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的贸易深化研究

2015-05-30 10:48程云洁
开发研究 2015年4期

程云洁

内容提要:通过对中巴贸易发展分析,认为中巴贸易存在中巴双边商品贸易失衡、巴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单一、中巴两国的贸易地位存在严重不对称性等问题。而巴基斯坦工业化水平较低、中国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等成为中巴贸易深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扩大从巴基斯坦进口、发展服务贸易、培育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等深化中巴贸易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中巴贸易;深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4-0050一04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提出“中巴经济走廊”战略,2013年7月两国签署了《关于新时期深化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愿望》,提出为推动制订“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双方成立中国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远景规划联合合作委员会。2014年2月两国发表了《中巴关于深化中巴战略与经济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出要加速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5年3月28我国三部委发布发布的“一路一带”愿景与行动指出,“中巴经济走廊”与推进“一路一带”建设关联密切。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中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申明》,中巴两国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联合申明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中巴双方将继续努力力争在三年内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亿美元。在习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签署51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达成了460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巴两国经济互补性强,良好的政治关系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为中巴贸易深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历程

2000年前中巴贸易额较少,还不到10亿美元。2000-2005年间,中巴贸易每年增长10亿美元以上(见表1),2006年中巴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和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中巴经贸关系步入新的阶段,2006年双边贸易额52.5亿美元,突破50亿大关。2007年7月1日,中巴两国自贸协定(货物贸易)正式实施,贸易总额为65.4亿美元,突破60亿大关,2008年发生美国金融危机,中巴贸易增速放缓,只有6.7%,贸易额增长到69.81亿美元。2009双边贸易下降到67.8亿美元。2010年至今中巴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中巴贸易增速27.7%,贸易额达到86.67亿美元。2011年突破100亿大关。2012年124.17亿美元,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142.2亿美元,中国成为巴第二大贸易伙伴,巴是中国在南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巴贸易160.06亿美元,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虽然中巴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远滞后与中国与周边其他国家贸易发展。

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制约中巴贸易深化发展的障碍分析

(一)中巴双边商品贸易失衡,巴方对中方依赖性强

中巴双边贸易失衡,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中方贸易顺差成为常态(见表1)。从2001-2014年间,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142.2亿美元,贸易顺差从2.3亿美元增加到了104.9亿美元。随着中巴贸易不断增长,贸易顺差与中巴双边贸易增长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两者在长期变化的方向趋于一致。2001年中对巴贸易顺差占双边贸易额只有16.4%,2002-2014年,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50%以上,2008年71.1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两国进出口贸易失衡程度不断加大,这种失衡将会对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带来严重隐患。巴基斯坦与中国政治关系密,是“全天候”伙伴关系,被称为“巴铁”,但中巴双方“政热经冷”,两国的经贸关系远远滞后于政治关系,良好的政治关系对双方的经济关系并没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中巴两国的贸易地位存在严重不对称性

中巴两国的贸易地位存在严重不对称性,中巴贸易在巴基斯坦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中国是巴第二大贸易伙伴,占当年巴基斯坦对外贸易的18%以上。而2001-2013年间中巴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平均只有0.28%,2014年为最高,也只有0.37%,未达到1%,中巴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地位微乎其微。中巴贸易在巴基斯坦对外贸易地位急需提升。

(三)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单一

多年来,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商品结构单一,主要以原材料和农产品为主,集中度较高。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REV4第四版对贸易商品分类(0~9类商品),主要集中在第六类商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第二类商品(粗材料,不能食用)和零类商品(食品和活畜)上。2013年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前三类商品分别为以材料分类制成品(18.85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贸易额的76.67%)、粗材料(3.6亿美元,占比11.3%)和食品和活畜(3.01亿美元,占比9.43%)。

(四)新疆在中巴贸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发挥

红旗拉普口岸是中国与巴基斯坦通商唯一口岸,2000-2006年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缓慢,2007年双边贸易为41409万美元,为新疆与巴基斯坦最高历史水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年巴基斯坦的特大洪灾,导致2008-2010年双边贸易持续下滑,2011年开始恢复增长,但2012年又下降到13965万美元,2013、2014年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进出口增长,但2014年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尚未恢复到2007年水平。2000-2014年间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处于波动下降态势。

