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作文教学中的“就材取材”

2015-05-30 10:48邓莉莹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写作方法习作笔者

邓莉莹

[摘要]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缺乏写作素材;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积累匮乏,以至于文不对题,作不成文,文不成形,甚至出现了写字、造句都成问题的窘况。注重从日常教学出发,将教材课文作为范本,通过自主探究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闪光点,并充分运用到作文中去,结合课后相应的拓展延伸训练,将读写教学结合在一起,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材料安排写法借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16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害怕写作文,教师害怕教作文的问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局限的课时,有限的材料,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常常蜻蜓点水,作文训练收不到实效。其实大家忽略了一样每天必用的作文教学“利器”,它就是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将读写教学相结合,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助力。

一、 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常常在拿起笔的时候,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学业任务繁重,很少观察生活,更加谈不上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了。渐渐地,学生观察体悟的能力被弱化了,不停重复两点一线的生活,这更让他们对于自己每天所经历的各色事物不再留心,反映在作文上,就是存在缺乏素材,难以提笔,素材陈旧,立意不新等诸多问题。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素材。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注意从所学课文出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回忆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如学习《背影》,导入时笔者设计让学生分享父亲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小事,让听者谈谈感悟,并顺势提问:“父亲如此爱你,你有仔细观察过父亲吗?他今天穿什么衣服你留意了吗?他走路是怎样的?”并且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父亲一个星期,做好简单的观察记录,完成父亲点滴生活小事的片段特写。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大多数学生开始理解这份“沉默”父爱背后的重量,或多或少有些感悟,便把它们变成文字,写封信给自己的父亲。

二、 写作材料的安排

积累了素材,如何去组合运用也是学生所困惑的问题。很多学生延续了小学作文的习惯,漫天的“流水账”使得作文毫无“养分”可言。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中,笔者留意到本单元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中提到关于人物的事件都比较多,作者如何安排素材详略是需要学生探究的难点。

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研读本单元课文出发,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素材的。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文中作者一共写了关于阿长的六件事,学生合作探讨,归纳得出只有阿长为“我”买回《山海经》这件事详细描写,其余五件事则是略写。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如此安排,得出写作中安排素材详略的总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素材的详略。另外,确定详略有“三爱”: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再让学生用此标准去分析本单元剩下的课文,并且交换批改习作《晒晒我们班的“牛人”》,附上自己给同学习作的评语。

三、写作方法的借鉴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作文构思形成规范的文字。教学课文时,笔者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尤其强调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时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从教材中吸收写作方法的能力。《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叙事结构很完整,是一篇值得学习的规范记叙文。课前,笔者介绍了一些关于记叙文阅读的常识,要求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课前预习,大体把握全文的基本结构。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读写结合起来,笔者特地安排在上完这课后,开展了一场文章写法的“审美竞赛”。最终经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得出文章所用的种种写法,如开头运用的是倒叙,行文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结尾有主人公对这次经历的感悟等,尤其主人公受困悬崖这一片段,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和环境描写方法相结合,这些都是文章的闪光点,课后要求学生模仿这课所学的写法来完成习作《那一次,我》,效果很好。

又如,在作文教学专题“文章中应有适当的抒情议论”,笔者将《我的老师》中所有的抒情议论句删去,把删去之后的文字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反复阅读,竟然有不少学生误认为是普通学生所作。设置这个环节为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抒情议论的重要性,它在一篇文章中有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适当的位置给自己的习作添加抒情议论句,通过朗读自主体会添加之后的区别。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多读多写,课堂中把读和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就着教材取得作文中所需的“养分”,使学生在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掌握了一定的作文组织方式和写作方法,一举两得,学有所得。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写作方法习作笔者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老师,别走……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