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激发·实战”计算机技能课三部曲

2015-05-30 02:16华燕
职业·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

华燕

摘 要:随着信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与普及,中职计算机部分基础课程中很多知识技能学生或已学过或认为简单,如何保证这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如何提升这类基础技能课程的实效性,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探索出了“唤醒—激发—实战”专业技能基础课教学三部曲教学法,从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并发挥了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量,实现了计算机技能课堂的实效和高效。

关键词:计算机技能课教学 Word字符 分组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到中小学课堂,中职学校部分计算机课程存在着与初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部分内容重复的问题。如计算机应用基础、PS图形图像、FLASH动画制作等课程,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包含的“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使用、Internet应用、Word、Excel、PPT及多媒体软件应用”等技能操作类内容,知识范围广而浅,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重叠性高。因此,学习时学生容易产生“好简单”“我学过了”“不要学”等感受。此类课中如何“唤醒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挖掘知识深度”是学好这一类技能操作课的关键点。

职高一年级多数学生都使用过Word,都会Word字体设置,但可能只会字符格式中的字号、字形、颜色设置等,对于“字符格式”这一知识点掌握并不全面,而学生一般不会对此类看似会、看似简单的内容产生学习热情。在Word字符格式设置课堂案例中,笔者创设了“唤醒·激发·实战”的三部曲教学模式,以“PK大擂台”初步唤醒学生兴趣、以“擂台大点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以“现学现卖”实战应用提升学生学习成就感,使课堂节奏紧凑,知识内容充盈。

一、“唤醒”兴趣使之好学乐学

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更是好学乐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从这个角度说教师的首要职能是“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职高生之所以进入职高并非智商存在问题,而是在长期的义务教育学习阶段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热情,职高课堂一线教师一直在提倡“抬头教育”,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将知识点挖掘的如何深入,重点难点如何突出,而在于使多少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抬起头来听课。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成品展示、游戏引入、分组比拼等都是目前中职技能课堂中唤醒学生兴趣的常用方法。

“Word字符格式设置”这个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已接触过,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没有太大的学习难度,这些计算机操作课中知识点简单但繁琐的内容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或学生完成任务的模式进行授课,很难吸引到学生,层次高的学生觉得自己会了而不乐意听,层次低的学生也觉得内容多而繁。因此,笔者将Word字符格式设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定位在使全班学生都能掌握Word字符格式设置的方式,并深入挖掘Word字符设置的各种效果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为达到该目的,笔者设计了一个“组间比拼:格式PK大擂台”的教学环节,通过 “竞争互助”的小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通过这个环节引领学生挖掘知识的广度。紧张激烈的小组比拼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格式设置的热情,以“同一学生不能上台两次”促使组内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同时也促使组内学生能主动互助,以小组间持续的比拼鼓动学生不断挖掘字符设置的新方式。在各小组轮番上台设置新格式之时,组内学生为了打败对手组,绞尽脑汁地尝试动手,不知不觉让学生主动地看学案—试新知—提问题—得结论,使得学生能有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由好胜心驱使下的学习动力慢慢也能转化为学习的自信心和乐趣。

教师宣布PK大擂台活动规则:班级分两组,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设置一种字符格式(同一个学生不能上台两次),并说出格式的名称,一次只能设置一种,要求格式不能重复,比一比哪一组多。多的组加1分。两组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格式设置,组内集体讨论格式,组间互相学习(图1)。

图1

二、发挥课堂整体力量“激发”主动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标准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 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技能大赛证明,中职学生对某一个学习领域或内容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并能长久坚持,往往能够取得非凡的成绩。而坚持的前提在于学生是否有内在的主动学习力。激发教育是从学习者的内心出发,以各种方式各种角度激励学习者,逐步促使学习者产生学习动机,从而达到主动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目的。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几乎为零,因此,“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意识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关键性步骤。

在Word字符格式设置课堂中,让“组间挑战:擂台大点兵”成为学生不得不学习的外在推动力,也是教师关注到班级中各层次学生的有效手段。“Word字符格式设置”这类内容偏基础的课堂难点是如何主动让低层次学生“开始”学、高层次学生“深入”学。所谓“低层次学生”指的是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任务一组间比拼中,这一类学生往往缩在人群的角落里,很少能主动站到台前。他们已经习惯了做课堂内各种活动的看客,偶尔被要求回答问题时也往往处变不惊不声不响。为了小组集体的荣誉,让学生相互成为主动学习的推动力。本课在任务二“组间挑战:擂台大点兵”环节设计了小组互点兵环节,答对题目小组才能加分。为了对方组不能加分,学生往往会将对方组里被认为学习最差的学生点上台。这时无需老师催促,同组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要求该同学上台得分,且无需老师辅导,该同学已经有不少的小老师。有了学习的推动力,成功地完成任务给了这类学生一次愉快的学习经历,老师适时的语言鼓励推动学生台下的主动继续学习。“互相点兵”使得教学活动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学习弱者。

此时,教师提供文字效果样稿并宣布擂台大点兵方案。A组的同学点B组的某个同学上来演示,B组的同学点A组的某个同学上来演示。答对1题加1分,答不出来扣1分。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率,点兵时引导学生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互点对方组内同学上台操作,其余学生在学生机上操作,并用语言帮助本组上台学生,如图2所示。

图2

三、“实战”应用提升成就感

心理学家说:“成就感的后效功能有三个,一是成就感可以促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二是成就感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潜能,从而增强自己的信心;三是成就感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提供有利的主观内在条件。”在技能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来源于学习新知后的实战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利于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形成一个“唤醒·激发·实战·持续激发·进一步实战”的良性循环。

为什么学?必须以用为学,“用”是最终目的,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就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做到每一堂课都能让学生有“今天学的内容很实用,我马上用到了,真不错……”类似的感叹,让“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逐渐成为学生长久维持学习动机的原动力。在Word字符格式设置课堂中,任务三“现学现卖:荣誉证书制作”环节成为学生获得成就感、体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应用性学习的平台。同时由于学生在PK和点兵环节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气氛中,对技能的掌握也是以单个使用为主,因此,任务三“现学现卖:荣誉证书制作”设计成综合性任务。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将学生制作的证书颁给优胜组,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立即得到使用和认可,这是比分数更好的评价方式。一次成功的学习经历给学生带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为下次课堂做好准备。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宣布规则后巡视教室,关注后进生操作。教师机PPT展示提示,五角星:输入法小键盘右击特殊符号;印章:插入形状和艺术字,修改艺术字的形状。学生就会开始字符格式的综合运用,要求每位同学制作荣誉证书,规定时间内哪一组上交的作业份数多则加分。并请每组代表讲解字符格式名称。印章绘制成功的各人再加一分,如图3、图4。

图3 图4

在Word字符格式设置课堂中,教师三个环节紧扣“唤醒·激发·实战”三部曲,让学生间的竞争意识成为学习兴趣的诱因,让学生间的互助和合作成为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让所学知识即刻应用的成就和满足感成为学生持续学习的推动力。

“唤醒·激发·实战”三部曲课堂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力,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施的,在知识点简单但繁杂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课中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任东方.论教育中的“三重”目标及三种境界[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6).

[2]秦金亮.学生在学习中竞争与合作研究的理论模型述评[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2)

(作者单位: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巧用分组教学,优化中职高三数学复习
分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分组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研究
分组教学法在职校“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偏远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提质
实施分组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