2003年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占新疆对外贸易的5%,为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只占0.55%,不到1%。2013年只有0.53%,是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2014年恢复到1.99%。2003-2013年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在新疆对外贸易的地位不断下滑。

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的下降,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在新疆对外贸易的地位不断下滑,说明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地理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等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对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制约中巴贸易深化发展障碍的原因剖析

(一)巴基斯坦工业化水平较低,制约了巴基斯坦对外经济合作能力

多年来巴基斯坦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化水平较低。1980-2013年,巴基斯坦三次产业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是巴重要经济支柱,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2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在23%左右、第二产业总体规模、行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均不大,门类也不够齐全,工业制造能力较弱,出口竞争力不强。

(二)中国与巴基斯坦边境自然环境条件恶劣

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货物运输主要通过喀喇昆仑公路,其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该路段的喀什-塔什库尔于是我国通向巴基斯坦咽喉地段,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商品主要通过该路段运输,其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温差大,地震、洪水、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公路损毁严重,路况较差,公路路面较窄,有时候道路堵塞,需要车辆单行,严重时,道路封闭,通关货物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2010年1月巴基斯坦境内形成了一个巨大堰塞湖,导致中巴交通中断。目前堰塞湖问题已成为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运输瓶颈,已严重制约了双边贸易发展。另外,中巴边境只有公路通行,尚未有铁路、管道等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

(三)中国新疆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基础

中国新疆缺乏对巴贸易的产业基础,导致巴进口需求的机电产品、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等工业产品均来自内地,新疆自身商品出口到巴基斯坦并不多,只占不到30%。其次,随着许多巴国客商对中国的不断了解,国外客商直接和内地生产厂商洽谈采购或从内地大型商品集散市场(如义乌)直接采购商品的现象日益增多。

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产业结构中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特点依然没有改变,而且新疆重工业和轻工业脱节,相互之间难以形成相互联动、相互促进良性发展,造成新疆轻工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发展动力。其次,新疆工业结构形成以石油、煤炭、钢铁、电力为基础原材料工业体系,新疆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造成新疆优势农产品和纺织品加工业发展落后。

新疆的出口到巴基斯坦商品结构一方面反映出新疆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非一致性,优势资源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也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优势,对出口拉动作用不大,主要原因是新疆工业化水平发展滞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亟须提高。新疆制造业工业得到发展,新疆贸易通道状况才能彻底改变。

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贸易深化发展对策

2015年4月中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申明》指出,中巴双力争在三年内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200亿美元。为了实现中巴贸易合作200亿目标,需要中巴双方采取积极贸易促进措施,推进双方贸易深化发展。

(一)采取积极措施扩大从巴基斯坦进口,共建包容式增长贸易模式

多年来中国是巴基斯坦第四大出口目的地,但只相当于巴国出口额的7%左右,不到巴国向美国出口1/2(美是巴第一大出口地),巴基斯坦向中国出口潜力尚未挖掘开发。通过扩大进口巴基斯坦商品,改变中巴贸易严重失衡状况,建立中巴互利共赢、包容式增长贸易模式。

一是积极扩大巴基斯坦优势农产品进口。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是其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一方面可以增加进口巴基斯坦农产品种类,将巴国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小麦、大米作为进口商品。另一方面继续扩大现有进口商品数量,包括棉布、棉纱、皮革、传统手工品、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另外,巴基斯坦畜牧业基础较好,畜牧产品占出口创汇额的15.7%,我国可以扩大畜产品进口。还有巴基斯坦渔业比较发达,海产品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出口商品,但我国进口较少,我国应增加进口。

二是扩大矿物原料进口。巴基斯坦也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国家,巴基斯坦正在开采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58种左右,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石、铜和含铜的金银矿、铅锌矿等十四种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是巴政府推荐的矿产资源开发和投资重点领域,在巴基斯坦促进出口、替代进口、吸引投资方面有较好的前景。巴基斯坦由于缺乏资金,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我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矿产资源,将投资和贸易相结合,在满足巴基斯坦自身需要基础上,进口巴基斯坦矿产资源。

三是进口巴基斯坦珠宝类、地毯、手工艺商品。巴基斯坦宝石储量位居全球第五,巴政府希望中国成为巴宝石的重要出口市场,而且中国对宝石需求日益旺盛。巴基斯坦的手工艺品,以技术精湛,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巴基斯坦手工地毯,在新疆需求市场较大。

