教学校长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听课,评课,探讨生态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用这样直观的集备方式提高集备效果。

4. 搭建平台,促进成长。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必须有优秀的成员,只有经过不断的历练,才能让每一个成员快速的成长。为了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先后开展了“寻找生态课堂中的细节”青年教师说课大赛,“寻找生态课堂中的细节”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并形成了教研组组员参与研究的习惯。教师们共同参与备课、说课、评课,集全组之力,研讨提高。教研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听评课大家相互找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形成了一种民主、竞争、和谐的氛围。

学校还为研究团队的教师们创造机会,促进教师分享交流,共同成长。谷金凤老师还在2013年六年级期初集体备课上,做了名为《一节公开课带给我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将她在学习与研究中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三、总结提升课题成果,推动研究走向深入

经过近两年的生态课堂研修活动,我校基于生态课堂下的“疑探合一”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探索出“创设情境,引生质疑;确定目标,自学探索;遇难而上,合作探究;因势利导,学以致用”的四步教学模式。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有效的调节增加或者减去。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可喜的发现,我们的孩子们、教师们和课堂教学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多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脱颖而出。2014年6月,谷金凤老师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深度阅读教学大赛获得特等奖,杨爽、高欣、谷金凤、王蒙蒙、宋杰、李北、赵咏华、李婷、刘勐、郭蕾、朱洪艳等11名教师认定为市骨干教师,我校3人参加长春市教学技能大赛,其中一人获得教学能手,二人获得教学新秀。在参加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和课例评选中有100多人次获奖,教师优秀课题研究成果集《行思记》现已出版发行。

我们东四小学研究团队将以课题为依托砥砺前行,一路研究,一路反思,一路收获。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大。课改正是以群体的点滴汗水和智慧,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明日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深知:教育在行动,探索无止境!我们将在生态课堂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课题生态课堂教学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生态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