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2015-05-30 10:48刘桂香��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将进酒词句诗句

刘桂香��

从文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诗歌是词句最为简练、抒情最为深长的一种体裁,能够通过最凝炼的句子传达多层次的含义以及深切的情感。所以,在诗歌文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高中生对诗歌的字面进行解析,更要指导他们探究诗歌的奥秘、学习诗歌的内涵,从而领会诗歌的独特魅力,令学生心中形成对传统文学的认可。

一、组织诵读活动

无论诗歌文体的教授策略如何改良,都不能放弃“反复诵读”这一最基本、最质朴的诗歌教学手法。当指导学生学习某一首诗歌时,必须先令学生熟悉诗句的文本,只有通读文本,准确把握句子表层意义才能对诗歌进行画面、意象、情感等深层探索。所以,在教授古诗时,应叮嘱学生多次诵读。为了优化诵读环节的效果,教师可采取多种技巧完成诵读环节。

比如,学到李白《将进酒》时,为了令学生在熟悉内容的同时能把握诗歌韵律和基调,可以先让学生对《将进酒》的文本进行2~3次默读,随后教师诵读示范。诵读示范不仅能把正确的诵读节奏教给学生,同时还能把教师对诗歌的情感把握传递给学生。完成默读以及示范之后,学生基本已经熟悉了《将进酒》的文本,并对句意和情感基调形成了初步认知,此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妙的组合朗诵设计,深化学生对本诗的认知。

由于《将进酒》一诗中存在情感转折,诗句中既有叙述也有感叹,所以可以选出1~2名具备朗诵功底或者对诗歌理解比较深刻的学生领读。在开展组合朗诵的活动时,领读学生先读开头二句,以此表达李白内心的感叹,随后全体学生齐声诵读接下来的六句。然后,再由领读学生朗诵。最后结尾的内容由全班齐声诵读。将诗歌具有独白特点的感叹部分以及陈述部分分开,并交由不同学生诵读,能强化诗歌韵律和情感宣泄上的层次,增进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深化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

二、绘图构建诗词画面

诗歌不仅有词句凝炼、韵律突出的特点,还具有画面鲜明、抒情深长的特色,诗句刻画的所有景致和画面皆蕴藏着某种情怀。为了让学生把握画面、景致之中的情怀,教师可以借助绘图方式给予学生恰当引导,使之通过实体绘画构建起与诗词贴合的抽象画面。

如《沁园春·长沙》由于包含大量景致描写,把握诗歌的情怀可以从构建画面入手。教师可叮嘱学生准备好画纸以及彩色画笔,在示范朗读和齐声诵读时,突出诗歌的节奏和情感,在熟悉内容之后,教师需要把写作背景告知学生,以此引导学生领会诗歌所描写的景致。随后,让学生结合文字和个人理解把词句中所描绘的画面画在纸张上,再抽选几名学生配合画作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又如学到《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因为其中的画面是由现实景致和李白的想象交织而成的,所以其中许多画面难以单纯通过分析诗句构建起来,此时就需要借助画图方式,让学生尝试在大体理解句意的前提下结合内心的想象,将某些比较模糊的画面画在纸张上,利用具象的画作来反映抽象的诗句,从而使学生准确构建出每一句诗的画面。采取绘画手段对诗句进行描画能令刻板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图画,而让学生通过手绘完成诗句的转化,能提升他们解析诗歌意象的能力。

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情感

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都会包含涉及民族、国家、民生等范畴的深刻情感。但是因为多数高中生在阅历方面的累积有限,可能无法对包含深切情感的诗歌进行把握,也不能单凭诗句组织起诗歌描述的故事。对此,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材料将诗句中的情景和故事演绎出来,对学生进行深层的情感引导。

比如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时,教师可以查找与《兵车行》相关的配套图片以及有关的视频材料,将这些影像材料组织起来利用投影设备放送给学生赏析。通过课件逐一播放与诗句对应的图片能令学生立即形成诗句的画面,然后再播送与诗歌相应的故事片或是视频,让学生在视频剧情的引导下对《兵车行》叙述的情节内容进行理解,感受在君主穷兵黩武的统治下,百姓面临着怎样的绝望、无奈和痛苦。

又如学习《春江花月夜》,可以播放同名古筝琴曲《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品味开元时代的华美诗作。同时在悠然的琴声中跟随诗句进行想象和追忆,体会诗句中的怅然与忧思。利用多媒体资料能激活学生感官,令学生多角度感知诗句的情怀。

由浅至深解析诗歌、探索词句的情感和内涵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文化能力。教师在平时需多组织高中生对诗歌文本进行诵读、绘画解析以及通过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的深层情感,并在领会句意的前提下对诗句进行记忆,将诗歌转化为高中生的文学根基。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221300)

猜你喜欢
将进酒词句诗句
将进酒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读诗句,写成语
《将进酒》的“三气”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