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2015-05-30 21:55潘怡
2015年49期
关键词:成本

潘怡

摘 要:由于近年来,企业“漂绿”行为日趋严重,相对于强制披露的环境信息,自愿性披露更能符合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较少不对称性,提高企业声誉塑造良好的环保形象,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等。本文站在企业角度出发,研究分析自愿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主要从披露产生的成本以及收益分析,这也是企业进行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最原始动因。

关键词: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成本;环境业绩

一、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概念

我国学者认为,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是企业主要披露的对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且这些信息是法律法规要求之外的。自愿性环境披露是指除强制性要求的披露之外,企业自愿披露和环境相关的一些信息。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未做强制性要求或规定,企业以自愿、自主、自动进行披露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根据《上市公司披露指南》的规定,强制性披露的环境信息无论是披露范围的深度、广度和披露水平,都不足以达到监管部门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考虑到披露的后果,只愿意按规定的最低要求进行披露一些信息,即使自愿披露也是一带而过,往往会产生很多不确定性和轻易产生理解偏差的信息,这极大地削弱了信息的相关性,这也凸显了研究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经济后果的必要性。

二、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由于企业的环境信息属于企业的私有信息,是否披露、披露多少,披露内容均由企业管理者决定。管理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决定是否披露环境信息时必然会衡量利益得失。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披露成本。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貌似是使企业增加了披露成本,并无直接益处。虽然无直接收益,但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提升是不容小觑的[1]。企业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可以使公司更好的进行环境管理、预防环境事故发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向外界传达良好信息、进而提高无形资产。企业进行自愿披露必然会比较披露该环境信息带来的预期收益和耗费的成本,以及或有资产和或有负责,如果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将会选择披露,反之则不会披露。

(一)成本

(1)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又名环境降级成本,是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和为了恢复环境服务质量所付出的代价。其分为环境保护支出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前者是指为企业为保护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而实际支付的款项,后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罚款和为恢复环境本来样貌而付出的代价之和[2]。环境成本主要包含两种情况:①企业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②国家在经济市场中实施环境保护所涵盖的成本,如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等。企业在进行自愿性环境披露时,除了上述两种成本以外,企业为了使环境绩效达到自愿披露程度,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想要对外界宣传良好的企业环保形象,增加利益相关者的信心,保护环境和恢复环境的成本无法避免。

(2)环境信息的收集成本。企业在作出自愿披露环境信息的决策后,会先收集环境信息,并进行加工和处理,最后进行披露。因环境信息是属于企业拥有的私人信息,且环境信息没有具体的价值尺度和标准,收集整理这些信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成本最终将由公司负担,且一般会随着自愿性环境信息供给量的增加而增大。除去强制披露的环境信息,企业会衡量是否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以及披露多少。

(3)竞争劣势成本。我们常说的竞争劣势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自愿性披露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时候,还会主动的披露一些有关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相关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有关处理办法,如何进一步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些信息一方面传递给了投资者,另外一个方面也放竞争对手获悉知晓,这样在进行相关战略布局的时候企业可能就会失掉一些优势,或者可能会因为竞争对手提前抢得先机而失去市场主动权。如果企业向利益相关者传达的相关信息太过详尽,那就可能让竞争对手迅速捕捉到这些信息从而制定有关的战略对策,抢占相关的先机,获得谈判优势,因此从企业全局出发在进行相关信息披露的时候一定要把谨慎把握,掌握好披露的程度和内容。

(二)收益

(1)降低资本成本。Ajinkya等的研究表明,每多披露1%的信息,公司整体的成本将减少0.02%,这说明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越高,边际成本越低。公司管理者为减低资本成本,成了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的最原始动力。

一方面,信号理论指出由于企业的自愿披露行为在资本市场上能吸引很多投资者的关注,所以即使没有法律法规强制披露的要求,很多企业也会通过积极主动地自愿地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披露环境信息。不少案例证明,在环境信息和社会责任方面有良好形象的企业,筹资能力也较强。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在融资时自愿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使得投资者掌握了更多的环境信息,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就能对合理的评估投资风险,其投资风险降低了,对投资的期望收益率会间接降低,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3]。

Emerson等的研究,长视距投资者在他们的投资评估工作中考虑的因素,如环境的增长潜力、气候变化、环境责任,以及环境许可证。在缺乏关于环境属性标准化报告,长期投资者必须依靠企业自愿环境信息披露。同样的,短期投资者认为公司经理们创造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利于他们在短期内花费昂贵的资源,他们可能会抛售股票。

(2)代理成本。所谓代理成本是指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签订、管理、实施合同时所产出的全部费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有者无法得知管理者是否在努力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还是已经满足于现有状态,因惧怕因风险可能会失去现有的稳定收入,而放弃一些NPV大于零的值得投资的项目,产生的机会成本将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代理成本理论指出了公司所有者(委托人)与管理者(代理人)之间存在一种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代理成本。委托人可能会选择减少代理人工资等方式来等量的补偿自己的损失,外部股东也可能因此降低购买股票时的意愿支付价格,最终导致代理人自行负担代理成本。代理人为降低代理成本,必然采用自愿披露的行动以获得委托人和外部股东的信任。Patten也证实了,公司管理层认为环境披露是一种减少潜在的监管成本的有效的工具。自愿披露环境信息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手段,代理成本越高,管理者进行自愿环境信息披露的动机越强。

(三)展现竞争优势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是半强式有效的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内部信息的问题,投资者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希望掌握和了解更多的环境信息。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一般来说,公司会将管理者将公司私有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如环境核心竞争力等)传递给公众,这有助于增强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使投资者对公司更加有信心。有些文献中揭示出自愿性披露是上市公司向外部投资者展示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一种表现。企业可以通过自愿性披露环境信息来提高投资者的信任,展示核心能力,突出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为了获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越來越重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企业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可以改善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判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通过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可以有效的改善企业的公众形象,促使所有的企业共同承担社会环境责任。(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毕茜.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3

[2] 韩煜.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国内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师,2015

[3] 孙彩艳.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与股权融资成本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成本
破产银行处置成本分担论
成本上涨支撑国内LNG 价格走高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乡愁的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2017年10月“对标挖潜”企业主要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分析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