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5-30 21:06魏欣华
2015年49期
关键词:中亚对策建议现状分析

魏欣华

摘 要: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虽然人民币在中亚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使用数量仍然较为有限,但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人民币势必将在中亚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双方经贸合作成果与问题共存:实现了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但贸易发展不均衡、优化了贸易商品结构,但中国出口中亚贸易产品竞争力小导致贸易货币选择权较弱、具备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内在动力但发展障碍较多。新疆依靠自身优越的区位优势、文化优势等与中亚五国贸易往来密切,金融合作潜力大。为此,应以不断增长的边境贸易为契机,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推进国,充分发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地缘优势,以点带面促进中亚人民币区域化发展。

关键词:中亚;人民币区域化;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虽然人民币在中亚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使用数量仍然较为有限,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与中亚各国经济联系的加深,人民币在中亚地区的区域化程度正呈现上升态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货币替代效应。2013年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每三年一次的外汇市场成交额调查报告中,人民币首次跻身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的榜单。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额,从2010年4月的第17位跃升至今年的第9位,人民币国际地位显著提高。随着中国与中亚五国关系的逐步加深和经贸关系的深入发展,人民币势必将在中亚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二、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分析

中亚五国独立以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商品档次不断提高,贸易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贸易合作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贸易额大幅增加,但贸易发展不平衡

从1998年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从1998年的9.54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02.74亿美元,增加了50多倍。就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发展趋势来看,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贸易规模较大,尤其是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中国在中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2013年中国与中亚各国贸易额及占比为例,中哈贸易为285.95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56.9%;中吉贸易额为51.37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10.2%;中塔贸易额为19.58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3.8%;中土贸易额为100.21亿美元,占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19.9%;中乌贸易额为45.51亿美元,占比中国与中亚贸易总额的9.05%。

2.贸易商品结构有待优化,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受限

中国与中亚贸易结构现状下,中国商品竞争力低、可替代性高,导致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化流动受限。比如,从2004年起,日用消费品成为中国出口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类商品,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成为第二大类出口商品。

三、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现状分析

1.人民币中亚区域流通属于边贸引致型

人民币在中亚区域的流通更多的是由于经常项目下的贸易往来,尤其是边贸往来引致的。一般来讲,贸易规模越大、贸易往来越密切,人民币在贸易往来中流通情况越好。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从经贸合作地位来看:中国是哈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哈国是中国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在贸易结算和人民币流通情况方面中哈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和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贸易以边境贸易为主;边境贸易结算主要采取易货贸易、现汇结算、外币现钞结算、双边本币结算等结算方式进行。其中现钞结算在边境贸易中所占比例最大,以美元为主。交易商多直接携带外币出人境或借助民间“地摊银行”,实现人民币、美元、坚戈的兑换,目前多数银行发生的边贸结算款项多经第三国代理清算行转汇或经汇出行通过我国银行的代理行向第三国清算转汇。边贸中直接按本币结算尚未形成规模。

2.当前人民币中亚区域流通处于货币区域化初级阶段

货币区域化按照发展阶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详见下表)。从人民币中亚区域流通特征来判断,人民币在中亚流通还仅是处于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的初级阶段。

资料来源:新疆金融学会课题组“人民币区域化与边贸结算拓展问题研究”。

四、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对策建议

1.深化中国与中亚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

中国出口中亚贸易产品多以服装、日用产品等低附加值、可替代性高的轻工业产品,相比中亚出口中国的稀缺的资源型产品,产品竞争力不足。要实现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使用范围,就要努力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中国出口企业贸易结算货币选择权。

2.以新哈贸易与金融合为突破点,创新人民币跨境业务

自2009年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实施至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在全国推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其独有的“一区两国”的区域设置模式,在2013年8月被批准为全国首个“境内关外”离岸人民币业务试点区,极大地提升了合作中心的金融服务功能,也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创了一个新模式。

3.加快新疆中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优化金融环境

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伟大构想,将新疆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这对加速新疆经济发展、优化金融环境带来巨大机遇。将“乌鲁木齐”打造为中亚区域金融中心,必将提升新疆对外合作能力、优化金融环境,为实现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创造有利条件。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从中国与中亚金融合作贸易基础来看:尽管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不断深化,但是贸易商品结构仍然不合理。在贸易结算方面,定价和选择结算货币上仍以美元结算为主。新疆处于中国向西开放的出口,地缘优势和战略地位突出。要实现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化,一方面以新哈贸易为重点,优化与中亚的贸易商品结构、提升中国贸易结算话语权;另一方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优化金融环境,将乌鲁木齐打造成为中亚区域金融中心,最终推进人民币在中亚区域化的实现。(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庆红.我国与中亚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原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0(4).

[2] 左燕燕.人民币国家化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

[3] 朱永福.人民币中亚区域化研究[D],2014.

[4] 刘文翠.新疆与中亚五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存在问题及建议[J],新疆财經,2013(1).

[5] 王志萍.中亚经贸交往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3).

[6] 马军,马雅琼.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推动新疆涉外经济跨越式发展[J],金融发展评论,2011(12).

[7] 李金叶.中亚国家机构及发展研究报告(2013)[M],经济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中亚对策建议现状分析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中亚速览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