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 15:23丁小军
2015年49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民办高校问题

丁小军

摘 要: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既有民办高校行政不重视党建,没有认识到党组织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也存在着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困难。在新时期继续推进民办高校进一步向前发展,要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理顺民办高校党组织、院长、董事会三方关系,建立并完善上级党委对下级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的建设;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也在短短二十多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带来的却是民办高校之间规模和质量的参差不齐。随着将来我国大学生生源的不断减少,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竞争力弱的民办高校面临着随时被重新洗牌的艰难境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保持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快速协调发展,除了学校决策者具有一流的魄力,学校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模模范作用,党组织能否全心全意地支持行政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并为其创造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尤为重要。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工作不规范、运行机制顺畅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加强党对社会力量举办学校的领导,不利于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不利于社会力量举办学校自身的规范运行和长远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民办高校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与发展,日益成为教育界尤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高校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制约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民办高校创办者对建立党组织认识不到位,这是阻碍党建发展的瓶颈。公办高校由国家投资建立,学校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学校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党委代表党和国家管理高校资产,决定高校大宗经费开支。而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是创办者,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学费和创办者出资,董事会决定学校的大宗经费开支。如上所述,投资者对民办高校的党建工作认为是可有可无之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撑,党务工作队伍得不到应有配备,党组织活动不能正常有序的开展,党员发展速度缓慢,等等。反映出民办高校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要在民办高校领导层思想上统一共识,提高觉悟,把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1)力争“以优良党风带动优良学风”。党风即党的作风,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活动中的表现,是全党包括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則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要求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一股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优良党风促优良学风的良好风气。(2)发挥党性的基础作用,有利于极大地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民办高校中学生普遍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涣散、向心力作用不够,很难形成集体的力量。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如果没有组织纪律观念,没有集体意识。融入不了集体,对学生的学业以及将来的事业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以党性修养为基础教育大学生党员增强组织纪律观念。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协调发展。(3)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学校的政治稳定。“高校政治稳定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保证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国家建设和教育大局的政治任务,更是保持高教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有序推进的保障。当前高校的稳定正面临着诸多方面因素的严重挑战,高校置身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时刻受到各方面的冲击。党组织应高度重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员素质,能够发现并解决校园矛盾问题,引导正确的思想,为高校各项事业有序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2.不断加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政治核心使得高校党组织必须并且始终处于首位,是实现党对高校领导的关键,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效执行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并且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具有聘任和解聘院长的权利;民办学校院长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及行使职权范围。”根据关于民办高校领导体制的条款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就目前而言,由于民办高校特殊的经营管理模式,董事会成员与院长、党组织三方在工作过程中目标不相一致。难免产生分歧,导致关系不顺畅。同时,党组织地位不明确,要想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还有一定阻力。另一方面民办院校党组织内的绝大多数党员,并没有都出面参与学校各项工作,没有直接承担行政、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而身份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必须保证民办高校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积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所以,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相比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人员流动随意性很大,教职员工组成成分也是颇为复杂,除了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以外,其他一些教职员工党员组织关系也多在原单位,他们是既不愿意转入当前的民办高校,相当大一部分也不愿亮明自己的党员身份,形成了一大批所谓的“地下”党员。由此造成党组织力量十分薄弱,一些民办高校董事会议事程序混乱,在重大问题决策上主要依靠投资管理者的主观意见,使董事会的权力无限放大,本应发挥监督制约作用的党组织形同虚设。加上目前还没有有效地对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给民办高校党的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同时,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工作还处于比较松散状态,各种问题突出。直接导致学生党员发展速度缓慢,比例不高,还不足以在学生中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团组织是党的后备力量,目前民办高校都建立了团组织,但团的管理很不规范,党建的任务还很繁重。”

二、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对策

1.强化民办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始终把党的领导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从全局的角度,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建设。(1)加强党委班子思想建设。把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重塑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之举,切实履职尽责,持续用力,再紧一扣,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工作落实,为进一步开展工作作出更大贡献。(2)抓党委班子的组织建设。建设一个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相结合的多元化党委班子,使党委班子处于不断更新、交替、发展的状势。(3)加强党委班子生活作风建设。高校领导干部要做到“生活正派、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4)加强党委班子能力建设。一是要加强把握方向的能力。二是提高指导学校发展的能力。三是增强破解难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2.进一步理顺党委与董事会,院长三方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当前时期高校开展教学工作首要任务。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民办高校和谐稳定的保障者。同时,民办高校在办学特点领导层身份存在巨大复杂性,也表现出构建和谐高校工作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党组织不拥有诸如资金、人事等方面的决定权,而这一现象在短期之内也难以有效解决,即使实行所谓“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形式,也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理顺与董事会、院长的三者关系。董事会研究重大问题并负责决策;院长负责具体实施决策,起执行作用;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民办高校才能克服困难,化解和应对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学校始终处于稳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

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是要大力贯彻执行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促进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党支部学习制度。三是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组织党员学理论、学党章、学党内法规,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党章规范行为。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探索出了一套切合民办高校实际,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发展的党建工作机制。

4.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全方位的工程,必须调动每一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而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引导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他们可以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和学校的有关重要精神、信息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映给学校,是党组织连接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党员群体因为其特殊性,可以更好的在政治、学习、生活等方面体现先锋模范作用。

5.进一步加强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监管

一是要建立具体可行的高校党组织目标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要对民办高校工作考核目标制定明确可行的相关细则。具体由学校党组织确定年度任务,使得全校上下形成一股凝聚力,用目标激励学校师生自我努力、自我奋斗。

二是要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价考核制度。上级党组织要制定一套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可行性相应的考核制度,对民办高校党组织进行定期考核,或依靠不定期檢查。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学校党组织工作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做出客观评价,研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合理的目标考核机制不仅能有效指导帮助民办高校党组织更好的完善与发展,还将不断促进学校各方面正常有序进行。

三是要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激励惩戒机制。加强对优秀部门或个人的激励和奖励、对消极对待工作的惩戒和约束奖惩机制。利用行政、经济和道德等手段,主动奖励突出贡献者,使有能力者受益、怠工者付出沉重代价的机制。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制定《激励和惩戒条例》,明确激励和惩戒的基本内涵、适用范围、具体奖惩措施、部门职责等内容。对党组织不支持学校行政工作、不关心党员和师生利益的,要提出警告,督促改进;屡教不改者,依据问责制处理。对于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要责令整改、限制招生甚至停办和撤消。(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29/201306/153565.html

[2] 李卓垚,《转型期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因素》:《企业导报》,2011年1月(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辽宁省民办教育办公室,《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政策选编》,2008年12月。

[4] 彭晓峰,闫国君,白璟,《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0(35)。

[5] 陈粟,张建中,《民办高校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探析》,《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1)。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民办高校问题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