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幸福校园”的体式构建探究

2015-05-30 19:21毛顺友
职业·中旬 2015年5期

毛顺友

摘 要:本文探索农村中学“幸福校园”体式构建,深刻阐述了“幸福内涵”,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幸福校园 体式构建 幸福内涵 构建探究

“幸福”是什么?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的幸福观变得那么相近:物质优越是幸福,轻松享乐是幸福,高官厚禄是幸福……这种幸福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在形成价值取向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受到的冲击更大。因而构建“农村中学幸福校园体式”已成为当下农村中学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要挖掘“幸福校园”的真正内涵,构建一种有价值的“幸福校园体式”,使之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借鉴性、普遍性。那么如何构建农村中学“幸福校园体式”呢?幸福校园建设中“幸福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一、“幸福家园”建设——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幸福的真谛是“劳动”

学校是“家”,校园就是“家园”,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建成“幸福家园”,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内涵。

1.校园绿化

打造精致的最具地方特色的樟树园、桂花坛、茶花苑、玫瑰园、铁树园等,注重造型美观,给它们贴上科学标签,让学生既有家园环境美的享受,又能学到植物知识。

2.教室文化

要重视教室的文化环境建设,如黑板报、墙报、标语、书橱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视。教师要指引学生成长的方向:崇尚先进文化,传承经典文明,摒弃糟粕,汲取精华。要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教室。同时教室绿化也很有必要,如装点吊兰,培植绿萝,栽种文竹等小型花卉植物,让教室充满春意,让劳动成为习惯,让勤劳成为品质,让幸福永驻心间。

3.寝室净化

这是“幸福家园”环境中最难的一块,主要是寝室卫生。我们的学生都是小霸王、小公主。寝室床铺歪斜,被盖翻卷,衣裤一地,零食包装袋成堆,真是“乱”不忍睹。怎么办?还是劳动,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规范习惯,要把寝室当做家园来创建。学校需要有一套管理机制:学生互查互纠,教师定期检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长此以往便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办公室美化

办公室是教师的第二家园,也需要用勤劳的双手去呵护。办公室物品堆放、标语张贴、植物点缀是否得体,是否有美的享受,是否有幸福的感觉。这些环节需要的就是劳动。让劳动成为习惯,成为品质,仍是我们成年人所必需的。言传身教的道理大家都懂。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一室一特色”的办公室评比活动,努力把办公室建设成为温馨幸福的“小家园”。

5.校园安全化

从制度制定到各种活动的展开,确保安全安心,安居乐业。如:开展一些火灾防范活动,防溺水救急演练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用电用气规范活动等,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总之,学校有了安全保障,就会有“家”的气氛,自然就有了“幸福”的感受。

幸福家园的归宿点是“家”,真谛是“劳动”,用亲身劳动创建的家园才是最“幸福的家园”。

二、“幸福乐园”建设——活动丰富、精彩纷呈:幸福的真谛是快乐

中学生正值花季少年,快乐是永恒的主旋律。那么“幸福校园”如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1.举办节日庆典活动

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端午节、五一劳动节、植树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母亲节等,打造一批经典的节日活动,尤其是地方的、民族的、地域特色的、内涵积极的节日活动,将其固化,每学年都要有延续性。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乐在其中,乐中增知,乐中生趣,乐中生福。

2.开展兴趣游园活动

举办师生拔河比赛、羽毛球比赛、趣味游戏。组织观看演出、红五月歌会、郊游活动、文体艺术节等,寻找乐的源头,演绎快乐,享受快乐,传递快乐,让快乐成为幸福的主旋律。

3.举办专题性活动

举办书画比赛、消防知识竞赛、防溺水演练、防坑蒙拐骗、禁毒活动、国旗下讲话、名著阅读活动等。寓教于乐,让知识与快乐相伴,幸福与活动相随。

总之,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有的可以制度化、常态化、全员化,有的就需上升到学校层面予以重视突出,打造一批“经典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乐”下去,学校“幸福”建设就会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学生也就真正有快乐感,于快乐中幸福健康成长。

