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在汽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 02:16韩晓东
职业·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韩晓东

摘 要:汽修电工教学必须同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做到两者有机结合,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应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发挥学生主动性着手,在汽修电工技能教学中运用四步法的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发挥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汽修电工 技能培养 创新能力

一、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对创新技术工人的渴求越来越迫切。而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汽车电子电气是汽车正常运行控制的核心,对汽车电工提出了很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把我们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一个掌握机电一体专业技能的“汽车医生”,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

笔者通过学校和企业多方面的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传统课堂的教学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实训教学是提升学生汽修专业能力的主阵地。但是,在当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课堂仍然存在模式单一的情况。传统课堂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往往受限在固定好的教学目标中,教师习惯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设备的实际情况,开展示范教学,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实训课的激情和兴趣,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

2.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汽车专业是一个大专业,涉及面广,因此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面临知识、技能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领先。但是笔者发现,现在的专业教师成长路径多为“学校—学校”,因此缺乏实践经验,而部分外聘的企业员工,在教学中缺乏知识系统建构的能力,对学生的指导往往是片段式的、断点式的。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得到最新、最系统的教学。

3.学生技能不高,没有从“汽车护士”转为“汽车医生”

学生在学校电工实训时往往受限于学校现有的几种车型上,因此只是掌握了少数几种车型的电路。由于学生缺乏探究知识的精神,也不会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大部分学生毕业出去只是做最基础的工作,如简简单单的更换零件,一旦遇到难的汽车故障就无从下手,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汽车医生”,而只是一个“汽车护士”。所以学生在企业的待遇也很低,学生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难题、有创新能力的“汽车医生”。

二、四步法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上述背景,笔者在汽修电工专业实践教学中尝试进行教学改革,运用四步法教学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并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就以在实训教学中指导学生发明汽车自动变光仪的课堂实例讲解运用四步法。

1.第一步:创设情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技工院校学生的现状大家都比较清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很低。汽车电工实训有很多内容涉及生产和生活实际,将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汽车电工实训课讲解汽车灯光系统时,笔者就以现实的情况为例子。例如,我们晚上在路上开车经常会遇到对方来车,对方开着远光灯没有变换成近光灯,这样我们驾驶员便会觉得眼前一片耀眼的白色,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此时笔者就给学生抛出问题:“你们是汽车专业的学生,能不能利用你们学过的专业知识让汽车大灯变得聪明一些——做到自动变光呢?”这样,一方面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不至于凭空想象,另一方面借助探究式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讨论的欲望。

2.第二步:点拨启发

从学生的认知理论来看,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实训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问题,我们要对学生宝贵的想法进行点拨,从而能够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让学生独立动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接到笔者抛出的问题后,开始思索。有的小组利用书籍查阅资料、有的小组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也有的小组在相互讨论。通过努力,大家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自动调节汽车灯光的变光仪种类非常多,但都有一些不足之处,不是价格昂贵就是效果不明显。一般采用控制器即集成在汽车主控系统中,有的跟汽车主控器采用同一个芯片。而不同品牌、型号、规格的车的汽车主控系统是不同的,这样在汽车设计时就需要分别设计汽车灯光调节电路的控制程序,适用性较差,如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汽车灯光调节器电路,还必须找原配件进行更换;否则汽车灯光调节就无法运行,使用不方便。此时,笔者就给学生出主意,能不能利用光电感应技术,设计一种自动调节汽车灯光的变光仪呢?这样既可以避免上述问题,又能以合理的价位让消费者接受。

3.第三步:分析指导

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学生们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开始设计它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它的电路图(如图1、图2)。

图1

图2

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无法进一步判断此电路图的科学性、合理性,因此就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分析和指导。通过分析得出了此电路图的工作原理(图3):晚间驾驶员打开车灯,通常会选择远光灯行驶,同时汽车上的光敏传感器和控制器也开始工作。控制器与汽车前照大灯共用一个总开关。当遇到迎面过来的车辆时,传感器接收到对面车辆的灯光的光源信号,将这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以后将信息反馈到控制器中,控制器就发出一个电信号控制电磁铁线圈接通(在初始状态时,电磁铁线圈中无电流。动触头在弹簧片的作用下接通远光灯电路。远光灯组亮)。将动触头吸起,此时远光灯组电路断开,动触头接通近光灯电路,近光灯组亮。这就实现了远光灯到近光灯的自动切换。两车会车时,传感器一直接收信号,控制器就控制电磁铁持续作用,近光灯组一直点亮。当两车会车完毕之后,传感器没有接收到信号,这一信息也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里的电路设置了延时功能,延时4-5S切换远光灯。延时完毕控制器控制电磁铁线圈断电,磁力消失,动触头在弹簧片作用下弹回原位,使近光灯电路断开,接通远光灯电路,此时远光灯组点亮,从而实现近光灯到远光灯的切换。整个过程中不需要驾驶员的参与,完全由控制器完成,达到智能远近灯光的切换。

图3

4.第四步:评价总结

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实践去制作了。学生们自己制作了电子线路板,利用从实训汽车的大灯以及从网上买来的零件按照电路图进行组装。学生先把制作好的变光仪安装到门上,然后利用手电灯,再关上门,在黑色的教室启动变光仪进行尝试。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变光仪马上变光。为了了解它的可靠性,学生反复试了很多次。在多次试验以后发现,变光仪的工作效率开始下降,通过检查发现是电子芯片电路终端有电压,于是对电子芯片电路进行了改进,接着又开始做实验。结果试了很多次后都没有出现新的问题,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都很好。

学生实验完成后,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总结,只有总结,才会思考、才有提高。对学生们提出了要求后,从课堂上、实验室里出来的创新,多少带有理想的成分,因此希望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到高等学校去深造,能够让变光仪的线路简单、体积小、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和价廉实用。

实践证明,四步法教学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创新发明的能力。在电工实训教学时给学生创设情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样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成为为现代化社会服务的有用人才。

(作者单位: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