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感悟

2015-05-30 05:50黄彩滨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镇乡镇新课程

黄彩滨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上好城镇初中信息技术课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上网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7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并且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团结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是我们城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基础。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教育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使用能力”。 因此,我们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属于城镇初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根据调查了解,有些乡镇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对信息技术的了解非常有限。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一些条件好的县城学生家里虽然有电脑,但也只是会些简单操作,大部分时间是用来玩游戏、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等,并没有发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作用。所以笔者在备课时,有选择性地把小学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制作成精美课件,然后利用几节课时间,在课堂上作简要的演示与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信息技术教学就能很顺利地开展了。

2.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无需讲过多的理论知识,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动手空间,并在方法上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动手操作即可。如首先讲解怎样使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精讲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3.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注重学生之间合作精神的培养。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信息技术课更容易利用学生个体学习上的差异,发挥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势。我们的学生来自各个乡镇,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水平都不同。因此,在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笔者首先做的就是“摸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和骨干成员,以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团结合作的关系。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操作水平都获得很快的提高。一些来自乡镇的学生由原来鼠标都不会用,操作时都是小心翼翼的,到后来操作灵活,成为信息技术操作的“高手”。

三、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当下,虽然社会、学校都强调未成年人不能出入游戏厅、网吧等场所,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经常出入游戏厅、网吧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不要将游戏、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其次,我们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意识到网络作为资源宝库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强化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规范他们正确的网络行为,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城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新领域,对其探究的过程好像春天踏青,虽然跋涉中有劳累有艰辛,但也是一路风景不断。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新道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城镇乡镇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文化边城镇远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