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对策研究

2015-05-30 15:23张安然
2015年49期
关键词:慈善事业管理机制

张安然

摘 要:慈善事业是社会中存在的第三次分配形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的平衡,弥补社会分配与社会保障的不足,全面提升社会道德文明水平,帮助弱势群体,有着十分深远的实践意义。文章主要针对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治理理论视域;慈善事业;管理机制

慈善事业在我国已经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其能够救助社会弱势群体,缓和社会矛盾。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慈善事业管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现以治理理论为角度对我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建立对策进行探析。

1.治理理论与慈善事业

治理理论强调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第三主体的治理潜能发挥出来。要实现各个主体的成功治理就应该对各个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相互合作。政府作为核心组织者要保证各个子系统实现团结,共同协作。慈善事业主要是指基于适合捐助的民营性社会救助事业,其主要慈善资源、慈善动力、流通渠道、慈善文化、政策监管等。

2.我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缺陷

2.1政府行政干预过强。在长期封建制度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成为了统管社会大小事务的主体,而慈善事业作为民间的一种社会活动也在我国也是由政府出面代劳,通过行政的方式来开展统一的调配。我国官方慈善的现象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已经有了十分牢固的地位。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也持续加深,政府虽然有意识的将慈善事业导向至民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制度的欠缺以及行为惯性,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救助依然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制度与行政策略[1]。在这种固定的体制影响下,部分慈善组织只可以通过利用国家单位与行政两个方式来对社会上的待救助群体进行援助。慈善事业作为一项以民间力量为主体的社会事业,政府干预过度必然将会导致民间慈善机构无法在过程中累积足够的经验,进而限制了慈善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2.2宣传力度弱,慈善活动参与度低。由于政府相关部门与慈善组织机构在宣传工作方面不够重视,导致长期以来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大部分群众对慈善事业与慈善组织的了解不够深刻,没有形成捐赠款项、捐赠物品、帮扶弱势群体的常规活动。很多民众都是将慈善事业当做政府的救灾行为[2]。据相关数据统计调查显示,中华慈善总会每年的捐赠总额中只有10%是来自国内普通百姓,15%是来自富人群体,而另外75%都是来自于国外。可以看出,我国民众的慈善意识十分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3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高。对于慈善组织来说公信力是其存在的重要价值。2011年,我国慈善事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郭美美炫富导致的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等事件使得公众对慈善组织的印象急剧恶化。中国红十字会无法用真实准确的数据来应对公众的质疑与漫天四起的谣言,郭美美事件的出现完全暴露了中国红十字会在管理上的缺陷与漏洞。充满爱心的民众觉得受到了愚弄与伤害,对我国官方创办的慈善失去了信心[3]。因此,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2.4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在社会问题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慈善事业的需求急剧增加,政府要对慈善事业的进步加以更多的重视,逐渐引导慈善事业的发展,使其慢慢的倾向合法化。但是当前我国专业规范管理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型《慈善管理法》等法案依然没有出台,从而导致慈善公益组织制度、慈善公益行为、财务制度等方面都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依据。早在1999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仅仅只是针对一般意义上的捐赠进行了定义,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意义[4]。国家颁布的其他相关的规范文件层次相对较低,效力不佳,规章制度少,没有严格准确的条例让慈善事业可以依法进行。

3.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慈善事业管理机制的对策

3.1管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慈善事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政府、慈善机构、企业与公众的多元化管理形式。其中,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建立监督制度,制定慈善组织结构的运营、监督管理等相关法律制度,给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法律保障。慈善机构方面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高效的内部治理制度,最大程度的发挥理事会与监事会的作用,并且制定相应的利益冲突禁止制度、相关问责制度等。企业方面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将企业的发展与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来壮大慈善事业。公众方面,要做好监督管理慈善组织的工作,搭建渠道与网络,积极参与到慈善事业的管理工作中,以充分保证所捐善款能够用到所需之处。

3.2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力度。慈善理念的宣传是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环节。慈善组织机构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活动来提升民间慈善组织的认同度。积极开展各种有影响力的活动,加大社会影响力。同时,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媒体也要积极宣传慈善文化,树立百姓中乐善好施的榜樣与先锋,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捐赠中来,重点引导企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馈社会[5]。

3.3促进多方监督制度协同发展。政府、慈善机构、企业与公众均要针对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方面,民政部门作为登记管理部门要与其他行业部门一同协作,加大对慈善组织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力度,保证慈善事业的纯洁性。慈善组织机构自身对自身进行管理可以设立相关的监事会机构,主要承担检查慈善组织财务、会计、项目活动等资金流动情况,聘请专人发挥其监督作用,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最大程度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企业方面,可以建立非公募基金会,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来实施专业化运作,给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与资金。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慈善机构合作,设立专门的企业监督岗位来督促企业所捐善款的使用规范化。公众方面,可以成立慈善机构监委会,对各种慈善机构组织的捐款活动、资金使用进行独立的监督管理,同时给政府部门开展慈善活动提供相关的咨询意见。

3.4构建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首先,推动慈善税收相关立法,积极引导并鼓励个人与企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事业中,形成良好的捐赠社会氛围。其次,制定相关法律制度来鼓励慈善事业的积极发展,清晰慈善主体的地位,使得慈善组织机构的运营更加透明。最后,制定并实施专业的法律,对慈善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准确划分政府、企业、捐赠者、受益人等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管理捐赠资金与物资,最大程度保证受益者的切身利益。

4.结束语

在治理理论视域下慈善事业需要政府、慈善组织自身、企业等主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相互协作,形成核心的合作局面。在慈善事业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状态中,开展紧密的合作,使得中国的慈善事业不断回归社会化、去除行政化,在未来的道路上发展的更加顺利。(作者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需要努力的方向——背景、意识、法制、机制[J].学海,2007,(03):62-67.

[2] 邓微.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 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3):5-9.

[3] 辛本禄.意识、机制及实现路径——发展慈善事业需着重解决的几个关键环节[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03):15-18.

[4] Walter Wymer,Katie McDonald,Wendy Scaife.Effects of Corporate Support of a Charity on Public Perceptions of the Charity[J].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2014,Vol.25(6):1388-1416.

[5] 刘亚娜.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基于中美比较的借鉴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08,(08):91-95.

猜你喜欢
慈善事业管理机制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安全计算机通信管理机制的形式化验证与实现
让法治之光照亮慈善事业——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通过之际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おにのめにもなみ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