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探索

2015-05-30 10:48李东方
社会与公益 2015年5期
关键词:同学老师教育

李东方

当下,教育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落起目前教育的弊端,人人都带着焦灼的痛心疾首的心情。为什么有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如此之差,以至于称为“辍学工厂”?为什么高等院校遍地开花,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为什么孩子从小琴棋书画十八般武艺,却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为什么家长深知应试教育的危害,还是抵挡不住“择校热”的疯狂?为什么我们接受了十几年、几十年的教育,却从来没有给出有关生命意义的自己的答案?

家长、老师、校长、教育研究者、教育部门官员、教育公益组织,无一不渴望尽快寻找到答案,因为教育不仅关乎当下,更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我们希望通过追求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竞争的能力,将来他们都能在社会上自食其力,从而消除贫困。我们希望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尝试最新的教育模式,开拓其眼界,触发其思考,之后开拓和创新更多的科技领域。我们希望通过扩大教育内涵,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使他们饱受人文、艺术的熏陶,又能与自然亲近,未来成为多维度而非单一价值取向的人。

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希望似乎都触手可及,而那些问题都将不是问题。真的是这样吗?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让我们迅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MOOC教育可以让我们选择全世界最优秀老师的讲课;一对一的在线教育系统可以让我们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但,冷静下来,似乎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们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得以成真。我们进行教育探索的术已经有了,但是我们还不能忘记教育之道——陪伴和引导,帮助学生自由地成长。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探寻未来教育的新模式呢?作为教育公益项目的“少年派助学计划”正在开始探索。今年三月,“少年派”在云南腾冲界头镇的两所新学校开学,“少年派”的驻校项目老师们将与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一起实践新的教育模式。

学习,是让学生主动探索

“少年派”项目老师在与同学们打过招呼之后,便开始和大家聊起天来:

“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10年以后你们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

“计算机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来的?”

“哪些是我们利用科技现在能做到的?”

伴随着这些问题,项目老师播放了精心准备的视频。从科幻电影中酷炫的未来世界,到科学家预测十年后的世界,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到今天我们能享受的科技成果,同学们跟随着影像展开了一场时光之旅。

这堂“关于未来的课”是“少年派”项目特意为新学校同学准备的见面礼,也是项目老师对去年项目在贵州开展情况进行反思后的尝试。

去年三月,贵州龙额中心小学的同学们成为“少年派”项目的首批学生。在龙额学校的第一堂课上,同学们拿到了iPad,拆开包装“耶”,开机“耶”,装上保护套也“耶”,看个星图也“耶”,玩个五子棋也“耶”,真个课堂充满了“耶耶耶耶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对iPad的兴趣,成了他们观察生活、了解世界、发掘潜能的重要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老师感到单纯对于职能设备和网络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同学参与和学习的热情,但他们主动探索更丰富世界的动力却比较有限。

项目老师反思到,如果一开始学生接触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故事,会不会不一样呢?也许先看到科技创新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了解到有那么多人在这条路上努力和付出,或是像科幻电影那样天马行空地幻想未来世界,当同学们再回到课堂,手捧这台小小的智能设备,它不仅生动有趣,还显得珍贵和意义深长,更被赋予了展开未来的更多可能。

于是,在界头学校的第一堂课,学生们没有立刻拿到iPad,而是在问题的引导下观看了与之相关的影片。“少年派”的项目老师们没有听到同学们“耶”的欢呼,而是不断收获着“哇”的赞叹,一个充满崇敬和期待的声音!那是从拥有智能设备到通过智能设备看到无限可能的惊叹!

没有好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只能是工具,但当学生们有了探索世界的动力,它们就成了可以通往未来的桥梁。教育不是老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引发学生探索的主动性,会帮助他们成为终生的学习者,从而使他们不断受益。

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

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重要,获得老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同样也很重要。在去年一年的探索中,项目老师因为偶然发现一个学生对于iMovie的兴趣,经过不断的引导,学生中成长出几位小导演,他们能自己写剧本、找演员,安排不同的分工,共同完成电影作品。

老师及时的反馈、沟通、引导、激励在学生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学生的动力加油站。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都可能是我们做出某个选择的原因。老师给予学生激励起到的效果,科技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取代,即便是个性化的在线教育程序,会根据学生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给予奖励,它也不会根据学生偶然的发现或者某一时刻的情绪给予赞扬和安慰。这也是在网络时代,教师存在的独特价值,他们的陪伴和引导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但在“少年派”项目进行的时间里,项目组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老师并不能完全理解“少年派”进行教育探索的意义,他们中有人会觉得iPad是游戏机而不同意自己班级学生参加“少年派”的活动;有人会把iPad课当作计算机课,希望能让学生学会办公软件的操作,这样当学生没能继续升学的情况下,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他们在“关于未来的课”上,面对同样的影像,也不会发出与孩子们同样的惊讶与赞叹。

“少年派”项目组一直相信当地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当地老师来推动,作为外来者,“少年派”可以为当地的学习引入新的技术、新的观点,但这些新的探索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但是当地老师本身缺乏对新事物的热情和学习能力,而且因为这样的教育探索并不作为他们绩效考核内容,他们没有动力去思考什么才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当然,当学生需要帮助、鼓励的时候,并不能每一次都要求老师及时施以援手,学生的成长需要他们自己去选择、去经历、去品味。作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老师能做的就是不以考试成绩去评价他们、打击他们,造成他们的偏见与失落,在合适的时候鼓励他们、赞扬他们,呵护他们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探索依旧是以人为中心的实践,教育创新者们正在努力利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引导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教育探索的内容之一。只有遵循教育本质的探索,才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猜你喜欢
同学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