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5-05-30 09:56张娟娟
2015年49期
关键词:人才战略人才管理

张娟娟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虽然是海洋大国,但并不是海洋强国。建设起一支强大的海洋人才队伍,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对此,我国应将海洋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战略地位,明确目前海洋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对策。从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洋人才队伍。

关键词:海洋人才;人才战略;人才管理

引言

世界大国争霸的历史昭示世人,所有大国的兴衰都取决于海上。这一点在2500年前就被狄未斯托克所言中:谁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一切!在明朝政府实施海禁政策以前,中国的整个文明史中,我国一直是西太平洋上的海上强国。但是,随着西方国家逐渐进入西太平洋,明朝政府在1511年主动放弃远洋,实施海禁政策,中国就开始经历了长达500年的失海史,在那300年之后,海洋的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中国开始经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史。这足以说明海洋的重要性。今天,我国政府也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靠海洋科技发展突破制约海洋发展和保护的瓶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海洋人才是关键。

1.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海洋人才队伍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涉海领域比较广泛,层次结构也相对分明。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我国涉海就业的总人口已经突破3500万人,海洋人才资源近200万人,并且还在以每年1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加。我国几乎全部沿海省份也都建立了涉海本专科院校专门培养海洋人才,近年来各海洋相关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本专科生的数量都在稳步增加,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

在海洋教育发展方面,我国涉海洋类本专科院校130多个,其中专业海洋类院校22个,分别以“海洋”或“海事”命名,如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涉海类院校100多所,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职业技术学院。我国设立的涉海类专业点近300个,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人才数量达数万人,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浙江、辽宁、天津、上海和福建等沿海海洋强省,具有十分明显的聚集效应。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具有高级职称,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才质量相对较高。从专业结构上来看,我国海洋人才涉及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科研、海洋教育、海洋服务等多个领域,并且人才结构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开设水产养殖专业的院校数量最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数量次之。可以说,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海洋教育體系,基础海洋教育、高等海洋教育和职业海洋教育发挥了各自的功能,给我国的海洋人才队伍提供了不同层次的人才。

2.海洋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2.1海洋人才结构失衡

我国海洋人才结构层次由低到高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但是人才结构还是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海洋人才老龄化问题突出。虽然国家延迟退休的政策能够延缓高级海洋知识分子的退休高峰期的到来时间,但是中青年高级海洋知识分子的培养还需很长的时间来培养、积淀,而且大部分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都已经到了退居二线的年龄。如果不加大对中青年海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海洋人才的年龄结构,那么海洋人才很可能面临人才断层的风险。

二是学历与技能、水平不匹配。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海洋人才本科、硕、博士的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实际的海洋技能与科研能力却大大降低,难以达到我国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三是海洋人才技术结构严重失调。我国涉海就业人口早已突破3500万人,而海洋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十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远远低于海洋产业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另外,技能型人才更是后继乏力,也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根据国家海洋局的数据显示,70%以上的船员年龄在45岁以上,只有不到10%的船员年龄在35岁以下。

2.2海洋人才分布不均

我国海洋人才虽然在数量上很多,也基本上覆盖了海洋行业的方方面面,但是仍然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

一是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海洋专业人才基本上都分布在山东、江苏、福建、广东等海洋强省,而海南、广西等海洋大省的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仅山东省就吸引了五分之一左右的专业海洋人才和技能型海洋人才就业。在海洋人才的培养资源分布上也是如此,80%以上的涉海专业学位点都建设在东部沿海省份,尤其是山东、广东等海洋强省。山东和上海作为我国海洋人才教育的重要基地,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广东、江苏、福建、浙江等则虽然有所不如,但是在海洋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有了其独特优势,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术业有专攻。而海南、广西的海洋人才高等教育一直十分落后。

二是人才资源领域分布不合理。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具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高级海洋人才都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本来对提升我国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但现实看来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在海洋事业一线的人才资源大量流失,最艰苦、最需要高级人才的地方也最缺乏高级人才。

三是海洋人才专业结构分布不合理。我国开设的海洋类专业点300多个,但是大部分的专业点都是传统的海洋专业如水产养殖或者基础专业,教育水平不高,且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过程中急缺的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仅数量较少,教育水平也不高。另外。我国海洋人才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理科人才,工科人才数量不足,海洋经济管理、海洋法律等文科人才数量更是稀少,相比于海洋自然科学,在海洋人文科学教育上的投入也是十分之少,更有甚者很多涉海院校从来没有培养海洋社科专业人才的意识,这也是导致我国缺少十分优秀的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难以出现优秀的海洋产业的企业家。

2.3复合型海洋人才匮乏

建设海洋强国不仅仅是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上与其他国家竞争,在环境、权益、法律、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之一。可以说,海洋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各类专业海洋学科的人才,还需要既懂专业海洋知识,拥有专业海洋专业技能,又懂政治、经济和法律、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某种层面上说,海洋事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复合型海洋人才的要求比其他行业更为严苛。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培养模式来看,我国的海洋教育还处于“专才”培养的阶段,还没有院校尝试海洋自然科学月人文科学交叉培养。

