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养成的应对策略

2015-05-30 10:48黄炳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黄炳佳

[摘要]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学识,但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就如何应对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养成,从转变观念助阅读、多种手段来激趣、多种方法来导读、督查激励养习惯等四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 课外阅读 兴趣 习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8

初中阶段是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段,可农村初中生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初中是毕业了,却鲜有学生能够完整读完课标推荐的书目,更不用说形成阅读的习惯了。虽说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学校或上级部门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但这些活动对很多农村学校来说多是走过场,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形成阅读习惯帮助不是很大,因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至形成习惯是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转变观念助阅读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广泛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可利用家访、开家长会等与家长见面的机会,向家长讲明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是有用的,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反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从而支持、鼓励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多种手段来激趣

语文教师是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力,应扮演好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赏识者等角色。

(一)营造班级阅读氛围以激趣。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班级中浓厚的读书氛围无形中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很强的感染作用。其一,在教室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并经常让全班学生读一读。其二,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漂流活动。与城市不同,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解决学生书籍少的难题,因为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藏书,学校图书室可供阅读的书籍不多,名著多是浓缩版,可读性不强,学生不感兴趣。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有书的学生拿出自己的一两本书到班上漂流阅读。其三,指导学生办好学习园地。可开辟“好书推介”“精彩社会”“秀出我的风采”“经典箴言”“名人读书小故事”等栏目,这除了可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的阅读紧扣时代的脉搏外,还为教室增添了浓浓的书香味。

(二)开展活动来激趣。初中生好动,争胜好强,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1.开展中华美文朗读比赛。2.开展箴言硬笔书法比赛。3.开展走进名著活动。教师进行阅读推荐后,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必答和抢答的形式展示阅读的成果。4.开展手抄报比赛。手抄报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写字和绘画等能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手抄报比赛,教师提出一些固定栏目,如美文共赏、读书心得、名文摘抄等,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不管是哪一种比赛,对其中的优秀学生都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品最好是种类不同的课外读物。这样既为班级的读书漂流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让学生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

(三)以点带面来激趣。虽说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但班中还是会有几个爱好并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的。这些学生往往是班中的佼佼者,语文成绩很好。教师可让这些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自己读过的书以及读书的方法。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的引荐能很快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当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读书的表率,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读书不已,不断为自己的思想注入源头活水,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最有力的感召!

三、多种方法来导读

现今的中学生好动,自制力差,做事情很多是三分钟热度,要想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效地坚持下去并形成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文教师必须做足功课,绝不能放任自流。

1.语文课堂要瘦身,腾出时间让学生阅读。说实在的,现在的农村初中生不怎么喜欢语文课,与教师的上课方法不无关系,如有的教师上一篇课文耗时冗长,像《故乡》《陈涉世家》要花四五个课时,什么内容都讲详细才放心。语文教师应深入、细致、透彻地备课,精简自己的教学,长文短教,去粗存精,大胆取舍,将节省下来的时间让给学生去阅读经典美文。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能力就会相应提高。

2.向学生推荐好书。农村初中生的课外读物本来就少,基本上是同学间相互传阅的卡通漫画、娱乐消遣类杂志等,有的学生即使可以去图书馆借阅,他们也不懂如何选择。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名篇佳作,推荐过程中应对作品内容、精彩之处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讲解、指导,为学生走进书本作必要的铺垫。

3.拓展教材的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由于时代、年龄、阅历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喜欢文学名著,认为文学名著与现实距离太远,看不懂,也没有兴趣。教学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时,应趁热打铁,向学生引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学习了鲁迅的《社戏》,可向学生介绍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名篇《五猖会》,领略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趁机向学生发问:生辰纲被劫后杨志的命运如何,其他好汉如鲁智深、林冲等人有什么精彩故事等等,由此激起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阅读了不少名家的作品,不再把阅读文学名著看作是苦差事。

4.落实阅读方法。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只凭兴趣,阅读时走马观花,不懂得积累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读出自己的真性情,能随着书中人物的际遇或哭或笑,真正沉入书中,这样才算读书,也才有收获。(1)浏览泛读法。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书或文章,可以大致浏览其标题、内容提要等,也可以快速默读,掌握其大概意思就可以了。(2)精读批注法。要求学生阅读时扫清文字障碍,弄清文章中心或句子的含义,特别是一些隽永的写景美文,要求学生反复研读并在正文旁边加批注,来帮助理解和记忆。(3)摘抄笔记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将所读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优美句子、精彩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如果是名著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评论等读书笔记。

5.倡导学生买书。告诉学生,好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珍藏。教师可以把自己买书的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学会选书。学生有了自己的藏书,一生都有好处。

四、督查激励养习惯

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不行,初中生往往兴趣不稳定,何况还有那么多的诱惑,只有教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可能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上升为习惯,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1)规定每周阅读的篇数。(2)课前5分钟美文推荐。(3)检查、评价读书笔记。(4)指导学生制定寒暑假读书计划。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农村初中生起点低,底子薄,对于他们课外阅读兴趣及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开展工作,陪伴学生慢慢成长。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农村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