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新毕业大学生生存状况比较研究

2015-05-30 02:57魏玉东
2015年43期
关键词:就业率毕业生家庭

作者简介:魏玉东(1974-),男,汉族,沈阳人,博士,沈阳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就业保障、社会政策。

一、研究缘起

国外的已有研究普遍认为家庭背景对下一代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2015年年初,《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对2013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家庭背景进行比较,也发现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上有巨大差异。辽宁省城市与农村户籍毕业生的生存状况是否也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就业、收入、居住和消费四个指标对其进行了考察,进而提出了逐步减少这种差距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分析

1.从就业情况来看,来自城市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1%,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1.8%,两者就业率相差5.3个百分点。另外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与城市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质量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城市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在公有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的占37%,而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只有25%,两者就业率相差12个百分点。这进一步说明,农村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想要进入较好的工作单位、获取较高的收入将比城市家庭出身大学毕业生要困难得多。他们普遍认为,就业中的主要障碍来源于家庭背景,自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没钱也没关系,社会关系又比较简单,家庭所能提供的支持不够。只好跟着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而这必将会进一步拉大两者的贫富差距,并最终产生贫困的代际传递,即“贫二代”的产生,而且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2.收入

收入和收支状况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两个非常直接的指标,由于就业存在差异,这又直接导致收入的差异。从收入情况来看,在被调查的来自城市家庭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2900元,而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为2500元,两者相差400元。另外,56%的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收支平衡,而有68%城市家庭大学毕业生的认为收支平衡。由于我们统计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工资,并不包括各种福利待遇,如果将这些也统计到工资中的话,其差距将会更大。

3.消费

如果说收入和收支状况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那么从每月支出最多的项目则能更好地体现其生存质量的高低。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每月的消费主要用于维持其基本生存的项目上,基本属于生存型消费,在每月的消费项目上,91%的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用于吃饭、衣服和房租的消费,而只有76%城镇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用于吃饭、衣服和房租的消费,两者相差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用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的比例城镇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这一比例为21%。而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为5%,两者相差16个百分点。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自己工资最主要的两项花费是在房租和食物上,加上日常生活开支,基本所剩无几。

4.居住问题的分析

从居住情况来看,比起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城镇家庭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和父母住在一起,调查显示,71%的城镇大学毕业生与父母和配偶住在一起,而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这一比例只有0.2%,虽然有7.8%的单位能给农村家庭大学毕业生提供宿舍,但绝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生需要自己租房居住,调查显示,有92%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自己租房,而来自城市家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只有26%,这显示农村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比城镇家庭出身的大学毕业生在住房方面又要多支付一笔费用。

三、建议

(一)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政策

一是,政府有必要在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政策中设立农村大学生回乡工作奖励政策。二是,优先对有意回乡创业的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三是,可以对于录用困难家庭的大学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减收税费、提供贷款、提供扶持资金帮助企事业单位扩大经营等优惠政策。四是,建立毕业生公寓或短期廉租房,完善住房租赁市场,可以借鉴杭州、上海和天津的做法,为大学毕业生建立人才公寓工程。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提供一定程度上住房支持。五是,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秩序。目前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着对农村户籍大學生的就业歧视现象。建议政府进一步规范就业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就业的环境。

(二)高校应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

目前各高校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仍存在不少管理盲点,尤其缺少针对农村大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首先,高校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制定和落实农村大学生和双困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并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其次,在他们离校前就通过相应的课程设置、讲座、心理辅导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逐渐培养起自信心,发掘他们的潜能,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他们建立心理防御机制,为毕业后社会角色的顺利转换做好充分的应对和准备。

(三)大学生自身的提高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目前很多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较为严格,有很多同学们向往的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所以在大学期间,完成基本的课程之余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一些单位申请实习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这样在毕业后选择工作的时候会给自己提供更大的空间。

其次,农村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认识到,在提高个人资本的同时,也学会利用社会资源,掌握政府关于就业方而的优惠政策,比如创业扶持政策,把握学校和老师的就业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认真搜集、研究招聘信息,为自身更好的就业保驾护航。

再次,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业余时间大学生可以更多的去对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加以了解,同时可以关注并考取一些资格证书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虽然不能用一纸证书来衡量一个人专业水平的高低,但是这最起码可以当做找工作的一项敲门砖。

最后,新毕业大学生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将个人的成功与时代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之路是坎坷的,也需付出艰苦的努力。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和就业压力,毕业生应正视现实,练就个人本事,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积极为成功创造条件。(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率毕业生家庭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