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2015-05-30 21:55姜彬
2015年49期
关键词:小额普惠信贷

姜彬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权意识日益受到重视。人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包括生命、人身、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的权利,其中经济权利的平等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如今,金融在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权利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公民的金融权利几乎就决定了其经济前景。而现阶段我国二元经济分化严重,阶级有固化势态,阻碍了国家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而要消灭二元经济,促使全民共同发展,就急需解决金融权利不平等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普惠金融的概念于2005年在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宣传中被首次提出,直到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列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惠金融的实施正式被提上日程。普惠金融,就其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包容性金融,即不论贫困富裕,都应保障其享有同等的金融权利。而眼下,富人们是各大银行追捧的对象,而穷人,特别是较贫穷的农民,却是银行视而不见的金融弱势群体。普惠金融的重点应是保障这些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权利。郭田勇,丁潇(2015)提出适度的信贷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可见信贷权利又是金融权利的中心。故本文以农户的信贷权利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尽快帮农户拾起丢失已久的金融权利,助国家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要吹响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在学术界,长年来学者们对农村贫困问题也颇为关注。就农村金融现状问题,有如下观点:阿比吉特.班纳吉、伊斯特.迪弗洛(2010)在对13个发展中国家调研后发现,发展中国家的绝大多数人的借贷来源都是非正规信贷,其中穷人借貸资金中仅6%是来源于正规信贷,其余大多来源于高利贷或者朋友亲戚。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也表现出了这一明显特征,严青(2014)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收支平衡法,并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需求与来自放贷机构的外生限制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我国农户信贷需求旺盛,但因贷款利率过高、缺乏合适的抵押担保物,导致实际上的有效需求不足。据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现状主要是银行放不出去贷,而同时农户又贷不到款的矛盾处境,在这种处境下,农村小额信贷难以持续发展。

那么对于造成农村小额信贷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学者们又是怎么说的呢?张璐(2013)从供给需求角度出发,发现银行贷款成本高,农业技术水平较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是阻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因素,倪珉(2012)补充到,信贷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对贷款流程、贷款合同条款以及相关法律流程的不熟悉所导致的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混乱也是农村小额贷款风险较高的原因之一。在风险管理方面,王素芳(2014)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指出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基本都是针对整体的信贷风险作评价以及监控,并没有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的特殊性质做出独立的风险监控与评判,这样就发挥不了对症下药的效果。针对这一点,叶万全(2012)从风险防范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抵御能力十分有限,且农村小额信贷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因而需要社会信用度最高的政府出台特别政策予以支持,来实现风险的对冲。同样,高晓燕、任丽华(2011)也把农村小额信贷难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归结为缺乏政府有效支持以及小额信贷机构自身业务创新不足,而针对政府是否该干预农村小额信贷,袁也婷(2013)持反对意见,他指出,在农村小额信贷中,政府并不应该过多插手。蔡洋萍(2015)证实了这一点,他通过对湖南、湖北、河南三省2005到2013年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影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进程的因素有3个,其中政府的调控政策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负向作用,除此之外,居民人均收入与公路里程数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皆具有正向影响。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对于造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首先是信贷成本高,银行放一笔款,无论其所贷资金是多是少,都要进行贷款三步曲“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工作,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差无几,这就造成了营利性的银行不愿意以同样的成本获更少的利。其次,在农户贷款中,出于农户工作的特殊性质,其缺乏合适的贷款抵押担保品也是让银行着实为难之处,再者,农户收入水平低、风险承受能力差,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贷员专业技能的有待提高,小额信贷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等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阻碍小额贷款持续发展因素,除此之外,一些学者把农村小额信贷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归于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针对这一点,一些学者持有异议,他们认为政府的插手只会导致银行经营效率的低下,有弊而无利。而笔者认为,就政府是否该插手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问题,不应一概而论,对处于不同金融环境的村庄,应制定不同的政府扶持政策。

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小额信贷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学者们有如下看法:胡文涛(2015)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指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完善小额信贷的路径主要有以下3条,一是国民金融参与权的全面落实,抵制金融排斥。二是维护国民的公平交易权,消灭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三是提高国民金融知识水平,增强其识别风险的能力。就具体措施而言,杨军,高鸿斋(2015)提出,可以通过①推动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来使利率真正反映市场关系,从而推动社会资金市场化配置。②强化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领域合作。③围绕“土地”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模式等方法来缓解农村金融抑制问题。李小敬(2011)对利率的看法和杨军,高鸿斋相同,他表示利率上限制影响了信贷项目的收支平衡,进而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开办小额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实现小额信贷利率的市场化是使小额信贷走向可持续道路的有效路径。相反,严青(2014)反驳了通过利率市场化,以高利率来覆盖农村小额信贷高成本的主张,他认为,如今农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农户根本承受不起高利率的贷款,因此,只有降低贷款成本才是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出路。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梁森(2009),他补充到,应对农村小额信贷,应采取低成本的服务理念,据此他提议根据人口密度合理安排网点,建立先进的信贷管理系统,加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降低运营风险。丁杰(2015)强调了互联网+的重要性,他指出,互联网金融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实现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借助互联网金融,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平台对客户经营数据进行搜集,进而利用云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级,并依此做出授信决策,这样就可以大幅降低单笔授信成本,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杨雪(2014)补充到还可以通过央行减免一些费用及有关政府部门削减一些相应税费的形式来支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李滨(2014)则从居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居民收入的提高可以刺激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可以采取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方式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学者们的建议大致分为几类,一类是主张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根本路径是降低小额信贷成本,但是针对如何降低成本的问题,又分几派说法,有学者建议应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云技术对客户的经营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以降低授信成本,但是在农村中,农户进行电子交易频率较低,多以现金交易方式进行,因此在线上交易在农村中普及之前,这一方案可能并没有那么好使。有学者考虑到地缘因素,认为地理位置隔得远了,信贷员对当地的民俗风情,村民的资信情况并不了解,据此提出建立村庄信用互助社,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目前信用互助社多沦落为商业化盈利组织,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学者建议政府针对小额信贷采取一些减免税费的支持政策。另一类学者提出应使利率市场化,让利率自由浮动到银行的盈亏平衡点,即提高利率来覆盖授信成本的方法来延续小额信贷的生命,针对这一点,有学者提出批评,认为农户承担不起高利率。另外,被学者们普遍认可的是,小额信贷机构应完善其自身的经营管理体制,规范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程序,健全其风险监测与管理制度。(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小额普惠信贷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