2.4海洋人才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基础海洋教育、高等海洋教育和职业海洋教育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基础海洋教育和海洋职业教育。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对于“蓝色国土”几乎是完全没有概念,遑论海权意识。基础海洋教育也仅仅是在沿海的某些城市作为一种特色教育开展,大部分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基础海洋教育。海洋职业教育方面,由于我国主流的职业教育都偏重于计算机、会计等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对于海洋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较低,而我国对于技能型海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另一方面船员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也极大的制约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我国的基础海洋教育和职业海洋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功能十分有限。

3.促进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统筹规划,实施海洋人才战略

海洋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从顶层进行设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次上出台配套的政策体系。宏观政策上需要国家将不断提升增加海洋人才数量、提升海洋人才质量放到战略高度上,从全局上引导国民提升海洋意识,将海洋人才战略作为国家经济生活中长远的一条国策。中观上来说,需要沿海各省市的政府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海洋事业发展趋势,协同其他各省市的发展状况,提出本地化的引导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微观上来说,在宏观政策和中观政策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加强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细则,提出针对各类海洋人才的专门措施,加强海洋人才引进,推行海洋人才信息数据库化,整合海洋人才资源,并重点引进、优惠政策吸引等措施多管齐下。另一方面要做好海洋人才的使用和激励工作。对于不同类型的海洋人才,制定不同的使用方案,并建立能够促进海洋人才快速成长的使用机制,在最大化的发挥海洋人才作用的同时使其快速成长起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高层次人才。其次,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激励机制,废除终身制度,引入竞争,并设立专项基金鼓励海洋人才的贡献和创新,调动海洋人才的积极性。再者,需要发挥国家人才市场的作用,利用各种优惠政策等合理引导海洋人才的有序流动,发挥好市场的中介作用,引导海洋人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2健全海洋教育体系

建设海洋人才队伍,海洋教育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综合性的海洋教育制度。重视基础海洋教育和终生海洋教育将海洋知识融合到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基本的教育书籍或杂志中,带到中小学课堂里,从小开始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海洋基础教育,普及海洋知识,树立海洋国土观念,并将海洋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基本知识教育开始,直到专业海洋知识甚至特种海洋知识教育。其次,发挥国家的调节作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水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有序调整专业设置。一方面,引导各院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建设优势学科,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引导各院校解放思想,创新海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海洋人才的多学科交叉混合培养,加强对海洋人文社科方面的投入,培养复合型的海洋人才。同时,提升海洋人才的培养要求,宽进严出或者严进严出,从源头上提升海洋人才的质量。最后,重视职业海洋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引导职业院校适当扩大招生规模,稳定技能型海洋人才的供给。(作者单位:国家电网山东胶州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孙敬文.国内外海洋管理人才培养对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 王祥梅.中国海洋软实力的提升途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 周甜甜.我国海洋教育政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

[4] 邵志刚.我国区域海洋管理中的地方政府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5] 李凤至.我国海洋人才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6] 王萌萌.宁波海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02:20-22+28.

[7] 顾昊.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分析与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6-99.

[8] 王琪,李凤至.我国海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与管理,2011,02:30-36.

[9] 王琪,王璇.我国海洋教育在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11,03:62-68.

[10] 李洁琼,叶波,郑道英.海南省海洋人才队伍现状和对策浅探[J].经营管理者,2009,09:177-178.

[11] 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2:101-104+109.

[12] 潘爱珍,苗振清.浙江省海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39-41+44.

[13] 潘爱珍.地方高校海洋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嘉兴学院学报,2009,06:91-93.

[14] 王刚,王琪.整合海洋教育资源加快海洋人才培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1:35-38.

[15] 魏婷,李双建,于保华.我国海洋人才发展的对策研究[J].海洋開发与管理,2012,11:18-20.

[16] 王璇,刘小杰.我国海洋储备人才队伍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12,05:140-145.

[17] 郑卫东,李杲,程彦楠,张建敏.国家人才战略视野下海洋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11:21-24+40.

[18] 张俏,吴长春.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海洋人才素质培育[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150-154.

[19] 宋刚.滨州市海洋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4,01:25-28.

[20] 郭艺峰,吴文婷.基于SSH的海洋人才招聘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海洋信息,2014,01:29-33.

[21] 曲丽敏.蓝色经济区背景下青岛海洋软实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22] 梅婉君.区域海洋人力资源开发比较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

[23] 王诗成.实施海洋人才开发工程[J].海洋信息,1998,01:5-6.

[24] 卜凡静,王茜.发展海洋高等教育优化海洋人才结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2:302.

[25] 记者 饶爱杰.打造高水平海洋人才队伍[N].中国海洋报,2006-03-14001.

猜你喜欢
人才战略人才管理
基于促进人才战略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探索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铁路局站段青年人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家族企业社会化的瓶颈研究
试论企业海归人才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