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2015-05-30 05:50徐雪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给亲和力师德

徐雪英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广博的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还应当具有爱心、亲和力,懂得尊重学生。

[关键词]爱心尊重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96

教育是一个塑造灵魂的事业,是一片云涌起另一片云,一朵浪花推动另一朵浪花,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作为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之誉的教师,应该清醒地、理性地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有血有肉、天资禀赋迥然、性格爱好有差异、鲜活的生命。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安然成人、快乐成才?

一、教师要有爱心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被爱护,学生尤其如此,师生间感情上的融洽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应该充满人情味,不要整日板着面孔,传统教育里所倡导的师道尊严早应被打破,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能够敲开学生心扉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因为他们能够跟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能够住进学生心里的教师就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因为他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

有爱心还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和力。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话语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二、教师要懂得尊重

面对个性爱好各不同、禀赋环境有差别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的社会缤纷多姿,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张扬他们的个性,就是要去除应试教育加在他们身上的桎梏,把他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告别“唯分是从”,不用能考高分、上名牌学校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成才,要坚信每个学生都会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千人千面”的教育。

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一碗水端平”。没有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没有爱护的尊重就成了漠不关心,没有了严格要求,尊重就成了对学生行为的放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动不动就当众给学生贴标签式地下定义。事实上,我们有时会听到“你简直笨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摊上了你们这些没出息的学生”这样的话,也许是教师“恨铁不成钢”吧,不过在当时,的确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至少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要做言行的标杆

韩愈《师说》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为人师者首要“传道”,就是教他们如何做人,然后才是“授业、解惑”,教给知识。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也与此同。

知识是无穷尽的,也是不断更新的,而做人的道理学生可受用一辈子。教师不能只是围绕手中的教材转,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应当向创新性、研究性学者教师的方向发展。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的要求显然不能适应现在知识更新日益迅速的形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经常地“吸氧”,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知识传授者和教育者,才能更快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善于抓住时机,引导、教育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传递正能量,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知识,还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质疑问难的勇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差教师和好教师的区别在于差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好教师则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更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责任编辑黄晓)

猜你喜欢
教给亲和力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