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的运用

2015-05-30 10:48林睿英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46期
关键词:课件思维能力多媒体

林睿英

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优化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图文并茂,循循善诱等特点脱颖而出,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多媒体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

一、多媒体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摆设,而是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彩

课堂教学过程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任何教学手段的应用,都是为教学服务,体现课堂的三维目标,为语文课堂增加活力,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媒体技术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课堂出现了将教师的讲解改为多媒体的演示,一些所谓的课件也没能摆脱“书本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的窠臼。

二、多媒体不是资料的堆积,而是设计要做到“内容精湛,制作精良”

课件制作前,教师应针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精心分析,理顺该课程知识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符合教学原则,表现形式要具有吸引力。课件设计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深入浅出,有条理性,易于学生把握。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用语规范,教学内容及其表达方法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引用材料,场景设置,素材选取,操作示范,符合要求;媒体多样,选材适度,配置合理,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恰当;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运用合理,文字醒目,画面简洁清晰、和谐,色彩协调、自然,注意利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要内容。

三、多媒体的使用不是时时呈现,而是要有助于恰到好处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授课,应特别注意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来进行,一切表现手段都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课件的制作和出示都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思索,提出总题,解答问题,补充资料等这些内容就可以引入多媒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件的使用要避免过于追求表面形式,导致似乎“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

四、多媒体授课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注意把握好课堂信息量

使用多媒体授课减少了教师在课堂上板书等工作量,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得好,把握恰当,能够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在利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学实践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课堂信息量过大、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在听课时思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没有足够的时间理解、消化、吸收,没有时间做笔记,以致于许多学生因无法跟上而对多媒体教学失去兴趣。

当前多媒体被一些教师当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这不仅未能发挥多媒体的有效性,反而成了禁锢甚至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现代杀手”,这是不足取。

五、多媒体不是为兴趣而兴趣,而是应扬长避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堂好课是教师精心设计导演而成的。在使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姿多彩、有声有色的画面,给学生以鲜明的直观感、动态感。使学生感知直接,理解容易,培育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自由、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新颖优美的学习情景,启发学生自己去畅想、探索和发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白己的意见,从而引起讨论,并进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由学生自身积极去构建所学的有关知识。同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得以体现,形成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以达到强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具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活力。

猜你喜欢
课件思维能力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