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发中职历史校本教材的研究与思考

2015-05-30 06:20梁柳票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校本中职历史

梁柳票

[摘要]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历史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是当务之急。从分析目前我校中职历史教学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和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最后指出中职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历史校本教材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111

随着中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方针的深入,改革历史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我校中职历史教学现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中等职业教育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几个问题,以期和大家共同思考、探索和研究。

一、我校中职教育历史教材的现状分析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目前在我校的中职教育中,学前教育历史教材所采用的是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规划新教材《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旅游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教材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涉及的知识理论性强,并过深过难,设计过于单调,版面设计不够生动。历史专业课程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而现在我校入学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他们大多是中考落榜生,文化基础比较差,厌学思想严重,大部分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教材理论知识较深,往往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有一定差距。历史教材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况严重。因此,开发适应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校本教材迫在眉睫。

二、开发中职历史校本教材的意义

1.我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定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就为我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进行课程改革,就需要对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同时进行改革。虽然现在我校有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的统一历史教材,但这只是一种普遍的引导性教材,以学生的一般学习需求为基础。事实上,我校办学比较特殊,其中中职主要是学前教育和旅游专业,这两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服务于河池市的各个县、乡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开发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考虑河池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就业形式,包括河池市的经济特色及未来发展与校本教材的关系,做到学校教育既承担好“个性化”课题,又承担好“社会化”课题,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

2.学校发展对校本历史教材的需要

首先,河池经济的发展变化,要求我校必须紧扣本市经济的发展,利用校本资源,开发历史校本教材。其次,我校的职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正是中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健康地开展下去取决于中职学校自身的发展和特色,校本教材的开发显然是特色学校的重要内涵之一。再次,我校中职学生生源较差,学生群体具有多样性,他们的历史基础参差不齐,单单依靠国家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开发历史校本教材,作为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内容的补充,培养出有特色的中职毕业生。

三、开发中职历史校本教材的背景

我校是位于桂西北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的一所寄宿制普通综合性学校,1957年建校,至今已有58年的历史了。这里是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全市有9个县市108个乡镇属革命老区,现全市保留的革命遗址有列宁岩、魁星楼、红七军河池宿营地、红七军二十一师部等。

这里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而今天的学生对此了解得非常少,对家乡的情感淡薄,这样又何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此,学校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发历史校本课材,通过编制和应用历史校本课材,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服务家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与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同时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四、开发中职历史校本教材的过程

自2014 年6 月至12 月,在我校领导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我校历史组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初步完成了12万多字的《河池乡土历史》校本教材的编写,历史校本教材初见成果。课程开发的过程分为以下六步:

(1)明确编写的目的。学生虽生长在这里,但对发生在自己家乡的重要历史事件并不了解,很多学生对家乡和国家的情感比较漠然。为了丰富乡土历史教材内容,进一步使我校学生“知家乡,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激发学生的爱国深情,故编写历史校本课材。

(2)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拟定实施方案。根据学校安排,我校历史教研组决定自主开发,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乡土历史教材,以推动我校新课改工作的全面进行。为了顺利完成学校交给的这一任务,笔者经过几天的上网学习,结合河池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实施方案。方案包括:乡土教材的定位、教材的框架、教材内容的定位、教材的特点、收集历史素材的方法、成立乡土历史教材编写小组、时间安排、编写提纲等。

(3)确定实施的形式。分实地考察、网络查询、搜集整理史料三种。

(4)确定需要考察的地方。结合河池市情况,我校历史组六位教师分成六个小组下到东兰、巴马、凤山、天峨、都安、大化六县去实地考察。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打造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巴马、东兰、凤山、天峨、都安、大化连成一条旅游带,把“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打造成继桂林(山水旅游)、北海(滨海旅游)之后的广西第三大旅游区(长寿养生旅游)。这是本地特有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使历史校本教材更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更强的说服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乡爱国的情感。

(5)整理汇编,把所获得的乡土历史资料整合成教材。

(6)集体修改、校对,印制成内部教材。

五、我校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课改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才刚刚起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发展。

我校教师理论欠缺,导致专业、技术指导不到位,进而影响校本教材的开发。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刚刚开始,目前已经进行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都是在学校内部自主研发,缺乏课程专家和相关人员的参与和指导,对于校本教材发展的意义所在,校本课程发展需要的理念及课程运行的机制和条件,如何实施等,都不太了解。我校多数教师缺乏应有的历史课程意识与历史课程开发能力,造成简单抄袭,拼凑材料,教材缺乏系统性、趣味性、可操作性,无特色,最终导致平庸。我们期盼着专家能给予更多的指导。

传统高考体制某些弊端的存在,导致一线教师改革的理念、意识淡薄,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从而时间、能力显得不够。长期以来,一线教师习惯于按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去完成教学,从没有想也不想去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虽然上学期学校已安排了编写教材的任务,但仍然缺乏参加意识和研发能力。另外,高考的压力和学校的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保证。由于我校办学的特殊性,有三类不同的学生,再由于会考、高考等客观影响因素的存在,前几年学校对校本教材的开发认识不足,进而影响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如何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从物质上给予支持,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当中,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的不足,还需要全校师生不断大力配合,提供素材,不断完善其内容。

总之,亲历了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实验与研究,获取了历史校本教材开发的初步成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光有热情没有行动是万万不行的。虽然开发的过程非常艰难,但历史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教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今后,乡土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可以随时补充,希望全校师生继续支持这项工作,争取使历史校本教材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全面,发挥的教育功能越来越明显。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校本中职历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