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落摔伤 让儿童“最受伤”

2015-05-30 10:48任榕娜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秋千脑部伤口

任榕娜

如何打造“安全屋”

“看似温暖安全的家,其实并非安全”。临床上,50%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家中,其次才是学校、幼儿园、街道和公路上。这些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软骨脆弱,一旦摔伤极易造成骨折。家长一定要照顾好孩子,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孩子活泼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差,摔、擦伤是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因此,家中如果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窗口、走道均应有防止跌落的设置。如果家中有楼梯,楼梯口应设有栅栏门。阳台或楼梯的栏杆间隙宽度要比孩子的头围小,避免任意穿过;更重要的是避免孩子在这些地方独处。家具的棱角要用预防碰撞的东西包一下,尽量购置那种比较圆钝角的家具。刀、暖壶、有热水的杯子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饮水机里的热水温度都比较高,不要让孩子自己去接水。

1岁以下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室内,地板最好铺上泡沫塑料垫,防止孩子从床上掉下来摔伤。孩子1岁以后开始攀高,甚至会找个椅子或者垫个箱子去拿高处的东西,但这时孩子的平衡能力很差,容易摔倒,家长要特别注意。住高层楼房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在窗台上玩,窗台下不要放桌子、凳子或梯子,防止孩子攀爬到窗台上。阳台上不要堆放杂物,防止孩子从杂物上攀爬发生坠楼事件,阳台最好装修成封闭式的。

如果家里的地面经常有水、地面不平或地板上有玩具、鞋子和其他物品以及有台阶等,孩子会有绊倒、失足和跌倒的危险。应保持过道上没有杂物,及时擦干地面的水,教孩子在玩完玩具后,及时整理收纳。

外伤后怎么判断

从急诊接诊情况来看,孩子跌伤主要伤及肘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如果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后局部出现肿胀,动作不协调,并且不让人碰,不能走路,就要警惕孩子是否出现了骨折现象,应及时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如出现呕吐、抽筋、嗜睡这些现象,父母应带宝宝尽快就医,切莫迟疑。

儿童外伤后家长不要慌乱和急躁,首先要检查患儿的全身情况,如呼吸、心跳,同时要呼救、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急救人员到场。如果怀疑有颈部损伤,要避免伤者头部后仰。可采用托颌法,即急救者位于患儿头部,用双手2~3个手指分别放在患儿两侧下颌角处,轻轻用力托下颌向上,开放气道。

如果怀疑小儿肢体有骨折,应尽量减少和避免搬动或伤肢活动。如果是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要先进行止血包扎。用洁净的毛巾、手帕覆盖伤口,然后用布条包扎,但不要在伤口处打结,松紧要适度,达到止血目的即可。过紧会压迫血管和神经,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大血管出血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在家中可用布条折叠成条状做止血带。如果是闭合性骨折,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对受伤部位要进行固定,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轻微受伤或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最好先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水肿,不要随意按摩或推拿受伤部位。必要时到医院做X线检查排除骨折。伤处有瘀青、红肿现象,在受伤后24小时内可以冰敷来消肿,24小时后可以热敷受伤部位的组织使之加快吸收。

摔伤最怕伤及脑部

夏季衣裳单薄,爱动的宝宝胳膊上、腿上总是伤痕累累。针对宝宝摔倒发生的皮肤擦伤,要判断伤口深浅,酌情处理。如果摔破擦伤,可以用创可贴将伤口贴住,把血止住。随后可用碘油、酒精涂伤口周围,不用包扎,避免沾水。如果伤口较深,且创面比较大,污染比较严重,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处理,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清创和缝合。

小孩摔伤最怕的是伤及脑部,所以在摔跤跌伤发生时,父母应先检查孩子的头部有无问题。如果宝宝摔伤后,能够马上大哭那是最好了,这代表着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最怕的是宝宝摔到后脑。如果摔到头部后引起重度脑震荡或颅内出血,会很快发作的,家长要及时送往医院,请医生处理。如果有呕吐,有可能是受惊吓所致的呕吐,也可能是暂时性脑部受到震荡,一般呕吐两三次后就好了,不同于脑震荡。即使是脑震荡,如果是轻度,一般也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宝宝摔到头部后,没有出血,但出现了小肿包时,应立即用冷敷处理。有比较明显伤口的话最好注射破伤风疫苗。小孩打的百白破,就包括破伤风疫苗。一次打一针就可以,不过效果不是终身的。宝宝摔后一段时间,尽量与宝宝说话、逗逗他,转移其兴奋点,不要抱着他睡觉。如果摔后哭完很快就睡着了,也要在一小时内将其叫醒。如果醒后大哭,一般没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怀疑孩子脊柱受伤,切忌扶患儿行走或将患儿放在软床上,而是应在妥善固定后由专业人员实施搬动。颈部可用硬纸板、衣物等做临时颈托固定,在胸腰部将砂袋、衣物等放置身体两旁,再用布条固定在硬木板上。

户外危险先回避

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12岁以下儿童对危险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还不足,在家长监护不到位时很可能会发生意外。儿童跌落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远离相关的安全隐患。

暑假期间,孩子没有了规律的学校作息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较多,而且孩子的好奇心强,但缺乏安全和自我防范意识,因此家长需要特别防范。通常,5~9岁的儿童易在玩耍中滑倒或被人推倒,或易从高处跌落;10岁以上在校学生,则跌倒多发生在运动娱乐时。

生活中,未成年人一定要在家长保护下参加游乐园活动;运动器械一定要加强保护措施;运动时一定要穿上合体的运动装;玩滑板、溜旱冰一定要在正规场所,并要带上护具,如护腕、护肘、护膝等;带孩子的自行车轮边一定要装上挡板,以防孩子脚部绞入车轮而受伤;儿童玩蹦床游戏危险系数很大,建议回避。

和宝宝出行时,让孩子走在自己的右边,发生突发事件时反应较快,但要避免大动作、大幅度牵拉孩子,以免造成肘关节脱位;平时要教育孩子摔跤时学会抱头及用手支撑等。父母带孩子到公园玩秋千、滑梯要格外留意,孩子玩得高兴,得意忘形,容易发生意外,如从滑梯的高处急速冲落,不慎触地受伤,或从滑梯上跌下。不要让孩子一个人玩秋千,秋千也不要荡得太高,防止孩子害怕或掉下来摔伤;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在摆动的秋千附近跑动,防止被秋千撞伤。有宠物的家庭,不要让孩子单独和宠物在一起玩耍。

猜你喜欢
秋千脑部伤口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荡秋千”的由来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荡起秋千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