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研究

2015-05-30 21:55牟丽霞
2015年49期

牟丽霞

摘 要:企业资源理论是现代企业进行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企业资源理论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充分挖掘企业的潜在动力。企业资源理论与企业的会计理论建设有着许多的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鉴参考。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会计概念框架在企业管理上的缺陷,结合企业资源理论的优越性,寻找会计理论与企业资源理论互相借鉴的方法。以企业的资源作为基础,对企业的会计要素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企业资源;会计要素;会计概念框架

引言

企业资源理论在现代管理战略中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被重视起来。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上,经历了零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古典经济观点—环境决定优势的产业结构学派观点—内缘竞争力的企业资源理论观点。本文通过借鉴Barney的《企业资源与持续竞争优势》以及peteraf的《竞争优势的基石:基于资源的观点》的有关论点展开研究。对企业资源理论与会计理论的结合,主要通过将会计要素进行分类,再根据类别一一分析的方法,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工作。

一、传统会计概念框架的缺陷分析

会计概念框架的理念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于1992年正式颁布了《企业跨级准则》,会计准则的建设还尚未成熟。《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最为基本的准则,是制定其他相关会计准则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对各项会计事宜的规定相对比较粗线条,对会计概念的阐述也相对笼统隐晦,所以在1997年,又相继颁布了较为具体的会计准则。具体的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准则》中笼统阐述的概念进行了更加详细充分的解释,让准则更加易于理解和实际操作,具体会计准则就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概念框架。但在实际的操作和运行中,概念框架只是作为《企业会计准则》的参考和使用说明,不具有《企业会计准则》的强制性,致使两者分轨运行。另外,《企业会计准则》作为基本准则,与会计概念框架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重复或者矛盾,造成实际操作上的困扰。传统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概念框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根据传统会计概念框架来指导企业的会计工作也不能真实全面的反应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具体来看,传统会计概念框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会计目标单一

会计目标是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宗旨,是各项会计工作的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会计目标的制定直接决定了企业采取何种会计准则、使用何种会计假设、研究哪一个会计对象,也必将决定企业的会计工作结果。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只管重要的部分,会计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管理目标协同,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根据企业既定的生产经营计划、企业运营宗旨而展开。但受目前会计信息需求的局限,传统会计工作的会计目标还停留在为决策提供信息,以完成既定任务为工作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会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上对会计工作的界定已不再是单一的为企业“管好账”,更多的是参与到企业的管理,社会对会计信息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传统会计概念框架中的会计目标过于单一,不能深入到生产经营环节中,在提高效率、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

(二)会计要素范围狭窄

企业会计要素的设置普遍要与企业的会计目标保持一致,企业会计目标单一就会导致会计要素的范围相对狭窄。过去,受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局限,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上。企业对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历史成本计量可以方便企业的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简易分析,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对会计要素的计量亟须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方法要作为会计要素的基本计量方法运用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传统会计概念框架下的会计要素过于关注物质要素而忽視了非物质因素,这导致在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与实际存在差异,不利于挖掘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

二、企业资源理论概述及对会计理论的借鉴

(一)企业资源理论内容概述

企业资源理论兴起于1980年代,由张伯伦和罗宾逊率先提出,并阐述专有资源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从企业内部挖掘企业的发展潜力,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资源理论主张将企业看成寻租者,企业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手段来获取经济租金和超额利润。企业管理的目的是要尽量发现自身拥有的不可替代资源,进而发展这项资源,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创造经济利润、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本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持续使用。企业的寻租行为就是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的发现更为高效可用的稀有资源,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资源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企业间资源不同的假设上,资源不同决定企业在生产效率上的差异,拥有高效资源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是低于其他企业的。

企业的资源不仅局限于有形的资源,还要涵盖企业利用资源获得利益的各种方法。不同企业间的资源构造可以通过人为手段达到相同,但使用资源的手段各有差异,而这种差异是造成企业间差异性的重要因素。无形的资源包括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与企业的绩效管理息息相关。所以,企业资源理论不单纯包括资源的获得,更包括科学的利用资源、组合资源,协调资源间的关系来达到企业寻租行为的成功。

