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15-05-30 10:48白国本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古文语感文言文

白国本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诵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21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预——知学困

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的开始。这不仅可以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学能力,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新课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找出读不准的字音,又可以发现不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力争使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或疑惑走进课堂。比如,在执教《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课文中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的“不”字,为什么读“不”(fǒu),不读“不”(bù)呢?“尊君”与“家君”“君”“家父”有什么区别吗?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这篇文章中“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的意思,而不是否定的意思。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通假字。“尊君”是指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是您的意思,对男性的尊称;“家君”是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敬称;“家父”也是对父亲的尊称。

二、 读——养语感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古文。二是读顺文章。古文并无标点,如何断句,依靠语感。编者为了方便阅读都给文言文正确添加了标点符号,学生学习并不困难。要真正了解一篇古文,必须首先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如果朗读时停顿不当,就会带来理解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歧义。三是读懂文章。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齐读,一方面要范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文言文之美。通过这几轮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学——重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引导过程,绝不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课后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组织朗诵比赛、背诵竞赛、改写文言文、讲文言文中的成语或故事、表演课文剧、适时安排文言文赏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习《河中石兽》时,笔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角色,用现代白话文进行对话,然后再让学生学着古人的口吻,用课文中的原句进行对话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教——授方法

学习文言文教会学生积累知识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每带一届新生,笔者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 “文言文资料袋”,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每册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判断句、否定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特殊用法的词句进行归类整理。比如,“走”系列词——步、趋、行、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归类比较,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

五、写——悟道理

以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塞翁失马》为例,在学生大致了解全文后,通过创设问题引导想象来让学生感受文章内涵。结合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如果是自己的马无辜走失,当时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过了一段时间,自己走失的马又失而复得,且带来了一只小马驹,自己又该怎么想,怎么做?从而使学生明白好与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感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用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古文语感文言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称象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