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尖子生做人教育探析

2015-05-30 05:50卢受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尖子生做人劳动

卢受志

[摘要]如今,各校间竞争激烈,因此,对于尖子生,便出现“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现象,加上家长因其学习好而娇惯,使不少尖子生成了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狂妄傲慢、任性骄横、自以为是,看不起教师,顶撞家长,戏谑同学;有的心胸狭窄,发现别人超过自己,便采取“合纵连横”的战术,将其搞垮,通过压制别人来抬高自己等。这些尖子生身上的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习成绩优秀而人格低下的畸形人,重者则成为教师身旁的一枚“定时炸弹”。因此,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尖子生的“做人”教育。

[关键词]尖子生人格不健全做人教育教育方法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87

陈毅前辈曾说过,无德比无才更具灾难性。尖子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如教育引导得好的话,他们有的将是本世纪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财富;有的能给社会传播正能量,如上林最美女孩石芳丽等。相反,如“育”不好,走了歪路,成为人格低下的畸形人,这对国家和社会将是一种很严重的损失和伤害,如今不断增加的高智商犯罪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可以证明。2002年,清华一大学生用硫酸泼向国宝大熊猫; 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与同学之间的一点小矛盾而杀害了四个年轻有为的生命;2007年沈阳一法律专业的女硕士生一年中就疯狂诈骗了300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林森浩投毒致死……这些曾经的尖子生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他们的悲剧可以说都是一个个不会为人处世的后果。

“教育——首先是人学”这可以说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人道主义的宣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思想,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真教育;我们教学不是教他们做人上人,也不是做人下人,而是要教他们做人中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除了传授学生知识,鼓励他们保持学习上的竞争姿态和上进心以外,还积极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因为中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最大。我常对学生说:要学会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不要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要把握住人生的方向,做事要讲诚信,做人要有爱心、讲文明、懂礼貌。教学生“学会做人”是一直以来我在教学教育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强调的,正因如此,我教过的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都做得很好。

针对尖子生所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觉得对尖子生的“做人”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许多教师认为“好马不用鞭子抽,响鼓不用重锤敲”,这种观念助长了尖子生的骄横、不尊重他人、不关心集体、不热爱劳动等不良倾向的滋生。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这些“病症”,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病状”,及时治疗,势必影响他们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班集体乃至国家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工作的首位,可见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必须摒弃“成绩第一”的偏见,切实加强对尖子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忌过分偏心,要适当评价,正确引导

作为教师,应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对尖子生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避免因他们的学习好而降低对他们的思想要求,也就是说不能“偏爱”。偏心常会导致教育者头脑里产生“一俊遮百丑”的错误认识,认为他们一好而百好,看不到他们的缺点、错误,即使看到了,也常常迁就他们。这会助长他们的骄横傲慢思想,造成其他学习较差学生被遗弃的感觉,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严重阻碍教学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

三、要注意培养尖子生的远大理想

尖子生思想、心理、价值取向上存在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教师的不正确做法,不知不觉中导致的。学生觉得成绩好了就可以得到家长的奖金、教师的偏袒,从而滋生了自私、虚荣和功利主义的思想意识,还会导致学习上的目标局限,后劲不足。教师要采取个别谈话、家访等办法,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解决为谁学习,学好本领干什么的问题。召开班级、团支部主题会,通过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明辨是非,澄清思想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四、培养尖子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有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的四个首要条件就是:学会与他人合作;自信;有智慧;充满激情。由此可见学会合作的重要。尖子生应作为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不能越出界外,要树立班、校的集体感和荣誉感。教师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集体才能完成的项目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合作意识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与他人一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他们在人与人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感受伙伴的友谊和真情,感受到个人力量的微薄,使他们愿意与同学交流,取长补短。

五、培养尖子生的抗挫进取能力

尖子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在工作学习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深得教师器重。教师的偏爱、同学的赞赏,导致他们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产生“唯我独尊,高人一等”的错误思想。而一旦受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痛苦、忧郁,甚至受到很

