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基础》教材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5-05-30 21:39叶丽坚
中国市场 2015年40期
关键词:会计基础银行存款

叶丽坚

[摘 要]会计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笔者从事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会计基础教材普遍存在一些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学生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笔者在文章列举了自己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的会计基础教材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会计基础教材;会计等式;银行存款;定期存款;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0.165

会计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和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教材建设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中职会计教材作为体现中职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尤其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较差等问题,而会计又是比较专业的学科。因此,教材内容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提高。笔者在会计基础课程的多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都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本文针对会计基础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旨在教学中和编写教材中作参考。

1 对一些关键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关于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的关系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对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关系的描述为收入-费用=利润,这种描述已经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质疑,笔者也认为这种描述不准确,因为这种表述导致教材中收入和费用的含义前后不一致。教材在讲授会计要素时对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按会计准则进行定义的,表述为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很明显教材中收入和费用是狭义的收入和费用,不包括得利和损失;而教材在讲授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关系时表述为:收入-费用=利润,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包括得利与损失的,即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属于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这就造成在讲授会计等式时的收入和费用的范围与讲授会计要素时的收入和费用的范围是不同,给学生学习带来困惑。例如,在一本会计考证辅导书上有这样的一道判断题:收入-费用=利润( )。要求学生判断题目描述是对还是错的,对在括号中打“√”,错则在括号中打“×”。对于这道题的答案有人认为是对的,有人认为是错的,其中辅导书的标准答案就认为是错的,而学生和大部分老师认为是对的。笔者认为这道题的两种答案都有道理,认为是对的理由是:收入-费用=利润是书本中的其中一条会计等式;认为是错的理由是:会计准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狭义的范围,不包括得利和损失;而收入-费用=利润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是包括得利与损失的,即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属于广义的收入和费用。这就是说,这道题的答案决定于出题人的意图,出题人认为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的为狭义范围,则这道题的答案是错的,出题人认为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是广义的范围,则这道题的答案是对的。这就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关键概念含义前后表述要一致。将会计等式表述为收入-费用+得利-损失=利润,这样既使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符合会计准则、会计长远等式符合全面收益观;也解决了收入和费用的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

2 对一些关键概念表述含混不清的问题——关于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对银行存款的定义是:银行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货币资金,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含混不清,从教材中银行存款的定义可看出银行存款是根据存放地点来定义的,是指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货币资金,但其他货币资金不也是存放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吗?教材对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这样含混不清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惑,造成有些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区分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情况。所以笔者建议对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应明确两者的区别,根据账户种类与用途进行定义。如银行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基本存款和一般存款账户中未指明用途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存放在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的指明了用途的货币资金。这样定义对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就容易区分,且实际也主要是依据存放地点(其实是指账户种类)和用途来区别的。

3 对一些实际问题避而不谈的问题——关于定期存款的处理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为了提高货币资金的收入率,会将暂时不用的存款转作定期,但对定期存款的归属,因为《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表述应该如何处理,所以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就对这些经常发生的实际问题避而不谈,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各自都按自己的分析理解去处理,因此做法有多种,有的划分作银行存款,有的划分作其他货币资金,有的还划作投资等,笔者建议在编写教材时,编者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对“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内容的规定,综合实际中大家数人的意见和做法,给出一个归属划分的态度,笔者个人认为定期存款也应根据上面提到的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定义来分别划归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对未指明用途的定期存款记作银行存款,对已经明确用途的记作其他货币资金。

4 对一些知识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编制顺序问题

会计基础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学生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没有接触过企业的实际知识,因此要求编写教材时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二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现在的中职会计基础教材对此考虑不够,在内容顺序的安排上有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的,有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的,如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在讲授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都是先教授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然后再教授利润表的编制,笔者认为这种排序不符合学生认知顺序,不符合实际操作顺序。实际中是先编制利润表然后再编制资产负债表,因为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填写需要利润表中的数据,教材中这样编排会给学生错觉,是先编制资产负债表再编制利润表。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会计基础教材时应改变这种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顺应实际操作,对部分知识点进行适当调整顺序,使学生产生先编制利润表,再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直观印象,也使教材内容与实际操作相一致;内容安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如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第一章的总论部分,都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个会计要素,还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本前提和会计基础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在会计基础开课的前两周,就阐述会计假设及其作用,以及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等概念,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建议对于会计基本前提、会计基础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内容,排列在教材的后面。

5 对一些业务举例与实际不相一致的问题——关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举例问题

一般的会计基础教材在讲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举例时,都是假定未达账项均发生于本期的情况,也就是把某一会计期间一方已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所有款项认定是本期的未达账项。这种表述与实际不相符,现实工作中,企业每月都会发生未达账项。因此有些款项虽然在本期的银行对账单与本期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上并不是同时存在,但是这些款项已经于前期在对方账面上有记录,因而这些账项并不是本期的未达账项,而是前期至本期的已达账项。实际不符容易造成学生在确定未达账项时常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某一会计期间一方入账而另一方未入账的所有款项一定就是本期的未达账项。例如银行在10月份已将本期的银行存款利息计入企业存款账户,因此在给企业的对账上记录了该笔业务,但是企业由于在当月尚未收到结算凭证而没有记为银行存款的增加,因此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没有该笔业务,所以此项业务就是10月份的未达账项。在 11月份企业收到了该笔业务的相关结算凭证时,对这笔存款利息作为银行存款的增加,因此11月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上记录了该笔业务,而在 11月份银行开给企业的对账单上则没有此项业务。因此,该笔存款利息业务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 11月份的未达账项,实际上这笔业务是已达账项,故在编制11月份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不得将其作为未达账项处理。第二个误区认为编制本期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未达账项均是本期产生的。这里所称的未达账项是指截至本期一方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款项,具体包括本期产生的未达账项和前期产生而本期仍未到达的账项即跨月份的未达账项。所以笔者建议在编写会计基础教材时应符合实际操作,以实际发生的事例作案例。

会计基础教材的上述问题,不是某一版本的教材问题,是大多数教材都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解决学生入门难问题的方法之一。总之不管是教材的设计编写,还是教材内容的表达,其对象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对中职会计教材的编写要符合中职学生特点:中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差,但一般比较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上以能使自己获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好工作作为学习的动力,学习内容选择上考虑最多的是知识和能力对将来的工作的有用性,他们更多想学到实用理论和技能、积累从事职业需要的工作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中职学生对直观性的技能容易掌握,而对很多抽象、空洞的专业理论无法理解。对上述一些相关概念表述前后不一致、含混不清、避而不谈、举例与实际不符等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因此在编写教材时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如定期存款的归属的科目;要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如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举例;对基本概念表述要准确、清楚,如银行存款的概念。

参考文献:

[1]周萍.对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的质疑[J].财会月刊,2008(7).

[2]定期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Z].中华会计网校论坛.

[3]梁先叨.中职《基础会计》教材重构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0(16).

[4]李敏.浅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未达账项问题[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5]刘晓阳.中职《基础会计》教材改革探索[J].中职中旬,2013(1).

猜你喜欢
会计基础银行存款
以余额宝为例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基于ERP下的国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银行存款营销业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