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相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

2015-05-30 23:42李长玉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苏木晚餐黎明

李长玉

病友们在听讲座或看报纸时,经常听到或看到的是糖尿病“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而很少知道糖尿病还有“黄昏现象”。其实,糖尿病“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目前对该现象还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毫摩尔/升的糖尿病患者,就可能存在糖尿病“黄昏现象”,但也有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这两种高血糖现象,是病友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两种高血糖的原因

“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是原因相同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高血糖发生在黎明时叫作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发生在傍晚时叫作糖尿病的“黄昏现象”。两种高血糖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升糖激素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其实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对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不会出现如此两个高峰,保证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血糖,因而就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这两种现象,表示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不够,需调整治疗方案。

“黎明现象”要与

“苏木杰效应”鉴别

在诊断“黎明现象”时,需排除“苏木杰效应”引发低血糖反应后的高血糖。“苏木杰效应”发生前往往有一个低血糖阶段,然后是血糖的飙升。低血糖若是发生在白天,比较容易察觉;若轻微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则可能无明显的不适感觉,但是翌日清晨会出现血糖升高,容易被误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加大夜间或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结果会再次发生低血糖,致使“苏木杰效应”越来越厉害,高血糖、低血糖轮番出现,血糖波动越来越大。

不同高血糖的治疗

“黎明现象”的治疗

糖尿病病人清晨高血糖的常见原因,一是胰岛素过量引起的“苏木杰效应”高血糖,需要调节治疗方案,减少胰岛素用量。

二是升糖激素增高引起的“黎明现象”,这需要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在此基础上选用降低升糖激素水平的药物。如赛庚啶,是一种抗组织胺药,4~12毫克,睡前服,用3~7天停药;必舒胃(比疡平、哌仑西平),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50~100毫克,睡前服。或者调整胰岛素的用法,早餐前胰岛素提前在6点注射,早餐推迟1小时,或零点注射2~4单位短效胰岛素,或在睡前注射4~6单位中效胰岛素。当然,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胰岛素泵,特别是1型糖尿病病人。

三是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清晨未控高血糖,需要增加胰岛素用量。

“黄昏现象”的治疗

糖尿病的“黄昏现象”在诊断时需排除饮食、运动、情绪和低血糖等因素的影响。防治方法也需要综合

实施。

1.饮食上将午餐分两次吃,血糖可能得到控制。

2.午餐后2小时后运动30~60分钟,每分钟步行100步为一个运动单元,可消耗热量80~100卡,可降低晚餐前血糖1.0~2.0毫摩尔/升。

3.胰岛素改为早餐前用短效诺和灵R,中午用诺和灵30R,晚饭前用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对控制“黄昏现象”有利。

4.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黄昏现象”较多,最好使用胰岛素泵。

5.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午餐前用赛庚啶4~12毫克,有抑制生长激素的作用,3~7天见效。

6.根据血糖情况,晚餐前的胰岛素可提前1~2小时注射。

7.中午睡眠不好也可引起“黄昏现象”,可加服安定药,消除精神

紧张。

猜你喜欢
苏木晚餐黎明
黎明之光
黎明之子
浅谈苏木山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美若黎明
我做晚餐
晚餐怎么吃?
黎明
蒙药苏木-6治疗股骨头坏死97例临床疗效观察
健康晚餐“四不过”
最后一次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