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拟剧理论解读语文教师的“后台”功夫

2015-05-30 10:48孟令军�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边城后台李白

孟令军�オ�

社会中的人就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利用各种道具——符号(语言、文字、非语言肢体或者表情等),预先设计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来进行表演,并努力获取好的效果。这种通过虚拟戏剧方式来研究社会互动的理论就叫做拟剧理论。我们提倡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平等地互动,但作为教师,你扮演的角色与学生是不一样的。如果把课堂比作舞台的话,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学生,但笔者认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也绝对不是配角,你不但是主角,还得是“腕儿”,课堂就是“前台”。

一、后台“背”课,让教师拥有凝炼的语言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字的第一要素。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高中学生是比较害怕学习古代诗词的,原因之一是“诗家语言”含蓄难懂;原因之二是教师千篇一律的解读步骤很快,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满足学生的“剧本期望”。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这种期望体系构成了彼此的联系与关系,并促使个体间在彼此的经验获得中不断调整自我形象,使彼此的存在为各自期望的效果提供意义。”作为语文教师,教李白的诗歌,你得扮得像李白般豪放飘逸;教杜甫的诗歌,你得扮得像杜甫般沉郁顿挫。在进入古诗词教学环节,你得有点诗人气质,满足学生的“期望”。

笔者在教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时,为了让学生领略诗词中宏阔的意境,体悟古圣先贤远大的抱负,激发学生学习诗词澎湃的激情,引用了于丹《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心灵》的演讲稿,摘取其中精彩片段:“有那么多的诗人,明月在心,在明月之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李白会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他在忧伤的时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今天我们会笑话,这是一种愚痴,这是一种幼稚,李白也知道,李白自己也说: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是那有什么关系呢。值此一刻,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只要你愿意相信,人与明月终有一天会在云端重逢。”课前的一番脱稿吟诵,听得学生热血澎湃,对唐诗宋词的教学满目期待。

二、后台“背”课,让教师迸发智慧的火花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机敏多才,妙语如珠;或温润如玉,悠然隽永;或诙谐睿智,幽默朴实;或泼辣热情,浓墨重彩,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在艺术化的教学境界中。语文教师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教学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同悲、同喜、同挣扎、同思索。靳家彦说:教语文,学养是第一位,技术是第二位。教师要有文化,这个文化不是知识,也不是学历,而是一种文化积淀,是一种学科背后的文化底蕴。

如在讲解材料作文“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一群人走”时,有不少学生举唐玄奘的例子,说唐僧正是由于与徒弟们结伴同行,一路上有徒弟们降妖伏魔,才最终到达西天极乐世界,取得真经。笔者在作文分析课的前一天,认真查阅资料,才恍然大悟,学生这个看似准确无误的例证,实际上与史实不符,历史上的唐玄奘是只身一人前往天竺国取经的。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627年(唐贞观元年)8月,西出玉门关,长途跋涉,他翻过终年积雪的凌山(今穆索岭),到亲叶(即碎叶),渡过乌游水(阿姆河),登临铁门关(今阿富汗境内的巴达克山),通过吐火罗,进人天竺西北部。645年2月25日(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携梵文佛经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

因此学生要是说唐玄奘是结伴同行取得真经,终成正果,那就一定要说清楚这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所述,如果不讲清楚就可能与史实相悖,那就是伪论据。笔者把这一论断在第二天的作文分析课上亮出来之后,学生无不震惊,从学生的眼神当中,能读出学生对老师的感佩。十几年来,笔者感悟到要做一个有个性和人格魅力的语文教师,就要扮演好你的规定性角色,而“背”课精神可以帮你成就这一角色。

三、后台“背”课,让教师摒弃思维的糟粕

新课程主张语文教师采用教学目标生成模式。目标生成,不等于说语文教师课前就不要考虑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的交际空间,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到心情的愉快。课堂上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力求有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己,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学习策略。

作为教师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怎么做呢?语文教师课前要认真筛选教学的内容,优化教学的环节,在“背”课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大量的内容需要调整,有的内容甚至是糟粕,需要舍弃,这也就是拟剧理论中所说的自我角色的觉醒。

如在讲沈从文的《边城》时,一开始觉得这么好的一篇小说,乃大师的扛鼎之作,作品中到处充满了湘西特有的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于是我们总想面面俱到地把这些内容剖析给学生听。在备课的过程中,常常觉得没有重点,三点俱到,一点也讲不透,于是笔者忍痛割爱,舍弃了前两点,只讲第三点,以下是首尾呼应的环节呈现:

导入新课:“湘西有座美丽的小城——凤凰,这座古城已等了你一千年。怎能不令人神往,更何况城中还有一位文学巨匠、文学大师——沈从文。边城中秀丽的景色、纯朴的民风以及那一段凄婉动人的《边城》故事深深吸引了我,打动了我。今天,请允许我与大家一道走近沈从文,走进大师的《边城》,走近《边城》中的翠翠。”

总结语:“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人挣扎在风霜雪雨之中,还有太多的人因为饥饿、战争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人人都如翠翠般善良,社会风气亦如边城般纯朴,那人间将充满温暖,世界将充满感动!让这座古城,让古城中的大师,让大师的《边城》,让《边城》中的翠翠,永驻我们的心间……”

“台前一分钟,台后十年功”,作为语文教师,要保证“台前”精彩,就得“台后”苦练内功,就得有点“背”课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你的角色,进而成长为三尺讲台上的“腕儿”。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211900)

猜你喜欢
边城后台李白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后台暗恋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