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2015-05-30 12:46赖韦韦
2015年49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赖韦韦

摘 要: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深刻把握公平正义的内涵,才能明白公平正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提升全民族的凝聚力,党和领导人就必须从教育公平,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着手,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中之重

一、公平正义的内涵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各大文明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因此了解了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才能更好的解释公平正义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正义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正义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相关聯,规定着社会成员具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资源与利益在社会群体之间、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适当安排和合理分配。正义即公正。所谓公正,最明了的意思就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通过对社会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是每一个成员得其所应得。人们在讨论公正问题时仅仅是从具体政策的层面上分析或确切说是在公平和效率两者关系的层面上来分析,而没有考虑到正义的概念是具有三个层次方面的内容:一是属于正义理念和价值观的层次;二是基本制度的层次;三是社会政策的层次。因此,不宜混淆正义问题的三个层面。在第一个层面上,正义是指社会的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标准或准则。在第二个层面上,就是制度正义,明确当代社会的基本制度设计和安排方面,必须要以正义为基本依据和基本出发点。正义的第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就是相应的具体政策制定。

二、公平正义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即把我们的精力集中用在发现解决问题上,把解决问题作为我们推进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把握实现公平正义和弘扬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而才能更好地去寻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导向,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接受实践的检验。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注重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化解各种矛盾。

从公平正义的内涵的论述来看,它分别包含政治、经济、伦理理论方面三个层次的内容,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总的来说,公平正义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就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公平正义贯穿于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只有社会主义实现了公平正义才能更好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表现。因此,公平正义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公平正义从政治上来说,它是指政治权利的平等、规划的平等,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术界相应的指出公平是指社会制度规则的公正、平等,是社会对每个人权利和义务的合理分配。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上实现了公平正义,会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实现了公平正义,能更好地实现政治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上公平公正,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实现了公平正义,能影响到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凝聚力。公平正义从经济上说,是指参与经济竞争的机会平等、运用社会稀缺资源的权利平等、劳动价值的平等、竞争过程的平等以及收入分配原则的平等。相应地学术界指出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实现了公平正义,那么整个社会主义的经济实力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调动广大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从伦理上说,它还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无论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政治地位如何,个人的价值和尊严是同等的。社会主义在个人方面实现了公平正义,那么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战斗力,建设力迅速提升,从而不只是个人得到了发展,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也得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党和国家领导人要积极做好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相关工作和政策的实施。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更多还原

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平等、公平和正义问题的一般性叙述体现着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旨;社会主义历史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能否坚持公平正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就是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过程。

马克思正义观是历史事实与价值理想性的统一。从价值基础、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评价四个方面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观是其主导价值观。如何有效确立以马克思主义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现实路径在于知与行的合一。知,就是立足于三个世界即现实世界、网络世界与文本世界,使人们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就是要通过教育公平、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相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路径,大力实现教育公平、社会福利公平和分配公平。价值观是一种内在尺度,它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态度、信念、理解等。它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其中知行合一尤为重要。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得人心,就要通过三个“知”的世界,让人们了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在现实经验世界中,以公平的社会运行机制为调控平台提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再次,在静态的文本世界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提升人们的政治理论素养,特别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这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发展和更新能力,又可以更好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深入人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做好营造公平正义的政策方针,其方向大致可以从教育公平、社会福利和分配公平三方面进行入手。教育公平的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时代要求,也是人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保障;提高了社会福利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满足人民的物质要求,让人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使人们更坚定的信仰社会主义,从而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在追求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将公平前置于效率,通过分配公平使人们相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的来说,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在发现和解决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问题中,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和解决它。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现了问题,从而需要提出相应的处理社会主义公平的措施,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为指导。(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伟,牟世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论基础:立足于“平等”的自由[J].社会主义研究,2012,(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关爱弱势群体 维护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