(二)改善中巴通关基础设施,提高通关效率和能力

改善中巴通关基础设施,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复合型的交通大网络。

首先,尽快将中国至巴基斯坦公路线上的喀什-塔什库尔干314公路升级改造,加宽路面,提高公路等级,保障1300千米长中巴国际公路畅通。其次,尽快由中巴双方协商解决巴基斯坦堰塞湖问题,解决贸易商品运输瓶颈问题,保持货物运输畅通。第三,增加航班。将“喀什-伊斯兰堡”双向国际客货运输线每周一班增加到每周两班或多班,有效弥补新疆与巴基斯坦口岸冬季闭关造成货物运输空缺和缓解公路运输拥堵。考虑尽快在塔什库尔干县建设支线机场。第四,中国喀什到巴基斯坦西南瓜达尔港口铁路尽快开工建设,中巴铁路巴基斯坦段横贯巴基斯坦全境,必将对中巴贸易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惠及中巴两国更多民众。同时使中国新疆经济辐射能力扩大,出口产品到达印度、伊朗、土耳其、甚至中东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

(三)培育新疆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

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接壤,但中巴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运完成,而且通过新疆出口到巴基斯坦商品70%也是内地产品,新疆只起到了“贸易通道”作用,对新疆外贸、新疆经济拉动作用不大,新疆缺乏面向巴基斯坦出口的产业集群是导致双方贸易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喀什综合保税区和南疆地州工业园区,积极引进外向型加工企业落户喀什、克州、和田、阿克苏地区,培育新疆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

第一,利用新疆自身丰富农业资源,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包括新疆特色果蔬汁、果酒、清真食品等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第二,借力内地对口产业援疆契机,在新疆建立面向巴基斯坦机械组装加工基地。主要包括家电、电脑、农业机械等机械组装加工基地。

第三,建立生物医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主要包括维吾尔医药保健、甘草深加工、巴旦木系列保健食品开发、畜禽血液综合利用深加工等生物医药产品加工基地。

第四,新材料建设出口基地。主要有农业节水灌溉设备、新型建筑材料,太阳能等新材料出口基地。

第五,纺织服装基地。巴纺织业发展严重滞后,但对纺织品需求旺盛。主要建设针棉织、服装、手套、袜子等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第六,新能源基地。巴基斯坦能源严重短缺,重点建设太阳能发电集热系统开发、风力发电设备开发等新能源生产基地。

(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

利用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以及新疆与巴基斯坦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语言文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优势、内地省市对口援疆优势,将新疆打造成“中巴经济走廊”的服务业中心,积极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商业服务、信息等产业的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巴基斯坦外贸中的比重,优化我国对巴基斯坦贸易结构,实现我国对巴基斯坦贸易集约内涵式增长。

一是积极推进中巴基础设施建设。新疆重点推动中吉乌铁路国内段前期工作,以及中巴铁路项目的前期工作等。争取国家支持开工建设中巴铁路,尽快打通我国直抵印度洋的铁路通道,畅通中巴经济走廊;促进航空市场对外开放,特别是南疆机场的建设,增加国际航线。

二是建设面向中巴的“商贸物流中心”。依托已初步建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国际商贸物流体系,尽快建设和形成巴基斯坦及周边国家和国内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在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伊宁等地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发展适应国际采购、国际中转、国际配送要求的国际物流,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各专业市场交易信息平台。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建成覆盖巴基斯坦、中亚和内地、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网络。

三是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区域性金融中心,探索设立“中巴经济走廊”产业投资基金,实现政府资源、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相关政策,将喀什建设成为金融创新示范区。

四是建设“医疗服务中心”。新疆相对于周边国家医疗设备较先进,而且新疆的医疗很有特色,除综合医院外,中医、维吾尔医等医疗机构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之处。依托地缘优势加强与巴基斯坦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医疗旅游。

(五)增加对巴基斯坦产业投资,实现投资和贸易互动发展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业合作是中巴“1+4”经济合作布局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现状,中国增加对巴基斯坦产业投资,特别是巴基斯坦的纺织品、珠宝行业、自然矿产资源、基础设施、农业等巴基斯坦急需发展行业。通过投资一方面带动我国产品出口。另一方面,提高巴基斯坦工业化水平,培育巴基斯坦产业竞争力,扩大对中国出口,实现中巴贸易和投资的良性互动。

责编:董积生;校对: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