三、“幸福校园”建设——育人启智,诲人不倦:幸福的真谛是敬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要把教育教学作为“创建幸福校园”的主题之一,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采取积极的举措让学校成为教师的幸福园地。诸如: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校园百家讲坛活动,师德创优活动,经典案例评选,骨干先进选拔,专项技能评比等举动,既舒缓课堂教学的枯燥,又激发教师的活力、能力、毅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感悟到教书不是苦而是乐。教师要把敬业奉献精神当做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谈师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要明了这些很浅显的道理。第二,树典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把行业先驱、事业典范树立起来。有了这些“旗帜”,教育教学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又如,评选师德标兵、教学能手、业务骨干等,师法他人,反思自己是很幸福的事。第三,讲奉献,心底无私天地宽。教师要有更高要求的奉献精神,因为其直接作用于每个学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很好的警世格言。第四,比业务, 精益求精,强中自有强中手。赛成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五,促成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要与知识一同成长,要与学生、家长、时代社会一同成长。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自我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手段。

四、“幸福学园”建设——求学务真,做人厚德:幸福的真谛是进取

学校要建立全新的“学生成绩”观念,不要只停留在分数成绩,要注重人的品德质量,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成长质量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设立“多元评价体系”,“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从而健康成长,幸福学习,琴棋书画,音体美劳,德智全面发展。学校要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使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厚德强技,立德树人,成为幸福的读书人。第二,开展“减负增效,有效学习”,学生的作业尽量“少而精、点代面、举一反三”,真正让学生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在快乐幸福的学习中,养成积极上进,不断进取的学习心理。第三,求学务真,杜绝学生“假”学习,做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学习心态的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务求真实有效,学到真知识、增长真才干。第四,学而不厌:激发学生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取的心态,并从中得到乐趣,找到幸福。对于差生要细心开导,做到人文关怀、温暖舒心,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断找到成长点,并形成了进取意识。第五,多举措实施:建立学习兴趣小组,专题培优辅差;开办科学专题实验讲座,作文专题辅导,同学互助结对;建立艺术小组,力求在“幸福快乐”中成长。

学生自身要积极进取。第一,读书。博览群书,上下五千年,古为今用。学贯中西,纵横九万里,洋为中用。第二,做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第三,做事。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要养成躬身做事,身体力行的好习惯。第四,知识。追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积极参与各种学科知识比赛、名著阅读比赛、征文比赛、学科智能竞赛等。第五,技能。能说会道,信手拈来:歌舞、书画、乐器、演讲,实验操作、社会实践、制作模型等等,或有所爱好,或有所擅长。

总之,我们要唤醒学生的士气、志气,让他们懂得幸福的真谛是进取,自己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

五、“幸福情园”建设——人际和谐,温暖舒心:幸福的真谛是真情

“情”是通达幸福的桥梁,是联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学校要特别重视“情园”的建设,体现人文关怀。

1.同事之间

学校领导要经常了解职工的生活疾苦,关注精神需求。诸如学校考核制度公正、公平、公开,在以理服人的同时,更要以情动人。平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球类比赛、棋类活动、歌舞晚会等,使教师身心愉快,生活幸福,情满校园。关注身体健康,每年进行体检,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校外旅游远足等。同事之间团结协作,为他人排忧解难,这些都渗透着“真情”。

2.师生、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不仅是关心学业,更体现在人文关怀,学校的异地学生、留守儿童、单亲孩子、残疾学生,都应给予悉心关怀,要让他们在“真情”中成长,在“幸福”中生活。同学之间要相处融洽,团结和睦。每个学校都有异地生,给学校管理带来一些难题。然而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相处快乐、和谐幸福的情景。究其原因,便是真情沟通,关系融洽,创造了美好的境界。

六、“幸福梦园”建设——人人有梦,梦想成真:幸福的真谛是寻梦

幸福不是常说的满足。在“幸福校园”的建设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学生会由外而内地变化,对前途信心百倍,对职业、学业执著地追求,懂得了“幸福”其实是去奋斗、去创造、去寻梦。奋斗创造的过程是幸福,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幸福,追求更远大的梦想是幸福。人人有梦是幸福,梦想成真是幸福。有理由坚信:幸福的校园就是师生寻梦、梦想成真的园地。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中国梦”,那么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幸福校园梦”。我们的梦想就是超越自己,超越现在。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学习改变自己,改造社会,让社会充满幸福。只有有梦想,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发展。幸福校园梦就是师生、学校、社会的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幸福校园”的体式构建是:幸福家园、乐园、校园、学园、情园、梦园并列式的同步建设模式,而且在模式探究中,理解 “幸福”的含义——劳动、快乐、敬业、进取、真情、寻梦。衷心地希望我们的校园是幸福的,因为老师、学生、家长、社会都需要幸福,尤其是全方位、高品质的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