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认识误区抓好情感教学

2015-05-30 10:48黄红梅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关雎爱情观语文课堂

黄红梅

[摘要]通过教学《诗经》,引发对初中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思考。教师应抛开旧观念走创新道路,转变思想,在课堂上教学爱情诗,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

[关键词]误区情感爱情观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05

每一轮讲课至第六册最后一篇——《诗经》之《关雎》和《蒹葭》二诗时,笔者要么有意“漏讲”,要么故意“绕道而行”,要么就是点读几遍课文,清扫生字词,最后背诵就过了。至于诗歌的内容、主旨以及表现的情感,甭说有无考虑学生懂不懂,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想过要自己先深入文本、吃透教材,再带领学生去品读、赏析和体会诗歌的精髓吧。导致部分教师选择相似的教学方式的错误根源,也许与笔者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顾虑面授的对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放不开。一直以来,很多人总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讲论诗文传授文化的地方,在他们的意识里,虽然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任务在学校,但那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最多也是生理健康课的内容,还轮不到语文教师去“涉足”吧。

二是顾虑后果责难担。十四五岁的年龄是人生最美好的时节,孩子的神经最敏感,外界事物让他们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模仿。可是,在我们的周围,无数少儿不宜的画面充斥着学生的世界。当学生还不知道如何理解这一切看似正常的社会现象时,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竟然主动找话题跟学生“大谈”爱情?这不是现实版的“揠苗助长”吗?后果谁来承担?思前想后,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宁可错失正确引导机会也要选择逃避。

凡此种种,“谈情”色变的偏见才导致了像《关雎》《蒹葭》这样的经典古诗在语文课堂里,一年年一届届被诸多语文教师敷衍过去,而多少学生因此错过了正确认识“爱”的黄金时间。

如何抛开旧观念走创新道路,是我们在思想上需要转变的关键。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被选到教材上,是因为其内容形式好而且思想深刻,对学生无论学识还是思想引导都有深刻意义。真正触动笔者神经,引发笔者重新思考如何利用学习机会引导学生思想认识的是两件事。一是2013年本市的语文中考试卷,古诗赏析部分竟然就以一直以来笔者避讳谈及的《关雎》为题,要求结合孔子对诗歌的评价分析其内容;二是笔者曾有幸到桂林参加由广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2013)中西部中小学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活动,聆听了来自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关于《从文本解读的专业性看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讲座后,从此对《诗经》所蕴含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审视过去这么多年来自己在处理类似《关雎》一类作品涉及爱情话题的态度,重新思考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一、树立新思想与时俱进

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语文课堂上讲授爱情诗,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学到正能量,这些应该都是语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关雎》一诗中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学会辨别什么才是健康的“爱”。设想教师如果在课前已经对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做了定位,就不用担心鉴赏的过程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而需考虑的是该用什么方式去完成这一切,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又能借助课堂启迪学生的品德思想。

二、抛弃旧观念勇挑重任

从经典的诗作中汲取有益的成分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责任重大,尤其教师面对的是教室里的花季少年。不得不承认,现在很多年轻人受物欲横流的世风影响,爱情观也变得不健康。 加上现在媒体网络发达,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多,好的坏的铺天盖地。由于接触面广泛,学生难免会过早地接触到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分辨的一些社会阴暗面,从而导致爱情观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借助作品本身健康积极的“爱”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显得意义重大。对于《关雎》一诗的精髓所在,笔者曾写过一篇赏析文章,大致是从两个方面来品评:一是其独特惯用的《诗经》的表现手法,巧妙用“兴”引出了那个美丽纯真的爱情故事;二是文本中表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情感。当年孔子评价《关雎》时说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是基于其健康积极的情感吧。这样看来,这么多像笔者一样的语文教师,真是误读了文本的精髓,也误读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啊。

今天,教师在讲授这首古诗时如能放开思想,立足于学生,本着教书又要育人的原则,正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健康积极的情感,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考试角度,还是从了解作品的创作本身来看,都是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关雎爱情观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诗经〉两首》阅读训练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