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地区单亲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的相关研究

2015-05-30 23:25朱碧仪等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人格特质

朱碧仪等

【摘 要】探讨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的差异以及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广西百色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生进行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与造成单亲家庭的原因有一定关系,问题行为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有显著的关系。

【关键词】人格特质 问题行为 单亲大学生 非单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C-0018-03

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成,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表现为能力、气质和性格。家庭环境是青年学生生活并赖以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社会化和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处于青春晚期和青年早期,大学阶段是其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还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不少孩子心理、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厌学、逃学、网络成瘾,有的甚至吸毒、暴力,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父母增加了压力,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困惑,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和危害。单亲家庭大学生在思想、情感、人格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别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家庭因素的缺失不仅造成彼此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而且会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学习、成长带来严重的消极性影响,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本研究拟对单亲家庭和完整家庭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两者的差异和关系,旨在为大学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人格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广西百色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生282人,其中男生117人(41.5%),女生165人(58.5%),非单亲大学生188人(66.7%),单亲大学生94人(33.3%);平均年龄为20.36±1.23岁。

(二)测量工具

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采用16PF对大学生人格因素进行测查,对照分析单亲大学生和非单亲大学生16种人格因素的差异。这份问卷是非常经典的心理测量工具,具有非常高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且有中国的常模。

2.问题行为问卷。采用Achenbach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中的问题行为维度(包括违纪和攻击)进行测量。总分代表问题行为的程度,分数越高代表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9。

(三)研究方法

随机抽查广西百色市两所高校部分在校生300名,采用卡特尔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和问题行为问卷对其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进行测查。对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和问题行为进行t检验,对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

采用SPSS19.0版本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

对单亲和非单亲大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和问题行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中仅仅在A因子(即乐群性)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大学生的乐群性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大学生的。具体见表1。

(二)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单亲与非单亲大学生的问题行为水平差异不显著(t=3.325,P>0.05)。

(三)单亲大学生人格特质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对单亲大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和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单亲大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恃强性与聪慧性呈显著正相关。具体见表2。

三、讨论

(一)辩证看待单亲大学生的人格特质

以往研究表明,单亲大学生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还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不仅受到长期难以平复的心理创伤,而且其人格发展、学习和成长都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本研究发现,16种人格因素中单亲大学生与非单亲大学生在乐群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大学生的乐群性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大学生的。即在生活中单亲大学生较之非单亲大学生表现更为外向、合群、喜欢与人沟通等特点。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太一样,与预期的结果也存在着差异。分析出现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一方面与本研究中取样范围较窄、样本量较少、缺乏一定代表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导致单亲的原因有关。本研究中的所有单亲大学生中,绝大部分是因父母一方去世引起,有77人(81.9%),因父母离异的只有17人(18.1%)。而以往研究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由于父母离异导致家庭分解所致,这一原因很可能造成孩子心灵上难以克服的阴影,孩子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安全感缺失以及社会偏见等原因造成较为内向、缄默、孤独等人格特点。有研究也表明,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年学生人格成长的客观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具有相对性。另外,家庭的变故作为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场挫折,也可能会使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历比完整家庭学生更多的磨练,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自身的心理健康,使学生变得更有独立性,更加坚强和成熟。

(二)特别关注单亲大学生的心理感受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而言,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青春晚期和青年早期,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处理不好单亲大学生的人格完善问题,不仅难以保证这部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平稳度过人生的关键阶段,也会给学校、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学生旷课行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学生,对上学的盲目性较大;存在个性不完善、认知不健全等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表明,单亲大学生问题行为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的分值越高,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越高;而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的分值越高,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越低。因此,提示家庭和学校在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上,父亲或母亲以及学校应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给予充分的爱与关注,以尽量避免孩子形成敏感、多疑等性格特征;同时,应注重培养孩子较强的稳定性、有恒性、自律性,在面对困难时并能表现得情绪稳定而成熟,能够积极面对现实。

以往的研究资料显示,关于单亲家庭的研究多停留在某一层面,主要侧重于离婚对未成年子女的影响,而对于子女长大成人尤其是进入大学以后,单亲家庭环境对其人格完善和社会适应的影响,很少有人关注。本研究以单亲大学生为对象,对单亲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及其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分析。为家庭对单亲孩子的教养和学校对单亲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可行的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此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问题行为的矫治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叶奕乾. 现代人格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旭,卢勤. 大学生家庭因素对生命意义感及自杀倾向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4(1)

[3]张研,李飞,周文华,李炳坤. 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

[4]吴志勇,胡坤,丁海燕. 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中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J]. 品德与心理,2011(6)

[5]刘国阳,杨梅,肖杰屏等. 单亲或无亲抚养环境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分布及对成瘾相关行为的影响[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2)

[6]马丽,相征. 重视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

[7]李慧民,许波.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4)

[8]王 静,张雨青,亮永亮. 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在北京市中学生中的测查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2)

[9]徐秀梅,刘磊,彭志珍等. 单亲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13)

[10]相征.高校单亲大学生调查对比研究及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作者简介】朱碧仪(1993- ),女,广西贵港人,临床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阳秀英,研究方向: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对年轻驾驶员潜在危险感知能力的影响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高中体育课堂学生问题行为剖析及管理策略探究
失落的一角
例谈高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策略
注重课堂纪律,调控英语教学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