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民众“竞群关系”层次认识分析研究

2015-05-30 13:59洪旭辉
2015年49期
关键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认识

洪旭辉

摘 要: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金牌数与奖牌数名列前茅,中国已成为竞技体育奖牌大国,但我国国民体质的发展不容乐观。本文就我国民众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不同层次的认识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不同层次认识所持有的特点规律,并提出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提高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育;群众体育;认识

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探讨研究是学者们长期以来理论研究的重点话题。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研究实质上就是对2类体育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的理论梳理和概括,“竞群关系”研究对发现两类体育各自的本质与运行规律,以及体育系统良性、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现代我国民众对“竞群关系”的理解与看法是多层次的,源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职业、不同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加强对“竞群关系”的认识层次的理解,无疑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理清不同的认识层次对辩证“竞群关系”较为有利,能够减轻两者的发展阻力,使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1.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简述

1.1竞技体育的起源。原始人类为了在猎取野兽的搏斗中,更容易获胜,开始采取各种跑、跳、投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培养,逐渐形成了初级的身体练习活动。各种身体活动形式被人类不断地加以分类,提炼和总结,并相互比较,渐渐演化出了区分胜负的竞技活动[2]。竞活动经过古代长期发展,发展出不少竞技项目的雏形,为我国近代竞技运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2竞技体育本身的主要特点。竞技体育的特点首先是在某种竞技项目上的运动技能水平高低的竞争力为主要特点,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力来战胜对手,对竞技体育的举行保持公平、公开,对竞技体育中的具体项目有明细的评价体系,在保持规范动作的对比情况下,自身所特有的观赏性是竞技体育带来丰厚回报的基础,也是自身能否普遍发展的关键。

1.3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历程简述。群众体育是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群众体育通常是与竞技体育相对而言的,也成为“大众体育”、“社会体育”,是除竞技体育之外的整个体育运动。它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参与对象,在业余时间进行的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多样化的体育活动。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满足了我国民众在物质生活丰裕的情况下,来提高自身精神与心理上的运动需求,《刚要》实施从实地出发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掀起了一股参与群众体育的热潮。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民的精神需求也逐步提高,以追求健康为目的的各种群众体育项目得到广泛的开展,参与人数达到空前数量,人们对群众体育的认识同时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步提高参与群众体育技能的质量,使群众体育得到空前的发展。2009年10月1日我国《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使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引导方向和法律保障,《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我国“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得到国家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也使其自身的发展更具科学性、民主性以及社会适应性,我国越来越多的民众融入到群众体育中来,使群众体育参与者数量达到历史性的规模。

2.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认识层次分析

2.1一般认识形态。我国民众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的一般认识形态为:竞技体育是着重在运动技能上的比拼,强调技能发挥、发展的竞争力,突出竞技体育的挑战性与意志坚持不放弃的品质,在与对手比拼时由规范的动作所带来的观赏性与得分评价。群众体育则以增强体质为首要目的的体育健身活动,随群体或个人追求目标的差异性对动作的规范性有所不同,多数群体或个人只以大致动作来带动身体活动达到健身的目标,其政治因素的制约性较低,没有大量的身体训练活动,但与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有一定的影响关系。

2.2中等层次认识形态。中等层次认识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和引导作用,与之前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联系不大或无联系的意识形态有所区别,这也与20世纪80年代原国家体委提出的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有相同点,即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与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的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需协调发展有了更深的思想认识,对两者并重发展还是竞技体育超前发展有了辩证的思维。

2.3高层次认识形态。高层次认识形态为:以人的需求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从体育历史发展演进来看,群众体育参与对象人数的增加与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提高有着共进的关系。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对精神生活提高的需求上升到高层面,同时看待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思想以及欣赏水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影响突出其超前发展地位,其原因是我国民众对健康的追求的需要,但竞技体育项目数量要远多于群众体育项目数量,容易效仿的竞技运动项目对群众体育后备力量的储备影响大大增加,比如网球、羽毛球项目等,要求较高的竞技运动项目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变化影响力较小,比如体操中的吊环、高低杠,冰上竞技项目等。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的重要基础,竞技体育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群众体育开展项目的数量和水平高低程度,“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相互推动、协同共进,发展比例适当[3]”。大众体育和高水平竞技运动在组织设计,规则与规定,技能要求,体力消耗,精神状态,危险性,胜负的重要性等方面高度分化[4]。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不同层次的认识折射出对两者发展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竞技体育必以高超的技能来超越对手以及超越自身,竞技体育本身所附帶的责任是其长期超前发展的关键因素,群众体育多样化的发展势必需要引导,群众体育参与者的数量优势为竞技体育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起到良好的基础作用,两者同时为我国民众的健康身体素质保驾护航,分析不同的认识形态对群众体育中的不同群体活动规律进行引导,提高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发展的思想认识,对两种体育的发展提高提供帮助。

3.2建议

(1)认识层次的提高在于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自身吸引力的提升,可加大各种媒介对新兴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宣传,突出特色,使人民自发参加锻炼,起到引领作用的同时使人民意识到竞技体育引领发展的益处。

(2)培养民众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可通过参与体育赛事展现出参与本身的价值认可,提高体育的人文精神认识,实现体育与人的思想相互融通。

(3)大力宣传有关我国群众体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等,提高人们对群众体育的认识层次,有助于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3]谈群林,黄炜.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关系研究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任海论.大众体育与高水平竞技运动的相互关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5,3.

猜你喜欢
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