(二)企业资源理论对会计理论的借鉴

企业资源理论把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充分利用,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的会计理论要把企业资源理论中先进科学的思想加以借鉴,纳入到会计理论建设工作中。传统会计理论存在着目标单一、会计要素范围狭窄、会计信息不完整等缺陷,没有将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要的不可替代资源做出完整准确的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强,不可替代资源的利用质量将决定企业经济利益的多少。而会计核算在不可替代资源方面的疏忽,会导致企业的管理者不能对企业内部资源有完整的了解,不能充分调动资源来进行决策,不利于企业的管理者挖掘企业在资源上的内在潜力。

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时,应将不同的会计资源进行细化分类。会计对象的范围进行拓展,要包括企业所有的资源。将不可量化的资源进行单独核算,评估该资源创造收益的能力,将此资源单独披露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企业可将无形的资源划分为能力,采取资源—能力的核算模式。通过“能力”将企业的无形资源提升到与有形资产一样的地位,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在无形资源管理上的疏忽,对企业的内在潜力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在日常会计工作中,要加强会计管理人员与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保证会计人员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资源变动情况,以便及时的调整相关会计核算方法。企业会计理论的建设要结合企业的内在管理目标,将会计工作的细化步骤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想关联,细化企业会计科目类别,完善各科目明细项目的设置。

企业会计理论在对企业资源理论的借鉴上还要关注信息系统的借鉴,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时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利用会计电算化等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信息化的同步。保证每项涉及现金收支、资产处置、能力资源变动的活动都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体现。在年度终了和一定的周期结束,利用信息系统的分析功能将各类会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分析结果。

三、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分析

(一)企业资源的具体分类

根據对企业资源理论的借鉴,会计上可将企业内部的资源分为资产和能力。

资产方面,可以沿用会计上的原有分类,在形态上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主要核算企业包括厂房、设备、银行存款、现金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主要核算企业的商誉、技术等。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可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能力方面,能力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源,包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等。能力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利益,而是通过规范资产的使用方式来影响资产创造利益的程度,企业的能力具体有规模型能力和位势型能力等。

(二)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分析

以企业资源为基础,企业的会计要素构成可调整为资产+能力+负债+权益+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其中前两项为企业拥有的资源。

资源要素的具体类型:

1、流动资产: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银行存款、现金、存货、短期投资及应收预付款项。流动资产一般会在一年左右的周期被企业使用或流转,企业的流动资产数额在不同的营业周期之间变动较大并且没有既定的趋势。对于流动资产中的各类资产,企业要在历史成本法计量的同时,结合公允价值、市值等计量手段,对于货币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2、非流动资产: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以及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会在一年以上的营业周期被企业使用或流转,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在不同周期间变动相对较小。非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企业对非流动资产的持有周期长,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是非实物的资产,包括企业持有的专利权、商标权等,但不包括企业的商誉。企业的固定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保证资产账面价值的准确性。

将资产按照流动性分类,有利于对资产进行分别的管理,按照流动性的强弱来进行不同的处置决策。企业在年度或周期终了会计算资产的流动性比例等指标,来分析企业现有资产的分配情况。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来使控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比例,为企业获得最为稳定和高效的利益。

3、规模型能力:企业的规模型能力包括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已经签署的各项合同、通过一定渠道获得的商业秘密等,拥有较强的规模型能力使企业在各项经济事务中处于主动地位。

4、位势型能力:位势型能力是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累积,是企业的形象、信誉等在顾客心中形成的地位。位势能力的获得需要企业付出长久的心力和物力,拥有较高的位势能力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上游,成为顾客的首选。位势能力是企业文化的彰显,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外在体现。

企业在对资源类会计要素进行分析时,要充分结合各要素的属性用途,发挥每项资源的作用,为企业获得更多的优势。

四、结束语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更加剧烈的今天,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进步需要多方的共同发力。我国的财政体系要借鉴国际上的优秀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国情需要加以完善。企业要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流程。强化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最新的财会政策和工作手段。(作者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大连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玉菊.企业资源理论在会计学中的可借鉴性.财会月刊.2010年1月

[2] 李玉菊 张秋生.以企业资源为基础的会计要素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1月

[3] 劳秦汉.会计对象要素论.会计研究.1994年5月

[4] 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