2.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及家长的不理解

学校应培养学生树立一定的劳动观念,为国家培养更合格的人才。首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形成的劳动技能。但由于现在社会、家长对学校评价的片面性,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要升学率高,给学校的评价就高,因而学校为了给家长、给社会一个交代,不喜欢安排劳动课。经调查,94%以上的学校没有劳动课,让学生天天泡在中考科目的书本里。而安排有劳动课的学校,很多也只是走形式而已,没能真正用到实处,有些学校虽然劳动课上了,技术也教了,但缺少实验基地,所以学生只是纸上谈兵,也没能真正通过实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有的学校具备一切条件,可家长不理解,就像我们学校,开始在校园内划分区域到班级种茉莉花,一是为绿化校园,二是为班级增收。可种了不久,就有几个家长到学校责骂,说“我们的小孩来学校是学习的,不是来种花的,在家那么多活我们都不让他们干……”多方责骂教师,家长都这么说了学校又怎能继续让学生吃苦?所以学校劳动教育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渐渐地,学校就不太愿意或者说不敢对学生进行劳动的养成教育了。我们从学校有没有举办过劳动技能比赛等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0.98%的学校举办过,没举办过的占了93.66%,这也说明劳动的教育被淡化了。

3.人们对劳动认知陷入误区

体力劳动在很多人眼里是低贱的,是一种苦差事,是没出息的,打心眼里瞧不起也不尊重,在对“如何看待工地上和田地里辛勤劳动的人”问卷中,有32.2%的人选择了鄙视,只有27.8%的人选择了赞赏。所以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像自己那样“没出息”,总想孩子多学习,认为唯有学习好才有好出路,于是让孩子拼命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使家长对孩子更百依百顺,只要孩子学习,什么都不用干,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心理。

二、培养中学生正确劳动观念的方法

1. 首先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以改变家长对劳动的认知观念,从而改变家长管教孩子的方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改变学生一定要先改变家长。因而学校的教师或班主任应到学生家里与家长常联系沟通,或定期办家长培训班对家长进行关于孩子理想和前途的教育,让家长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科学道理。然后让家长认识到过分宠爱孩子的坏处,在改变学生厌恶劳动的习惯上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教育思路,建议家长平时一定要大胆放手给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做饭、叠被子及整理自己的房间……不要担心他们的学习,到了节假日带孩子到田间干活,在劳动中教会孩子种植花草的整个过程和所需要的种植常识,这样就能使他们在实践中学到一定的劳动本领和技能。使他们在劳动中尝到酸甜苦辣,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来之不易的财富,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锻炼意志和培养坚强的品质。大家都知道,给予孩子一切物质的东西还不如给他们一个坚强的品质,在每个人一生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遇到重重困难,要想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坚强的意志是不可缺少的。只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学生在劳动意识上肯定能得到强化,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他们才会亲自动手去劳动。

2.学校要经受得起社会的种种舆论压力

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着重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在安排文化课时也要适当安排劳动技术课,使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步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及技能。同时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关于劳动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走向社会之时,自己要有所作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得到社会及他人的尊重,但这些都必须经过一番努力,而这个努力的过程就是劳动。这样学生才会对劳动有新的认知,从而形成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美德。学校还应提高劳动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对那些好吃懒做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谈话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跟他聊劳动中出现的有趣的科学现象,把书本知识融入劳动实践中提高,多列举关于没有劳动就没有生活保障的例子和劳动能创造财富的典型例子,说明劳动是光荣的,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那些不参与值日扫地、对班级的任务一点都不关心的学生,要跟他谈理想、前途及责任心的问题,并在平时关注他们的表现,不断地鼓励他们做一些班级事务,然后及时表扬他们。使这些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及战胜困难的勇气,改掉懒惰的习惯。

3.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及其他公益活动

节假日可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等,在学校开展宿舍或班级的清洁区卫生评比活动,不要以劳动来惩罚纪律差的学生。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向学生传递现代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常以“劳动光荣,恶劳可耻”等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让学生畅谈理想,说出自己做过的事;利用周末或假日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活动,如野炊、创作比赛等,一切过程由学生自己策划,并对最后的成果进行评比,优胜者获得相应的奖品。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他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劳动观念,从而激发劳动兴趣,增强责任心,学会尊重别人的成果,教师的工作才会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尖子生做人劳动
做人,不要做藤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尖子生为何不领情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浅谈如何培养高中数学尖子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做人
产业遴选 谁是“尖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